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来,“东风”阵阵,声声不绝,所到之处,无不激红溅绿,令人眼花缭乱。略加梳理,仅4月里即有如下可圈可点之事:
4月18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合肥、南京、海口等四地的四家品牌形象店的同期开业,为其雄心勃勃的“星河计划”拉开了序幕。朱福寿总经理说,“启动‘星河计划’,是东风股份公司着眼未来战略目标——构建20万辆营销平台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强化东风品牌优势,提升营销渠道竞争力的需要。”
4月21日 首次在法国和欧洲市场之外推出的“东风标致307”新车,从武汉神龙公司的生产线上正式下线,从而敲响了下一步双方拟投资60亿元人民币协力打造“东风标致舰队”的第一锣。
4月24日,经过风风雨雨十年考验破土而出的东风本田汽车公司,在首款新车东风本田CR-V下线暨投放仪式的同时,也宣布将由此而正式“启锚出航”。
……
4月,正是春回大地之时,东风浩荡,适时而生,应机而动,焉能不令绿瘦红肥,万物动容?
于是,便有了这东风鼓荡之中的诸多感慨。
退回5年前,曾被称之为“二汽”的东风汽车公司,由于长年蜗居秦巴深山,又受制于“三线企业”和计划经济体制余波的掣肘,竟如小脚女人般摇摇摆摆地奔波了30多年。直至2002年2月,日产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多次秘密考察分布于武汉、襄樊、十堰的东风产业,以及3月下旬,日产派出一个80多人的考察团进驻东风,分成15个工作组对其投资环境、固定资产和经营状况进行评估时,东风仍然面临着亟需解决的三大实质问题:一是对东风现有资产存量的价值确认;二是对于冗员的裁减;三是对其附属产业的剥离。
我还记得2000年初,给人印象温文尔雅的苗圩在东风公司营销大会上,当着全场上千名与会者,发出了一句斩钉截铁的誓言:“如果在年底不能实现扭亏目标,我将引咎辞职!”
这句话,既含了自信在内,亦兼有“背水一战”的悲壮韵味。
业内人大多知晓,无论是东风的苗圩,还是一汽的竺延风,都是在“临危受命”的前提下,出任这两家中国特大型的当时也是问题最多的国有汽车企业一把手的。如今,当我们反复咀嚼一汽和东风已有的辉煌时,没有谁能否认甚至割断这段令人隐隐作痛的历史。
记得,当时的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在东风日产合资组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时,曾借用杜甫游泰山时所作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两句诗,给这个国内最大的汽车合资项目做了个极具感慨意蕴的注脚。当时我一直在想,李荣融主任为何会对这个项目发出如此感慨?
后来,我还得知,就在2002年9月19日东风日产正式签约之前,原东风公司曾经向所属各部门下发过一个关于“在正式合同签订之前,不得向外透露任何信息”的内部文件。明明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为何却要如此谨慎?
时至今日,当东风日产这艘中国汽车业内最大的“合资航母”扬帆远航,人们也在为其所取得的显著成绩而欢欣鼓舞时,我们方才真正理解了这个合资项目的巨大意义——东风与日产的合资,不仅使“东风”甩掉一个背了40年的沉重包袱,为多达13万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的光明未来,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而且也为日产的再次崛起,插上了一对矫健的翅膀!只有懂得这个双赢结果的来之不易,才能真正感悟李荣融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由衷的感慨。
2003年6月16日,合资后的“东风”,仅仅过了10个月,便在广州的花都区举行了乘用车公司的揭牌仪式。同一天的另一件喜事是,广州花都区惟一一条以企业名字命名的全长2.5公里、投资8000万元的风神大道,也在广州风神汽车公司的门前敲起了开通仪式的欢庆锣鼓……此后的又一个10个月,也就是迄今为止,不仅“东风汽车”为构建20万辆营销平台而推出的“星河计划”已正式启动,“东风”下属的汽车制动件公司生产的环保型硅油风扇离合器,首次"漂洋过海",为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载重汽车以及宝马、奔驰等高级轿车,担当起长期配套供货的职责……东风日产、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悦达起亚、东风本田等“东风”,更是一阵紧似一阵!
无庸讳言,没有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没有那个东风日产“双赢”的签字时刻,就绝不会有现在这个“东风浩荡”的大好局面!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氵蒙氵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北宋词人张先当年留下的这首《一丛花》小令,用的是铺叙手法,意在婉约而含蓄地道出怨妇别君后的感伤之情。
我之所以把它选在这里,除了内中含有“犹解嫁东风”之句,实在是还想到了那些身在巴黎或是东京的如我一样的女人们,被她们的夫君在“东风航母上”忙碌身影而牵来牵去的缕缕温情。
是的,由中国人、法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携手打造的“东风航母”,从驶离码头的那一刻就一直在忙碌的热闹的节奏和气氛中一路小跑,因而才牵挂了太多太多的人们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