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模式对国企改革有几个启示。 第一,产权有突破。十六届三中全会专门讲了产权制度改革,汽车是国民经济中很重要的产业,东风这次与日产合作,一半财产给了别人,按照过去的理解,这还得了吗?所以东风这次的动作比较大,有突破。 关于国有企业有进有退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国有企业改革往往是该垄断的没垄断,不该垄断的却垄断。什么叫该垄断?从进的角度来讲,国有经济应该进来推动。要进什么地方?比如资源性的行业,国有经济应该进。不仅是价格好掌握,而且还有外交的筹码。还有稀缺性的资源、战略性的或者安全性的资源等行业。 你要通吃的产业,要进入的产业,如果得到国外找,那些钱从何处来?这时在这个问题上要考虑退,我认为50%可能还退得不够。 第二,动了资产存量。中国政府不是没有钱,中国的企业不是没有钱,有的财富是不能动的,不能变现的,变现得等上级政府批。现在东风公司动了存量,这是重大的突破。 第三,企业党建有创新。东风合资公司的企业党建也是很具有突破性的。过去计划体制下,我们的所有企业都是车间班组,现在企业是竞争主体,跟过去不一样了。 我在搞现代企业制度调查的过程之中,许多企业都跟我讲道理,让我来解释党管干部的原则。比如说,八个股东组成一个公司,每个股东都要派董事,派了8个董事,(每个董事又都接受原单位党委领导),于是有了8个党委,又有了一个新成立的党委,现在有9个党委,哪个党委管干部?这个问题就提出来。 我个人认为,就应该允许企业往前突破。现在东风有所突破,我感到非常欣慰。 两公开、两纳入,这个动作是很大的。新东风的党委和班子认真研究了中国的、世界的经济形势,对汽车发展做出了贡献,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件事情。 但是也有问题,比如资产的算法,有点含糊,把这个弄清楚,很重要。我同意不能按成本法,不能按重置法计算中国的国有企业资产,应按盈利法和成本法计算资产评估。看企业要看有没有盈利能力,有盈利能力才能发展,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 再一个,产权之后的机制。在机制的问题上,两个购并之间的重要问题是文化之间的融合,因为购并的成功率是17%,其余83%都是危险的,有很多失败的例子。现在说东风的成功,是说成功的合资,但是这个合资企业走得怎么样,得十年后再说。 我们也要这样研究日产,什么目的呢?凡是战略性并购成功的,都是战略的合作,通过战略的合作形成动作的协调一致,这样才能使各自创造的价值1加1大于2,远远超过简单之和。从现在看,我们对日产的研究好像没找到机会。这是特别值得一提的,要认真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