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财经 - 道琼斯 - 汽车 - 房产家居 - IT - 游戏 - 生活 - 健康 - 女人 - 旅游 - 求知 - 求职 - 邮件
汽车查询 - 汽车动态 - 购车宝典 - 维修保养 - 图片欣赏 - 时尚休闲 - 试车场 - 小常识 - 新车报价 - 二手车 - 问答 - 商城
汽车
- 汽车查询
- 汽车动态
- 购车宝典
- 维修保养
- 图片欣赏
- 时尚休闲
- 展会速递
- 新车报价查询
- 二手车信息查询
- 完全汽车问答
- 汽车商城
首页>汽车>汽车动态>业界新闻>具体内容我来补充两句
"买"一个买车的资格 议议上海车牌拍卖

(1)为什么非得要拍牌,其中的科学依据该让人明了。(2)总量控制的"量"到底是多少,有什么科学标准(3)为什么只对私车牌照拍牌。"十五"计划已明确说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为什么私车还要遭受另眼相看。(4)每月一拍是否间隔太久?(5)每年拍牌得来的逾亿元钱款派了什么用场?拍牌今后能否用发行债券的方式替代。

说起买车,咱们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车价太贵,不仅目前的收入距离有能力买车养车太远,而且买同样的车我们还得比外国人付出贵得多的钱。多付的钱可不是中外汽车存在差价那么简单,倘有许多中国特色的收费项目等着买车人去掏钱。比如车牌,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里就不是唾手可得的。

为了购车首先必须拿到车牌。当然在上海,这是有偿的,需要花钱竞拍。竞拍,从前是有底价的,约十万元一张,现在没底价了,算得上是不小的进步。

因此上海人说起汽车来,总搁着车牌这桩心事,第一个反应就是车牌的价格,然后才会叹息车子太贵。毕竟,车价是死的,拿它没办法,车牌价可是活的,价在人为呵!可以说,已买车、将买车甚至不买车的上海人都觉得,花这钱心有不甘,大不情愿。

拍牌买车,先过此关,可以理解为为了花钱而花钱--"买"一个花钱的资格。这桩事情,其它地方的消费者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点滑稽,可上海人却听得久了习以为常了麻木不仁了。谈论起购房炒股票之类的时髦话题每每眉飞色舞的上海人,一谈起汽车来却只能甘拜下风,一声叹息了。在私房购买比例特别高的上海滩,私车比例却特别低。怪谁?是上海人精明还是无奈?

上海自从2000年初开始实行国产生活用车上牌额度无底价拍卖以来,每月拍牌的结果牵动买车人的心,也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可以说大家都在等着车牌价格跌下来的那一天,可它偏偏总在万元以上徘徊,有时还要接近两万元,简直气人。直到2001年元月的车牌拍卖才爆出了大冷门--创下了百元一张的最低价纪录。于是许多人喜滋滋奔走相告,以为牌照可以从此失宠,回归它的本来面目,轿车从此可以轻松开进寻常百姓之家。谁知道接下来几个月的拍卖,车牌重返天价,平均拍卖价格牢牢地停在了万元之上。自10月份起,房车联动又告终止,使得牌照价格更呈逐步走高之势,让买车人无比失望。不少原本跃跃欲试的消费者望而怯步,暂时放弃了购车的打算,愁容重上眉梢。

拍牌戏法何以变得这么快,价格何以如此动荡?许多人弄不明白,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这个供与求的关系上。车牌供大于求,断然不会出现万元的价格。求大于供,这价格就只好悬在天上让老百姓踮着脚也难够着。试想,现在市面上有些便宜的小车才几万元一辆,消费者为便宜几百元还得跑遍市场磨破嘴皮寻个最低价,让他莫名其妙另外花上一万多块血钱汗钱,用在这说不定哪一天就贬得一文不值的车牌上,他岂不只有忍痛放弃这个汽车梦了。北京、成都的私人购车比例远远超过50%,恐怕还得益于"上牌不花钱"。现在人们说起汽车消费环境恶劣,拍牌成了一个典型例子。

我们知道,2000年上海每月的拍牌数量基本控制在1000张至1500张之间。既便如此,8800元的最低价还是让人觉得太贵了。这不该花的钱当然是越少越好。2001年元月的新世纪第一场拍卖,额度也是1500张,没想到由于种种原因,结果只有900多人投标,于是出现了百元车牌的新闻。当时许多人认为车牌价格可以从此抬不起头了。但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二月、三月份竟然会出现上牌额度只有500张和800张的紧急下潜现象。大家认为这才是车牌价相应急速上浮的真正原因。有人怪这百元车牌惹得祸,因为价格低得太离谱,才造成上牌额度骤然减少。难道车牌价格应该人为调控吗?为什么不让它调得低一点让老百姓开心,而非要把它捧到万元以上呢?因此,人们自然对拍牌产生了一些想法和疑问。

是啊,咱们上海为什么非要搞个车牌拍卖作茧自缚,跟自己的父老乡亲过不去呢?当然,理由也是有的:上海的交通攻略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个人交通为辅,因此必须对私人购车数额实行总量控制。不然,恐怕会车满为患,路将不路。问题是总量控制之下的有限额度怎么个发放法?托人情批条子会滋生腐败,自由排队申请会让黄牛钻空子赚不义之财。无底价拍卖似是个两全其美之计。不过苛刻一点地讲,这辆妙计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从目前的具体操作上来看,它有以主观的猜度代替科学的定量分析之嫌。此话怎讲?说起拍牌,人们的议论不少:

首先,搞总量控制就非得走拍牌这条路吗?难道每年拍牌所得的上亿元钱那么让人看重?如果这样,那就不对了。相信有关部门也不会因为这点小钱就担搁了汽车这个大产业。难道我们不可以让老百姓不花钱拍牌而自由上牌吗?你怎么知道上海的私家车购买力就一定会超过这个所谓控制的总量,而不是低于它而不必搞拍牌这种方式呢。今年元月不就一度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吗?当然,阿拉上海人曾经吃足了交通拥挤的苦头,如今有点后怕也属合乎情理。只是如今不应该让普通消费者以巨额金钱的代价来承担这份责任。近十年来上海的市政面貌早已发生巨变,车均道路面积同哪座国际大都市比都不低,何况我们还在发展呢。车满为患,路将不路的历史应该不会重演。难道我们就不可以放手一试,让私车畅快上路,让汽车来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早日赶上现代化的步伐。倘若苗头不对行不通再收网不迟,那时大家也无话可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去实践检验过了吗?也许,现今上海的私车购买力根本就对道路交通构不成威胁,我们做了当代的忧天杞人,还自以为深谋远虑!

上牌额度的数量究竟是怎么敲定的,也是人们的疑问所在。既然搞总量控制,那么这个总量倒底是多少呢?每年是放一万张,还是十万张,抑或更多或更少。影响"总量"的标准是什么?申城交通拥挤或畅通的衡量标准又是什么?这些情况和数据是不是该及时或事先公之于众,让花钱拍牌的人花得明白,无怨可生。这些问题不明白,牌照的底价只会高,不会低。我们现在讲科学管理,科学要用数字说话。而实际情况却是,我们总在猜测:下个月的拍牌数量会是多少。更实际的情况是,牌照价格像是总与购买汽车的消费者过不去:这个月价格一走低,下个月拍牌数也会跟着走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最终会把车牌的价格往上提。牌照价格居高不下,绝不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光荣,申城每块汽车牌照的价钱甚至超出了不少国产汽车的单车利润,说句难听的话,我们倒底是在卖车还是在卖牌?我们倒底是要优先发展汽车产业还是"牌照产业"?

就算搞拍牌,每月一次,似乎间隔周期太长,既不方便人们购车,也会使人们因为害怕错失时机空等一月而刺激牌照上扬。这方面今后改一改方便一下群众应该不会太难。

每年拍牌得来的上亿元钱款派了什么用场,也该有个明白的交待。按理说该全部用于路政建设,但问题是马路上跑的不光是私车,还有大量(占绝大多数)的公车,控制汽车总量当然也包括公车,为什么只收私车购买者的钱派用场,只对私车牌照搞拍卖。这里面(如公牌转私牌)会不会让人钻空子。每年拍牌得来的上亿元钱款派了什么用场,也该有个明白的交待。按理说该全部用于路政建设,但问题是马路上跑的不光是私车,还有大量(占绝大多数)的公车,控制汽车总量当然也包括公车,为什么只收私车购买者的钱派用场,只对私车牌照搞拍卖。这里面(如公牌转私牌)会不会让人钻空子。笔者认为,今后如果效仿住房、煤气之类的搞个买车建路债券,兴许会让买车人觉得更合理些,而且这也是从发展和进步的角度解决问题。

"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已被写进了"十五"计划,搞私车牌无底价拍卖,比之以前8万元的、数量可怜的有底价拍卖,是一个飞跃性的进步。但用"鼓励汽车进入家庭"的高标准来衡量,倘有不小的差距。其实,汽车与道路永远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交通拥挤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哪儿都有,却未必哪儿都采用限制的办法。再说修路本来就是为了车而修路,宽敞大道不是修了看的,是要让车跑得欢的。北京上牌无价,难道北京的交通比上海畅通吗?上海有价拍牌,难道上海的车辆比北京多、道路比北京拥挤吗?本已昂贵的车价,加上昂贵的牌照,对沪上买车人来说是雪上加霜。

有人预测,加入WTO后,国人的汽车消费可望突破,而上海人的买车激情一旦高涨,今后再以这样的上牌规模拍牌,牌照价格可真的要放风筝了。

2001年终,上海私车牌照投放量首次达到2000辆,车牌最低只拍出0.55万元,比上月便宜了一万有余,原因之一是传言今后可能放开牌照,不搞拍卖了。这当然是好事,只是人们担心(但愿是多余的),有关部门又会搞订出其它限制措施,如搞个单双号限行、小排量禁行什么的,让私车族总是不爽。□张云


相关文章
汽车公转私 上海拍卖讲透明(2002-01-04 11:44)
关税下降将掀购车狂潮 车商囤车预备大赚一笔(2001-12-31 15:32)
不规范的消费环境 决定汽车无法普及(2001-12-31 14:40)
又是新年又是购买新车时(2001-12-31 09:55)
首页>汽车>汽车动态>业界新闻>具体内容我来补充两句

Copyright @ 2001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