轿车进家庭带来烦恼 城市建设遗留问题多 |
作者:[ 俞清木 ]
来源:[
经济日报
]
|
|
没有车,为交通发愁;有了车,为使用发愁。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轿车犹如烫手的山芋,烦恼总与它结伴而行。
今年以来,中国车市出奇的火爆,不少轿车都创下了销售最高记录,有人打趣:只要是辆车,就能卖得出。但是,当消费者高高兴兴把车买回家后,就会发现,烦恼就会真真切切找上门来。
拥堵、污染说得太多了,停车难就是一个大问题。据统计,北京机动车保有量180万辆,而公共停车场只有800多处,停车泊位7万多个,平均下来,1个车位要26辆车分享。上海2000年民用车保有量50万辆,但停车场只有500多个,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停车泊位7000多个,每天有35万辆左右的汽车无处可停。
没有停车位,机动车只能占道停放。据报道,北京城区内近6万辆出租车中,夜间只有10%左右停放在停车场内,其余的自行停放,私人轿车中,60%夜间无固定车位。
物以稀为贵,停车场的稀少造成停车费用的昂贵。据统计,北京、上海车主每年用于停放车辆的费用高达1344元和2892元。而广州每月停车费高达400—1000元。许多私家车主为停车伤透了脑筋,抱怨买车真不如打车来得方便、实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城市建设发展滞后、缺乏准备的结果。
以往,中国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多为自行车和公交车,城市规划和结构设计也都以此为依据,但家庭轿车大规模的出现,改变了城市出行的传统模式,也打破了城市交通设施应用的平衡。面对汹涌而来的轿车潮,城市的规划者和设计者从观念到对策都缺乏科学的应对准备。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道路结构不合理,城市道路建设滞后。2001年,我国有公路143.5万公里,但600多个大中城市中,城市道路总长仅15万公里,而这15万公里的城市道路容纳着50%的机动车,支撑着70%的经济社会运行。如此失调的道路结构,一方面使城市道路超负荷,拥堵情况严重;一方面使国家投资建设的高等级公路、高速路通过量不足,投资难于回收。北京在过去的五年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了100%,而城市道路的增长只有30%,轿车的增长已经远远超过城市道路的增长。其他城市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许多专家建议,必须加速建设和改造城市道路,把基建投资倾向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建设。
其次,城市规划要分散,把生活区尽量向城外扩散,以迎接家用轿车时代的到来。专家认为:房地产开发商要改变观念,不能见缝插针地把商业区和居住区建在大城市中心,要迁往郊区或卫星城,实现组团式现代城市规划,这不但能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还能大幅度降低房地产业和停车场建设成本。这几年,不少城市出现了房屋和轿车捆绑销售的新鲜事,是解决交通拥堵、搞活房地产交易、刺激轿车销售的一举三得的好办法。
轿车普及,是中国进入工业社会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面对大趋势,中国城市必须做好准备,采取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必须是系统的、科学的和有预见性的。城市道路、停车场、小区建设要做哪些改革和规划?公共交通与家用轿车如何协调发展?汽车销售、维修、汽车旅游等要有哪些建设?交通管理如何跟进?所有这些,都亟待城市管理者从宏观角度做出未雨绸缪的对策研究,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会积重难返,不但妨碍轿车消费,还会阻碍城市升级,无法顺利地向现代化过渡。
|
|
网站登记 - 我们的客户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8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