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师意味着几路人马先后攻抢到同一个战略要塞,有殊途同归之意。国产宝马要在年内下线、国产奔驰“借腹怀胎”明年结果的消息一轮接一轮。在奥迪独领国产豪华车市场风骚近十年后,宝马、奔驰挨个悉数到场,将在数年之内形成瓜分国产轿车高端市场的格局。虽然美国通用会借道上海通用引进典型北美风格的卡迪拉克轿车、日产汽车不是没可能借道东风日产引进其顶级CIMA车,连不言到中国组装的沃尔沃汽车也变得闪烁其词了。 中国市场的现实证验能使最保守的国际汽车巨头CEO心旌摇曳。甚至都传出了俄国索克集团和印度塔塔集团要在中国插足试水的搞笑版,足见中国市场诱惑之大,都搞晕了“光脚”阵营。近几年来全球车业CEO们穿梭一个国家的“通量”之最当数中国。 奔驰、宝马摇身一变成“中国制造”,原先的市场篱笆就不复存在,爱“国产车”的人们就可理直气壮地驰骋宝马奔驰在官道、商场上。轻易不在海外市场克隆组装产品的“正统”奔驰、宝马汽车公司终于在中国市场的诱惑面前动了凡心,不“耍大牌”了,这全是德国豪华车生产实力排位第三的奥迪在中国饱尝国产化的甜头、拿够了市场份额给予前二位奔驰、宝马的强烈刺激。奔驰、宝马要下国产化的决心确实颇费一番周折,要面对抉择和权衡。毕竟还剩二、三年的时间,进口配额、许可证被取消,关税要降到一个新低点,原先苦恼不已的市场壁垒眼看会大大缩微,现在就地搞生产还是到时大搞出口贸易对奔驰、宝马好处最大是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很难说在这种节骨眼上,诸如“砸奔”等串串事件未尝不是一种催化剂。靠纯出口来赚钱表面看对厂家最合算,但厂家要付出巨大的穿透看得见的市场壁垒和看不见的文化壁垒。一旦碰到不争气的经销商惹祸,最后厂家得背黑锅。不与中国伙伴“同心同德”搞生产,整个品牌营销网络就无法做大。所以在2004到2006年能生产多少辆奔驰、宝马对全球巨头来说是次要的,巧借国产车的渠道把在中国市场的营销体系建设完整,并把品牌渗透做大做强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强实的销售网络和品牌高屋建瓴这两件法宝就可以在市场上恣意纵横,以后当地的工厂反倒可用可弃。 二十多年来市场培育的官车、商用豪华车概念就是从奔驰、宝马、奥迪具象中浸泡出来的,只是奥迪捷足先登猛吃了十年的独食。市场的风水也该轮流转了,国内用户就可多尝多味的大餐,而不是数年如一日地被喂单一精食。 预测今后中国市场格局将是豪华车市场德国化、中高档车市场日本化,中低档车韩国化的趋势,低档车市场“民族化”。也许这正是与国际市场接轨后的写照。
来源:[轿车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