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搜狐评论

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去,又是一片海阔天空

AUTO.SOHU.COM  2004年07月12日09:35  搜狐汽车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超高速增长后,飞速行驶中的中国汽车市场突然重重地踩了一脚刹车,而且,很可悲的是究竟是谁、为什么踩的刹车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今年从4月开始一直到5、6月,汽车产销量与去年同比增幅出现了大幅下滑,“持币待购”现象也是非常的严重,进入7月后这些情况仍然没有出现丝毫的好转迹象;降价之声更是此起彼伏,甚至连中国车市的第一“牛哥”——南北大众都公开降价了,不过其效果似乎还很不尽如人意,中国车市这是怎么啦?是不是要垮了?厂家与经销商们一时之间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者可是不少,但“人忙无计”啊!有的人甚至因此被碰得头破血流,有的则是黯然退场,据悉,仅北京车市,最近几月就有数家投资巨大的4S店或转让或改行——但是,需要如此慌张么?现在该怎么办?人言道,退后一步海阔天空,此时救市的方法中,“走出去”,无疑是很好的选择!走出去,别是一片海阔天空。

  走出去,什么是走出去?为什么要走出去?凭什么能走出去?

  “在洋人的土地上,利用洋人的资源,做洋人的老板,赚洋人的钞票”,这是走出去;把我们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出去,这也是走出去;为全世界的订单进行生产,这还是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这更是走出去。

  不过,对于汽车行业,我们这里讲“走出去”的含义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我国的汽车企业可以根据国内外汽车市场的具体需求,结合自身的优势主动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整合全球资源、技术、资金优势,充分利用来自于全世界的先进汽车技术,充分利用全球的汽车研发和技术资源,通过招投标或其他获取知识产权的方式,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将其强大的研发力量为我所用,或者干脆把关键的先进技术买过来,再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出自己的产品,这点上中华、奇瑞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另一方面则是指我们的汽车企业所生产的汽车产品不要只局限于针对国内市场,要勇敢地“走出去”,向世界上任何需要中国造轿车的地方出口,特别是华人聚居地和其他与中国国情类似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任何需要低价汽车产品的地区,利用全球的汽车市场和消费资源,这不但缓解了国内市场压力,而且能将“蛋糕”做大了。

  很多人就要问了:实际上,中国目前的汽车产品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很多地方还比较落后,在成本和技术上还不占绝对优势,还不能提供性价比最优的汽车产品,此时大谈“走出去”是否太早?它凭什么能走出去?其实,这样的问话只能表明他还不太清楚中国的真正优势之所在,因为,从彩电、摩托、打火机、微波炉等等很多行业上中国产品对世界市场的冲击都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人在做了,别人就最好不要再去做!否则前途堪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汽车业必须置身国际市场当中,要有国际化的眼光,对于比较陌生的国际市场要勇于开拓,而不应将眼睛只盯在国内市场。例如,日本汽车市场每年的销量仅为500万辆左右,而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就能达到600多万辆,其中400万辆依靠出口,占产量的66%,而且主要针对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美国,从中不难看出,这才是健康生存和发展之道。

  在这里,市场和劳动力因素是中国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最强有力的支撑因素,其实还远不只这些,汽车专家、中国工程院郭孔辉院士曾表示,中国可能成为全球汽车业转移的下一个目的地,因为中国有六个有利条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劳动力价格低且素质高、综合工业水平不断提高、没有劳资纠纷、WTO加快体制转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其中,巨大市场潜力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低成本优势也将长久存在,进可攻(低成本、物美价廉)、退可守(国内市场潜力惊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也表明,在我国制造业人工成本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30,不及巴西的1/5,甚至也低于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情况下,这种比较优势想不提都难,“人多力量大”用在这里倒是非常的合适,很快这种能力就将显现出来;另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汽车的产量可望达到1000万辆,汽车价格比2006年再降低10%~15%是非常可能的,届时中国的汽车产品在国际上更将非常有竞争力;有关部门也明确提出,到2010年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批量进入国际市场,2010年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将达到其销售总额的40%以上;其实这种估计应该说还是比较保守的,有资料表明,按计划今年全国的产能就可达到近600万辆,如果按照前几年的发展速度,2008年就可望实现年产1000万辆的目标,关键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是否能够真正地、充分地发挥出来,我们的政府和厂家乃至舆论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去作。

  市场得一步一步地做大,但作为生产基地就不同了;最近的一次调查也显示,“建立在华生产基地”占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动机的55%,仅次于“开拓市场”动机。在汽车零部件产业上,这种竞争优势已经初具雏形,依托几大汽车集团的大量需求,上海、广州、浙江等地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带,有的厂家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汽车配套厂,比如令国外市场紧张不已的福耀汽车玻璃,而万向甚至已经成功地做到了每年向美国提供价值高达数千万美金的汽车部件,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汽车产业和“走出去”的另一个巨大优势。同样,在低端汽车市场上,由于国外劳动力成本较高使外国的汽车巨头很难涉足,有业内人士就曾宣称,现在除中国外,国外(包括日、韩在内)已没有一家企业可以造出1万美元以下的轿车;而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有相当多的地区对低档轿车有着相当大的市场需求,例如,伊朗、伊拉克、阿富汗、越南等等地区,这也令“走出去”非常可能和必要,特别要提提越南,现在中国产摩托在该国的市场份额可是占绝对支配地位的NO.1哦,日本等国基本没法插足,其汽车市场才刚刚起步,中国企业应该很有作为。

  走出去,怎么走出去?

  中国人要发挥其特有的闯市场、闯世界的精神以及独特的产业结构、产业特色,使中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拥有“比较优势”,对于我们的弱项——技术,则是一定要走出去——向全世界“购买”,这样才能迅速赶超世界列强;梁仰椿博士认为,中国实现大规模出口的道路可能与日本相对接近,即先从进口替代起步,满足国内市场,再面向国际市场,要立足全面开放,充分发挥新兴汽车大国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汽车产业分工,采取国际通行的汽车管理办法;要充分发挥中国特有的:要素禀赋产生的相对优势、市场需求方面的优势、海外华人网络的优势来“走出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资源、产品、品牌、投资、技术等战略,采取诸如:在国外建厂或买厂、在国外买店或借店、国内生产、大进大出、国内生产、国际经销商采购以及反向OEM等模式来“走出去”,比如,上汽集团出资5900万美元收购了通用大宇汽车10%的股份,获得了其在中国和全球市场的销售网络,也因此借大宇之力成功推出了凯越

  我们是要走出去,不过要注意不能“乱走”,要走得“有理、有利、有节”,这上面格兰仕、海尔、福耀等企业有很好的例子请仔细思之……(作者:黄海)

  版权声明:搜狐汽车评论之黄海作品以及其他专栏作者文章,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者,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中观点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短信推广
“悬赏”鲜明个性图片
摩托罗拉和弦下载专区



搜狐商城
·汽车| 香水扮香爱车
·汽车|爱车清洁用品
·化妆|玉兰油惊爆价
·精品|运动休闲服饰
·汽车|送龟牌白金蜡
更多...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