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媒体评论

第四次调整期 2006年中国市场再显景气

AUTO.SOHU.COM  2005年02月25日15:07  21世纪经济报道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轿车行业的下一个景气周期将于何时出现?市场研究人士的普遍答案是:2006年后出现。2004年中国轿车业已经步入了第四个调整期,作为成长型产业的轿车制造业的调整周期,主要表现为年产量的增长率的下降上。

  从1978年至1994年,几乎每三至四年,中国轿车业就会有一次增长周期,其中1987年的增长率曾一度达到过142.86%。但从1995年起,轿车业似乎打破了这一规律,其年增长率始终围绕着15%摆动。无人预想到,2002年至2004年中国轿车业会出现如此戏剧性一幕:先是井喷,年增长率迅速蹿到83.5%。而后又骤然回冷,急落至20%左右。(见附表)

  与此同时,产品销售利润也大幅下降。2004年5月,累计产品销售利润的增长率均在10%以上。6月份急跌至5%以下,在此盘整数月后,10月又骤然下滑至-0.06%。

  “这标志着行业景气的进一步滑落。”金信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年内两次急行,已将汽车乃至轿车业的窘境尽显。尽管业内人士并不承认轿车业的日子不好过。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却明白无误地说明了这一点:去年前11个月汽车业利润首次出现了7.31%的负增长,全行业亏损企业数增至1112家,几乎占国内汽车企业的五分之一。11月份汽车整车业全行业接近亏损。

  目前,大家又纷纷铆足了劲,咬牙练内功,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但2006年的春风真会如期而至吗?

  供给悄然变化

  春天与严冬的决定性力量是供给与需求。“我们一直以销定产,所以2002年、2003年少赚了很多钱。很多厂家连存货都卖完了。”一汽丰田驻上海的一位销售经理告诉记者。

  也正是这种看似难以填平的需求及其背后的巨额利润,冲昏了厂商的头,令他们在2004年开始大规模扩产。

  “绝大多数企业2004年的预期销售目标带有非理性成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说。正是这种盲目扩产制造出了2004轿车供给过剩这只猛兽。

  随着三分之一以上企业的累计销售同比负增长,目前轿车业已开始达成共识,纷纷制订出较为客观的2005年销售目标。

  据统计,2005年各厂计划销售目标的总和为300万辆,这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咨询部主任孟岩对市场需求的预测相近。孟岩的依据是2004年轿车销量增长率。按照乘用车联席会的数据,2003年轿车销量为201.875万辆,2004年为244.523万辆,年增长率为15.26%。按这一增长率,2005年轿车销量应为281万辆。

  按照汽车业整体增长率和其它车型增长率,孟岩对“281万辆”这一数据作了微调,最终他认为,“2005年汽车实际销量为570万辆至580万辆,轿车的实际销量应该在300万辆。”

  企业变得更务实。今年1月份,上海大众被挤出销售前三甲,他们并没有放在心上。“我们并不看重某一个月的数字,今年1月份我们正在调整库存。”尽管如此,上海大众公关部经理顾焕还是作了解释,“我们报的是实销数,有些企业报的是开票数,即从厂家出去的数,包括经销商库存和实销数。如按实销量,我们还是第一。”

  如果今年的产销基本平衡,那么影响供求的因素就剩下去年的库存了。根据中国汽车协会公布的库存数据,2004年全年累计6万辆。但正是由于存在企业上报数据口径不统一,有的是开票,有的是实销数,因此在2003年“轿车销量”和“累计库存原始”和中汽协对2003年销量进行的修正,金信研究员袁金荣发现,“修正掉的销量和累计库存原始”相当,这表明“事实库存等于协会当年公布数据的两倍,也就是12万辆。”

  按照国际惯例,滞留在流通环节的合理库存为1至1个半月的量;在中国基本上是2个月的量,因此袁金荣认为,“实际的库存量并不像业内讨论的60万辆之巨,而应该是厂商库存加上经销商库存,即12万辆的3倍,实际库存总量为36万辆。”

  何时库存由正增长变为负增长,拐点出现就为期不远。

  需求轻轻松绑

  消化积年库存的力量,由需求掌握。“2004年,轿车需求与供给拉开差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宏观调控。”上海证券的徐薇认为。

  汽车业一共有五次增长率周期性波动,每一次都伴随着宏观调控。第一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78年,1979至1981年汽车产量从22万辆减至17万辆;第二次调控使得汽车产量从1985年的44万辆减少到1986年的37万辆;第三次是从1989年64万辆减至50万辆;1993年的第四次调控,导致了汽车业产量增长几年的低位整理,至1998年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4%。

  “1993年公车、商务车多,宏观调控的直接影响较大。”浸淫汽车业十八年的上海大众公关经理顾焕回忆,“2004年私车步入家庭,宏观调控的直接影响小,主要是间接影响。”

  间接影响的导火线就是信贷。而如今,信贷有望松动。

  2004年中国轿车占据汽车销量的45%,这与2002年轿车、客车、货车三分天下的局面不可同日而语。轿车的地位,决定了它对汽车业这个支柱行业的影响,也决定了它对国家消费乃至经济的推动作用。

  当三架马车中的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受到各种因素制约,无法再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时,唯一的希望被放在消费需求上。汽车需求恰好是消费需求中的主力品种。

  但2004年由于大量恶意逃帐行为出现,汽车信贷被银行列入严格控制风险的品种。

  但条条大道通罗马。正在成长中的汽车金融公司有望填补这个空白。根据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对市场的预计,至2008年,各汽车金融公司有望实现4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四成消费者通过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买车。

  和国际上轿车普及的经验一样,日本轿车大量涌入家庭开始于车价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达到2至3时。

  中国正在慢慢地接近这个条件。历史也将在中国重演。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1995年至200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算术增长率为10.16%,那么初步可估算200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33元。

  据此计算,中国国民车的理想价格应为22867元至34300元之间。“这与目前一些车2004的价格相差不多。像哈飞百利HFJ7090均价才2.98万元,长安铃木的奥拓SC7081标准型均价3.28万元,奇瑞QQ0.8先锋I型2004款3.98万元。”袁金荣说,“虽然也有些低价车不太符合国民车的要素,但到了2006年,国产车完全有希望和能力推出适合的品种。”

  “然而,对中国,我们还不能简单地套用这个公式。”市场分析人士金学伟说,“中国有2个特点:一是灰色收入比重很大,根据一般经验估计,在人均实际收入中,大约有40%是官方统计数字无法反映出来的灰色收入。因此,实际的人均收入要大大地高于官方统计数字;二是中国的贫富差距加大,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很少部分的较高收入人群,加起来就是一个庞大数字。即使以5%的较高收入者算,加起来就是6500万人,就相当欧洲的一个大国。如果说,车价相当人均国民收入的2-3倍就是轿车大量涌入家庭的开始,这个公式能够成立,那么,相对中国而言,只要车价达到人均收入的3-5倍,基本上就可以了。而目前有相当多的轿车价格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个数字。”(吴琼)

( 责任编辑:余建约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短信推广
“悬赏”鲜明个性图片
摩托罗拉和弦下载专区



搜狐商城
·汽车| 香水扮香爱车
·汽车|爱车清洁用品
·化妆|玉兰油惊爆价
·精品|运动休闲服饰
·汽车|送龟牌白金蜡
更多...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