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两位数发展,高速公路的迅猛增长,给轮胎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较大的市场空间。不过同时,我国轮胎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再加上劳动力和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较低及等因素,也吸引着众多的国际轮胎巨头,到今年底,世界十大轮胎企业将全部进入我国设厂,我国轮胎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轮胎对于各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的不断确立和完善,我国轮胎工业增长也已经从政策推动为主转向政策和市场共同推动,市场引导下的自发增长能力正逐步增强。在2003年,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统计,我国前8家轮胎生产企业的轮胎总产量已接近3000万条,其中子午胎的比重占到83%。并且在生产技术水平上,可以做出比较的是,这8家企业的子午化率已达到55.5%,在国内的外资企业子午化率为56%;这8家企业的全钢胎产量占会员企业总产量的70%,半钢子午胎占21%;在国内的外资企业全钢胎产量占会员企业的23.9%,半钢子午胎占50%。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8家国内轮胎企业的发展,以及由他们所代表的民族轮胎工业,已初步具备了与在华外资企业展开竞争的条件。我国轮胎企业中排名第三的山东成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宏志表示,面对国外轮胎巨头纷纷来华抢滩,我国民族轮胎要在未来国内市场甚至全球市场上立足,进而占到一席之位,国内民族轮胎企业必须要树立品牌竞争意识,树立依靠品牌自强的信心和决心。 业内有关人士认为,尽管我国轮胎工业整体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产品质量并不比国外差多少,但是与轮胎外资企业相比,我国民族轮胎的品牌知名度普遍较低。“无论满足内需还是对外出口,中国橡胶轮胎都不输外资企业,遗憾的是中国至今没有轮胎名牌。”为加快我国轮胎工业的更好发展,推动国内轮胎品牌迅速崛起,在去年年底,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联合有关机构,适时评选和推出了“成山”等十大国内轮胎品牌,希望以此促进我国轮胎工业的更快速发展,增强民族轮胎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成山轮胎代表了我国轮胎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用27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内同等规模轮胎企业80年的发展之路。从中国橡胶协会公布的企业数据看,2003年的主要经济指标都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而且这个规模在全球轮胎工业领域也占据了重要位置,由国际权威机构做出的全球排名,成山在世界轮胎工业75强中居第13位。而在产品技术方面,据成山集团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载重胎和乘用胎两类产品市场上,成山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不仅产品价格相对要低,而且在实际使用性能上也已经具备了世界竞争的能力。产品目前已经出口到了欧美等全球市场,在许多海外市场都取得了较好的反馈,大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表现。另外,为实现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成山还在海南建立起了稳定的橡胶生产供应基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轮胎工业的科技含量已经越来越高,轮胎的科技含量已经成为品牌轮胎的重要表现。对于国内轮胎工业的品牌化发展,国内有识之士指出,一方面应该鼓励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产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加大研发投入,从技术上保证轮胎产业的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几大轮胎企业都已清楚地意识到科技对于未来竞争的重要意义,其中成山不仅建成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而且还与北京大学共同组建了荣成北大科技园有限公司,成山也是迄今为止全国轮胎行业荣获科技奖励档次最高,获奖项目最多的轮胎企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已经由单一的产品竞争、规模竞争或质量竞争转变为以品牌为核心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竞争,品牌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日前,在山东成山集团的企业新形象发布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谭竹洲表示,我国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轮胎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摆在国内轮胎企业面前的将不仅是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考验。在这种形势下,国内轮胎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加工制造基地,做跨国轮胎公司的海外生产车间,更重要的是要创出自己的世界品牌。 在长期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成山集团一直坚持“优质高效,规模合理,技术领先,诚信经营”的名牌战略,以增值服务打品牌,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固品牌,以质量体系造品牌,以技术创新升品牌,在质量、规模、成本等技术方面已经形成了独家优势。谭竹洲会长指出,成山集团通过这次企业新形象的发布,不仅将大幅度提高成山集团知名度和产品美誉度,而且还将大大唤起全行业争创“中国名牌”的民众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