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搜狐评论

国际惯例Vs中国特色 汽车为何千夫所指?

AUTO.SOHU.COM  2004年11月24日14:20  搜狐汽车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搜狐评论员 黄海/文)面对当前的车市惨淡和厂家库存的严重积压,人们往往尽数归责于消费者的“持币待购”行为和厂家盲目的增资扩产,这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我们以为,当一个行业内针对消费者的不公平事情太多了以后,就将极大地挫伤消费行为,常言道筑城容易守城难,一旦消费者对所消费的产品失去信心后,如何能够刺激他再去消费?

  车价脱离中国消费现实

  曾经,我们的汽车是公家专用的“公”车,不管他定多少钱,从整个国家来看都是一个口袋掏到另一个口袋去,掏多掏少都乐意;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车价却成为了最大的阻碍。当年美国农民福特开发了T型车让美国成为了车轮子上的社会,大众因为有了廉价之极的甲壳虫让德意志重回汽车强国,两家企业并没有因为生产廉价车而苟延残喘,反而因此称霸一时;就说我国的天津夏利,当夏利大行其道的时候天津汽车的日子也很滋润啊。可惜,我们的厂家不知道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是抱着单车高利润舍不得放开,至今我们依然要用世界上可称最低的工资去购买可称最高价格的汽车!

  人们眼界的放开,网络的发达,消费者已经熟悉了世界车价,再拿与“国际接轨”作说辞来搪塞早已行不通了;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具比较优势的工业制造力量,为何就造不出世界上最优质最廉价的汽车呢?有个中国特色叫从众随大流思想,这下好了,在厂家、经销商和顾客的博弈下逗出来一封神秘邮件,预言车价即将降幅惊人,搞得厂家是人心惶惶,撩得顾客是人心痒痒;是否危言耸听姑且不论,如果汽车行业真的能够做到象彩电、纺织品等等行业的程度,让世界车价与中国接轨也不是难事,事实将会很快证明的。这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中国特色。

  保险已是千夫指,奈何垄断难进言

  武汉从去年6月开始,由武汉市保险业成立了一个“新车共保”中心,实行新车共保,将车商的保险代理权收回,消费者购买新车后,统一到中心办理有关汽车保险手续,这个也算是中国特色了吧。有很多车商和车主认为,这种“新车共保”有涉嫌垄断体制和利用职权强迫消费之嫌。别的不说,据湖北省民政厅有关人士指出,该中心没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是社团组织,不能有利益收入,可实际上那依照惯例8%的代理收入到哪里去了呢?真是有中国特色。

  人保最近搞了个“500元免责条款”引得众人讨伐,尽管保险界百般辩解,更以国际惯例说事,但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霸王条款”恶劣印象的确让人保付出了代价。“据报道,人保北京分公司在新条款正式执行当天,车险出单量只及平日的85%。”

  我们在这里不想过多谈论它的是非,对错自有公论。我们只想说,改革开放以后,保险业才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但一开始大家对之的印象就不太好,极力诱保、蒙蔽骗保、无理拒赔简直成了投保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程远说得好,“……你买保险,没出事算白交了钱;真要出了事,保险公司的弯弯绕合同,早就把你套住了,你还是白交钱,就是真能赔你一点钱,也得把你折腾得七荤八素,死去活来。”看看,保险公司在人们心目中都这样了还不知醒悟,却还要弄国际惯例的玄虚。那你的服务跟得上吗?费用高得离谱不说,还经常推卸责任,更有维修时以次充好,糊弄过关的案例。保险公司在某项险种上赔了,在另一险种上赚了就行,哪有只赚不赔的道理呢?

  近来,所谓的“国际惯例”成了一些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或相对垄断行业转嫁亏损的堂皇借口,比如银行卡收费,但国际惯例也要适合中国国情特色。老款桑塔纳轿车因为防盗设施过于简单导致被盗率极高,引得国内多家保险公司拒绝为桑塔纳上盗抢险,从而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最终导致上海大众提升桑塔纳轿车的防盗水平,实际上是保险行业推动汽车技术进步的最好体现和做法。

  中国目前城市的情况是车多人挤,小剐小擦在所难免,如果对小额事故不赔付的话,这“500元免责条款”会不会令司机产生撞得更猛点的做法?如此会不会导致事故的扩大化?保险公司是否在诱导人犯罪?这样的国际惯例不要也罢。

  新的道路交通法总体上很好,可是也借鉴了所谓的国际惯例,搞了被人诟病不已的“76”条;我们也不想说它的对错,只想说从目前的案例来看,如果胆子够大的话在高速路上可以散步了,封闭道内可以溜狗了,因为汽车一般不敢撞;同时如果开车人没有责任的话,保险公司有充分的理由免赔,一切都得自己担待,而按照各城市发展水平的不同,有可能赔上上百万!仅此一项,胆小无钱者绝对不敢买车——多么不公平!

  免费检测竟然也能搞猫腻

  买了新车,大假前、入冬了4S店都会给您免费检测,可谁知道这里面也有猫腻?开车者大多对机械不懂,对汽车电子更是一窍不通,尤其是许多开“耍耍车”的女性,某些店员就以一般人看不懂的检测结果或者危言耸听或者顾左右而言其他,总之是“为了您的行车安全着想”!结果是换了不需换的件,付了不需付的钱……还对他们感恩戴德,这也是中国特色了!

  哎,什么时候能够更公平点呢?

  版权声明:搜狐汽车黄海作品,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者,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中观点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短信推广
“悬赏”鲜明个性图片
摩托罗拉和弦下载专区



搜狐商城
·汽车| 香水扮香爱车
·汽车|爱车清洁用品
·化妆|玉兰油惊爆价
·精品|运动休闲服饰
·汽车|送龟牌白金蜡
更多...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