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搜狐汽车频道之邀,为“酒后开车”的新栏目写篇开场白,既然是全新栏目,汽车频道非常看重,所以就郑重其事,它之为《宣言》吧。我猜想,中国的交警一看这栏目的名称,八成会兴奋地一蹦三丈,菜来了! 呵呵,这正是我要的效果。让他们来吧。全文>>
一南一北两个城市的交通委员会分别为这两个城市及其市民做了一件“实事”:北京的交通委针对北京城区交通拥堵的窘境提出了“削”路适车的决定,即将现在一般宽度为3.75米的车道有计划地缩短为3米或2.25米,个别路口车道将缩短到1.8米,从而增加车道的数量以缓解拥堵问题。据悉,此举有望提高10%的通行率。成都的交通委则对人人愤恨的收费公路“动刀”,取消18条公路收费站,凭一张年票就驶遍大成都。——这两件事都很“实在”啊,北京、成都的措施都“能”减堵,成都的更有解决收费公路之痛的“功效”!那么,我们是否该三呼“万岁”呢? 错! 北京: “削路适车” 先谈北京的。据说,路窄并不会影响交通,而且这是有“国际惯例”的。好,又是“国际惯例”,怎么一沾上“国际惯例”就肯定是好的,能通过呢?结果是实施一段时间后却发觉,与中国的国情不符,或损失惨重,或不了了之。有关方面是不是经过详细实际的调查论证、做实验了呢?比如著名的西直门桥,现在已经跟天书一样了,再减小道宽增加车道,真不知道要绕到什么时候才下得来?相对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城市主干道大都仅2-3车道,同时外车道还担负着道路停车场的任务,每个车道宽度为3.5米,交通情况依然非常畅通。难道仅仅是因为哥本哈根的车少而北京的车多?和路网规划设计的关系不大? 其实,类似北京这种“摊大饼”格局的城市路网设计本就不合理,现实情况就是建成一圈堵一圈,圈与圈之间更是寸步难行。城市建设宏观规划上合理的许多国外城市,其主干道都比我国道宽要窄,且车道不多,但由于整体的交通网络设计较科学,因此交通的畅通状况才不受窄道影响。北京的路之所以堵,主要是因为道路之间的连通率达不到要求的缘故,而且这是现有城市路网格局所无法解决的,单纯“削”路正如削足适履一样的浪费与不可靠。还有,交通委提出“要是公交车等车身较宽的车型经过窄道,其他的车辆临时避让即可”,如果车道窄至1.8米,车宽已经是1.6米以上了,还能往哪里让?踮着脚立起来?不知道制定这个规划的人自己开不开车,如果相邻的两条车道只有1.8米,方向盘稍微一抖很可能就撞上了。交通委想为百姓办实事,恐怕会办砸了罢? 成都: “整票零用” 这是好心办了坏事的,下面则是一开始动机就“不良”的。日前,成都市交委做出决定,取消大成都范围内全部18条开放式收费公路的收费站,同时以“次费加年费”的方式把这些收费公路和“五路一桥”、绕城高速整合为一个新的政府还贷收费公路项目,这就意味着车主每年每车增加的费用在800~1000元以上。且不说这里面的许多路车主一年恐怕也走不了一回,单说将5条经营性公路纳入年费20个收费项目中打包收费就不合理,况且有几条收费公路的收费期已经快到了,现在的做法无疑是延长其收费期。 其实,该市交委的动机很“单纯”,因为有总额100亿的债务在那里呢!怎么还?还不得落在车主身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