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媒体评论

宏观调控 下一步该如何影响中国汽车行业

AUTO.SOHU.COM  2004年10月26日10:11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茅于轼认为,中国经济只是局部膨胀而非宏观过热,明年宏观调控不会有大动作出现;

  ●在未来10-15年间,中国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步伐不会停止,中国汽车业稳步增长的步伐也不会停止;

  ●企业在制定明年的战略目标时,主要的着眼点还是应该放在企业自身,而不是政府身上。

  尽管一再地期待,但是车市“金九银十”的好景象并未像往年一样如约而至。自今年4月份车市转入低迷以来,汽车企业老总们焦虑的心情未得到丝毫缓解。

  几个月来,经济学家、业内人士、企业领导以及新闻媒体,不断在分析车市转冷的原因,他们的观点总结起来,无外乎两方面:第一、车市转冷是汽车行业自身发展的原因使然,2002、2003年的“井喷”式增长不可能一直持续,50%的高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第二、车市转冷是受累于国家宏观调控,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汽车行业不可避免受到牵连,汽车企业刺激市场的各种手段只能是杯水车薪,有心无力。

  在2004年行将结束、2005年即将开始的时候,汽车业老总们不但在为今年的既定目标而努力,同时也在为明年战略的制定寻求依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明年走势如何?力度是加强还是减弱?会不会有新的措施出台?宏观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增长?这些命题目前最让汽车业老总们关心。

  车市冷与宏观调控关联有多大

  上海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银行副行长王世豪认为,我国现正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宏观调控时期。本次调控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3年6月到2003年底,以经济手段为主;第二阶段,从2003年底到2004年3月,以教育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第三阶段,2004年4月份,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进行调控,大量行政措施被用来调控经济。

  从4月开始,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汽车业增长几乎是“应声下跌”,这种关联性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汽车消费信贷开始收缩,中国正在不断增长的汽车信贷消费势头被强烈遏制。2002年,全国汽车消费信贷总额为700亿元,2003年突飞猛进到1800亿元,在一些大城市,私人购车中信贷消费比例高达30%-35%。今年,根据对上海、北京及广州的汽车经销商的调查,这一比例锐减至10%左右。第二、尽管宏观调控效果逐步显现,但以钢材为主的大宗原材料、运输、能源价格仍大幅度上涨,使汽车业成本显著上升。油价和保险费率的变动也都影响了当前中国汽车需求。

  第三、中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过热行业的发展,一批重大项目停建,国家发改委认为汽车投资过热,需要降温,成为宏观调控影响汽车业最重要的政策原因。

  另外,2005年配额取消导致消费者持币待购,治理超载严重打击卡车需求,国家在道路安全等方面专门制订了严格的政策和法规,也是2004年汽车需求放缓的重要原因。

  对于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回落,国研中心产业经济部副部长冯飞博士认为,宏观调控的影响是有的,但汽车行业本身结构性的调整要大于外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目前汽车行业面临的困境主要不是由宏观调控引起的,而是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调整,它根本不会像1993、1994年宏观调控那样引发汽车行业长达6年的疲软行情,因为,市场环境完全变了。1993、1994年时,我国轿车市场的需求主体是公务用车,约占总需求量的70%,而私人用车只占30%;现在,私人用车占轿车总需求量的75%左右,公务用车则只占25%左右。宏观调控一般对公务用车和经营用车影响比较大,对私人用车影响则比较小。

  对于目前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经济学家刘国光的一席话可以作出很好解释:第一、技术进步带来生产成本下降,商品价格也必然下降。如手机、家电、汽车等就是这种情况;第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市场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第三、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市场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绝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这种基本的市场关系,决定了消费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也意味着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约束,受购买力制约,不能再单纯靠投资推动。第四,居民消费倾向下降。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收入高者不想消费,收入低者想消费却没有钱;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居民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支出预期增加,不敢花钱。

  宏观调控、宏观经济明年走势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说,宏观调控是中国所有的一个特别的名词,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短期行为,是突发性质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某种扭曲经济关系、扭曲经济规律的一些现象时,才需要运用宏观调控一些强制性手段来将矛盾理顺。“不要将宏观管理和宏观调控等同,宏观管理是日常性的,而宏观调控是突发性的。”

  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常务理事茅于轼对本报记者说,目前,“经济过热”提出已一年,很多问题已经看得比较清楚,“中国经济只是局部膨胀而非宏观过热”的观点,已经成为很多经济学家的共识,政府应按照这个取向来决定政策,而不是采取“经济冷却”的办法。因此,茅于轼认为:“明年宏观调控不会有大动作出现,今年力度很大,连铁本这样的项目都取消了,据估计,这种调控造成的银行坏账高达1000亿元,明年不会再有这样的做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宏观经济理论分析专家郑超愚教授则认为,2001年到2005年是中国经济的扩张期,GDP的增长应该保持在8%至9%的发展速度。郑超愚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后发优势,前两年发展速度不够,积蓄的力量在今年乃至以后相继爆发出来;二是结构调整的结果,国家对于国有企业持续多年的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三是中国目前的经济仍然是短缺经济。在政府的政策取向方面,郑超愚认为,中国要继续保持扩大内需的政策,实行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继续发行国债,扩大对公共产品的投资。

  一些经济学家则不断呼吁政府采取“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谓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相对于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而言的,是一种有松有紧、松紧适度的政策。政府自身应避免过多地使用行政手段,打消企业积极性,而使之成为一个低效市场,从“稳定”走向“过冷”,给汽车行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硬伤。

  汽车业如何面对宏观调控

  在连续两年的高增长后,车市突然趋冷,使中国市场上的国内外汽车厂商都必须重新审视未来几年车市的走向。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如何充分考虑到政策的影响程度,合理制定企业战略,对汽车企业领导是个严峻考验。

  本轮宏观调控和1993年的宏观调控并不一样,此次是对部分投资过度密集企业的局部调整,汽车市场不太可能遭遇上轮宏观调控后的长期停滞和低迷,而是会继续保持一个较低的增长速度。

  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郑超愚的预测,21世纪初叶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历史趋势。按经济增长要素分阶段预测,2004-2010年间中国潜在GDP年均增长速度在8.65-8.76%间,2011-2015年间中国潜在GDP年均增长速度在7.56-8.03%间,2016-2020年间中国潜在GDP年均增长速度在6.93-7.42%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保持其连续性与稳定性,避免政策指导方针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速度饥渴’反转为市场经济时代的‘速度恐慌’,导致非理性经济萧条。”郑超愚如此说道。

  因此,在未来10-15年间,中国宏观经济仍然会处于“快车道”,在这一过程中,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步伐不会停止,中国汽车业稳步增长的步伐也不会停止。汽车企业老总们在做决策时,应该看到这一必然趋势性。在具体战略的制定上,汽车企业应更多关注自身,而不要一味埋怨政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著名产业战略专家武常歧对本报记者说,这次宏观调控肯定对商业有影响,例如收缩信贷,但真正的企业家就是应该在市场下滑的时候显示出自己的真本事。“每次经济调整都会淘汰掉一批企业,这次宏观调控毫无疑问会对汽车行业有不利影响,但企业不能因为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畏惧。”他分析说,虽然车市增长不如以前,但市场还是存在的,宏观调控影响的主要是政府购车用户,现在车市增长的主力点是在私人用户上,因此,企业在制定明年的战略目标时,主要的着眼点还是应该放在企业自身,而不是政府身上。(作者 晏 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短信推广
“悬赏”鲜明个性图片
摩托罗拉和弦下载专区



搜狐商城
·汽车| 香水扮香爱车
·汽车|爱车清洁用品
·化妆|玉兰油惊爆价
·精品|运动休闲服饰
·汽车|送龟牌白金蜡
更多...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