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财经 - 道琼斯 - 汽车 - 房产家居 - IT - 游戏 - 生活 - 健康 - 女人 - 旅游 - 求知 - 求职 - 邮件
汽车查询 - 汽车动态 - 购车宝典 - 维修保养 - 图片欣赏 - 时尚休闲 - 试车场 - 小常识 - 新车报价 - 二手车 - 问答 - 商城
汽车
- 汽车查询
- 汽车动态
- 购车宝典
- 维修保养
- 图片欣赏
- 时尚休闲
- 展会速递
- 新车报价查询
- 二手车信息查询
- 完全汽车问答
- 汽车商城
首页>汽车>汽车动态>行业视点>具体内容我来补充两句
改革 民营资本如何破冰?

中国汽车业限制准入的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尽管我们很难从某项行业法规中找到能够证明其存在的只言片语,但在实际运作中,人们又无处不感受到它的威力。应该说,在特定环境下,这一制度确实对国有汽车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汽车业整体框架的搭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保护作用。但正如每项政策都有其“生老病死”的周期一样,这一制度如今也已经过时了。怎么办?改革!民营资本的进入就是一个必然的产物。

民营企业制造汽车,向业界提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中国汽车业的振兴,是靠政府一手包办,还是引入民间资本,打破行业垄断的坚冰?

目前中国轿车生产格局仍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很难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市场竞争。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汽车工业应进行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全行业战略重组,这种重组应是市场推动下的非政府行为。其实,现阶段无论是打破垄断,还是进行重组,最关键的一个前提,就是应该明确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到底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从市场经济的本意来说,所有通过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都应该由市场解决,只有在市场失控和出现了意外情况时,政府才应该发挥其行政作用。因此,必须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该管什么,怎么管。否则,汽车业的发展就难以进入健康、良性的轨道,同时也会影响政府行政职能的发挥。

对汽车业来说,谁想投资,投资多少那是投资者的事,政府可以引导但不应该干涉。汽车企业生产什么车型、生产多少、怎么生产、卖什么价钱也应是企业自己的事,政府不必干涉。政府管什么呢?汽车业的法规建设,汽车生产、消费、使用环境的改善等这些单纯靠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

谈到以住汽车行业对民营资本的限制,总会想起吉利集团总裁李书福的那段名言:“外国人能在中国干汽车,我们自己人却不能干;用国家的钱干汽车,赔了可以债转股接着干,用自己的钱干汽车却不给干,我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每次回味这句话都会萌生新的感慨,事实上,民营资本想投资汽车业的又何止李书福一人,其中更不乏一些优势资本。遗憾的是,即便你的资本再优秀,也会因为“出身”、“成份”等原因被拒之于汽车业的大门之外。这不仅是民营资本的损失,更是中国汽车业的损失。

其实,民营企业涉足汽车行业有诸多优势:其一,机制灵活,没有历史包袱造成的成本负担;其二,在投资、融资、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产品的利润。同时,民营企业最大的优势是离市场最近,所以他的市场理念可能是最优秀的。

如今,一些民营汽车企业在经过多年争取之后,终于得以进“城”了。更为可喜的是,经过前些年的积淀后,这些企业在基础硬件上大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目前,这些民营企业的产品多集中于经济型轿车中的低端产品,对这一领域来说,目前资本、技术、管理并不是主要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理念。

正如《中国汽车报》社副总编辑吴迎秋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所言的那样,对民营企业来说,下一步是要看其能否更多地接受一些先进的、符合国际水平的技术。他们可以利用中国加入WTO的契机,利用这个平台,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运作,在保持低价位的同时,在产品的“精”和“细”上做文章,力争在短期内做好品牌,因为他们今后面对的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汽车企业的竞争,同时也要面对国际的竞争。

民营企业进入汽车制造行业,是对民营资本准入的突破,也预示着由国家投资垄断的传统汽车生产格局开始出现裂变,由此引发的竞争将促进汽车工业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拉动国内汽车消费。下一步,关键要看这些民营资本能否发挥自己机制活、观念新、市场化水平高的优势,尽快做强做大。毕竟打破国有垄断也好,参与行业重组也罢,自身的实力是最关键的。董明

华夏时报
首页>汽车>汽车动态>行业视点>具体内容我来补充两句

Copyright @ 2001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