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车市新闻

广州车展汽车厂商狂欢 车市大势还待细看

AUTO.SOHU.COM  2004年11月27日11:26  南方周末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作为今年最后一次登台表演的机会,众厂商希望借广州车展为博弈明年车市张本。而对于未来车市的走向,仍旧需要从每一张多米诺骨牌上细辨

  或许是一个巧合,11月21日,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车展)开幕的前一天,东风标致在广州宣布:从次日起,东风标致307轿车全系列产品降价,最高降幅近2万元,与此同时,所有已购车用户可获得差价现金补偿。

  仅在半年前,北京车展的开场白也是降价。6月6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忽然宣布旗下阳光轿车和蓝鸟轿车全面降价,最高降幅2万元。

  事情再清楚不过,低迷仍在持续。众厂商期待中的“金九银十”并没有如愿出现,国庆期间的接二连三的车价跳水并未挽救销量于水火之中。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轿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仅15.2%,大大低于去年80%左右的涨幅,即便将增长势头还算不错的MPV和SUV计算在内,整个乘用车市场的增长比率也仅为17%,今年乘用车市场增幅低于20%已成定局。

  在国内车市一片愁云惨雾之中,东风标致的大幅降价无疑为广州车展的参展商心头增添了一层新的阴影。但眼下他们依然需要振作精神,共同面对今年这最后一次集体亮相。

  日韩厂商高调登场尽管身为国内第三大车展,但与已有近20年历史的北京、上海车展相比,创办于去年年底的广州车展,无论在规模、水平以及影响力等各方面自然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尤其是目前车市低迷,此次车展能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厂商的热情,成为展前各界关注之处。

  但现实的情况却颇有些出人意料。相关资料显示,本届广州车展为期一周,有超过270家汽车制造及相关企业参加,其中轿车企业超过40家,商用车、汽车配件企业超过230家,总参展企业数目较上一届车展增加了60%,展出面积为7.5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50%。

  更为重要的是,包括缺席首届车展的丰田、奔驰、通用、长安福特、韩国现代等在内的主流厂商悉数到场,着实拉升了广州车展的水平档次。

  去年11月25日,首届广州车展开幕之际业界关注甚少,不仅品牌参差不齐,参展企业投入也相当有限———展位最大的广州本田也不过1500平方米———而且高档轿车品牌实在不多。

  而一年之后,形势立转。首次参展的奔驰共携8款高档车型参展,其中SLK350是首次亮相中国。

  而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厂商更是全力投入。在距离开展不到1个月的时候,丰田忽然宣布以国际A级车展的规格参加广州车展,不仅拿下了2000平方米的展地,还摆出了迄今为止在国内参展的最豪华阵容:丰田旗下的全系列产品,包括已经在北京车展上大出风头的PM-01概念车、即将于明年在中国下线的第12代CROWN皇冠轿车、以及即将在一汽丰田投产的混合动力轿车Prius等20多款车型闪亮登场。

  此外,丰田麾下的LEXUS雷克萨斯LFS概念车和GS系列豪华轿车尚属首次亮相中国,据丰田汽车公司中国事务所副总代表矶贝匡志介绍,LFS将在后年登陆中国市场,而GS明年3月就可以作为进口车在华销售。

  与丰田同处一个展厅的广州本田和韩国现代在参展的规模上亦不遑多让。广本不仅吃进2000平方米的展台,还带来新一代奥德赛、三厢飞度轿车以及05款飞度两厢轿车、混合动力雅阁轿车等系列车型。据称,这是历年车展广州本田参展车型最多的一次。

  而今年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韩国现代汽车则携其在华两家合资项目———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均以国际A级车展的高规格出现,参展面积均超过1500平方米,并且在11月22日媒体开放日中,举行了升级版的Coupe(酷派)跑车的揭幕仪式。

  广州车展为何“反常”众所周知,广东省的汽车保有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其中高档汽车保有量占据中国的三分之一市场,是中国最大的高档车消费市场。无论对于日系厂商还是包括通用、大众在内的欧美厂商来说,此地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档轿车同样在珠三角吃得开。11月22日,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常务销售本部部长梁承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现代今年汽车销量排前三名的网点无一例外来自广东地区,“如今广东市场已经成为我们最重要的销售区域之一。”

  普遍认为,随着广汽丰田的成立,日系汽车三大巨头丰田、本田、日产已经在珠三角地区俨然形成小气候。这也意味着,未来日系与欧美厂商围绕珠三角车市的争夺会愈加激烈,而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车展的广州车展,也势必成为几大阵营展示品牌形象,逐鹿华南的最好舞台。

  因此,这也是通用、福特、奔驰等厂商一改去年战略,积极参与广州车展、而丰田忽然高调登场,倾情投入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去年首届广州车展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引人注目,除开展会本身影响力尚且不足的因素之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去年此时,汽车厂商个个赚得盆满钵满,纷纷忙于扩产和销售网点的开拓,几乎无暇他顾,只嫌车展太多。加之车展所耗资金不菲,对于汽车厂商而言,参与动力自然略显不足。

  现如今,随着车市的猛然放缓,一夜之间让人有云泥之感。一位合资汽车公司销售总经理感叹说,“找遍全球车市,没有哪个像中国车市这样一年之内如此巨变。”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一位参展商告诉记者,无论从短期效应还是长远眼光来看,大型国际车展对品牌和销售的拉动力都是不言而喻,因此,广州车展作为今年最后一次登台表演的机会,众厂商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明年会更糟糕吗众厂商希望借广州车展为明年车市张本,力挽市场颓势。问题是明年车市晦暗不明,大势如何,殊难定断。

  事实上,综观今年以来的车市雪崩之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对于未来车市的走向,仍旧需要从每一张多米诺骨牌上细辨。

  首先是宏观方面,目前业界的普遍看法是,虽然中央政府明年的基调仍旧把宏观调控作为重点,但主要以稳定为主,尽管没有放松的痕迹,但亦没有进一步加大力度的迹象。一位合资公司总经理认为,这意味着,“情况或许不会更好,但至少不会更糟。”

  其次,从厂商方面看,他们曾经是车价崩溃的始作俑者,但如今随着车价的日益疲软,暴利时代早已宣告结束。有经销商称,实际上,目前车价的水分已经挤得差不多了,即便想降也没有太大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众多厂商已经逐渐意识到,降价赌不来明天,更好的办法是限产清库。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的乘用车产销率已恢复到96.94%,整个乘用车库存已从上半年期末的15.336万辆下降到10.9974万辆。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汽车厂商缩减投资和以销定产将成为主流。

  至于经销商方面,炒车者正在逐渐离场———天津港保税区不少进口车经销商早已竞相挥泪清仓,卷铺盖走人。

  从消费者方面看,持币待购是造成目前车市低迷的一个直接原因,一位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总结说:“实际上,所谓的持币待购也可以看成消费者多年积怨的一个总爆发。过去消费者买车需要加价、排队、还要忍受经销商的白眼和傲慢,如今形势逆转,消费者成大爷了。”

  消费者持币待购的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厂商的竞相降价极大地刺激持币待购的心理,而正如上文所述,这种原因正在逐步削弱。

  其次,不少消费者认为2005年进口车配额的取消将对国内车市造成冲击,车价会因此进一步压缩。那么,一旦跨入2005年,无论这种判断是对是错,局势会日趋明朗,由于配额问题所带来的观望心态亦会随之消散。

  当然,影响车市还有一些更为综合复杂的因素,比如加息、比如汽车金融信用体系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等等。

  对此,业内较为普遍的看法大都是持审慎乐观的态度。但能够肯定的一点是,平均利润时代将到来已不可避免。厂商此时更需要调整心态,要想重现前两年的井喷大抵已无可能。

  尽管增长速度大为减缓,但是相比欧美市场个位数的增长,中国车市仍旧极具投资价值。广汽丰田总经理葛原彻在车展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尽管目前有所减缓,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丰田认为,到2010年或者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市场,“对于丰田而言,我们更看重中国市场的长期价值,不会受短期市场波动的影响而改变战略。”

  对于厂商而言,这一切将促使他们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以及营销策略上下足功夫,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扎扎实实降低成本,积极推进汽车金融以及衍生产品扩大。而这一切,无论对消费者还是中国车市来说,都是好事。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短信推广
“悬赏”鲜明个性图片
摩托罗拉和弦下载专区



搜狐商城
·汽车| 香水扮香爱车
·汽车|爱车清洁用品
·化妆|玉兰油惊爆价
·精品|运动休闲服饰
·汽车|送龟牌白金蜡
更多...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