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二手车市场出现了多年不遇的“怪现象”,越来越多出厂不到一年的新车型频繁在北京的二手车市场上“露面”,这些使用不到1年的车型在二手车市场称为“准新车”。 几乎各厂家的新车型在旧车市场都有“存货”。口说无凭,让我们看看去年到底有哪些“准新车”在二手车市场名列前茅。 去年降价比较频繁的赛欧系列在二手车市场的起落最大,每一次降价都会有一拨儿使用时间较短的赛欧进入二手车市场,使用不到一年的三厢赛欧基本款收购价格已经由年初的9万多元下降到年底的7万多元,而且下滑趋势仍旧没有反弹迹象。 上海大众为了摆脱两门高尔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出四门款,两门款降价促销,就在降价不到一个月,二手车市场就出现了好几辆两门高尔。 南京菲亚特派力奥去年的销售业绩也没有达到厂家的预期,所以在大家都降价的大环境下,派利奥也就“随波逐流”,旧车市场这款车保有量正在增加,最多的时候一周就出现了8辆之多。 年底众多新车“排着队”降价,准新车出售也将逐渐增温。在2003年的统计和调查中,消费者出售这些准新车主要有三种心态:1、面子问题。在中国购买汽车的消费者不少心态还停留在“重面子”阶段,年初十多万元买的新车,年底就7万多元,而且当初大街上“同类少”,颇有自豪感和成功感。可是现在大街上满眼满世界都是这些车,很多人心里没了感觉。2,买车之前不算账,早卖车为了少赔钱。现在很少有汽车经销商为消费者算后账,也就是说很少有汽车销售人员帮助消费者算一算使用车辆的费用,比如一年的维护费、汽油费、停车费等等问题,一些贷款购买经济型轿车的消费者到了最后往往觉得“负担太重”。况且同一款车不断降价,早卖车还能卖个较高价,少赔些钱。3、生意人年底周转资金,卖车为了救急。“准新车”进入市场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生意人周转资金。北京地区的私营业主不在少数,这些人购买车辆比较频繁,很多人到了年底或者投资热潮往往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所以有时候刚买的车就出售也是为了自己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而且他们购买的经济型轿车都是为了家里用,谈生意的车当然不能卖,所以他们出售经济型轿车的频率较高。 2003年新车频繁降价把“准新车”快速推入二手车市场,一方面反映了百姓汽车消费的不理智和汽车厂家竞争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带动了北京整体二手车质量的提高和使用年限的缩短,也促进了二手车价格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