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汽车频道 >> 媒体专区 >> 汽车时尚报 >> 最新更新

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前路究竟通向何处?

AUTO.SOHU.COM  2005年03月03日14:44  汽车时尚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对于中国汽车来说,2004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轰轰烈烈的降价终结了车市的井喷时代,车市开始从云端回落到地面。而各种产业相关政策也纷纷发生变化,近年来一路走得顺风顺水的中国汽车业开始出现混乱,前路究竟通向何处?没有人能说得明白。

  于是,人们对2005年有了更加复杂的心情,等待、恐惧、希望……

  专家们在这个时候却显得格外的谨慎,尽管如此,从2004年底到2005年初,各类媒体还是出现了大量关于对2005年车市预测或猜想的文章。而不管哪种观点,提出者都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明。我们将这些观点进行规类总结,编成这个专题,旨在于让大家对2005年的车市有一个粗略的轮廓。而至于哪种观点更有道理,哪种观点最终正确,就只有等待时间来证明了。

  降字当头型

  《车天下》网站——零配件降价 即将成为2005车市主流

   笔者提出在一直延续的整车降价之后,消费者也更加关注车辆的使用成本,因此,2005生产厂家将以零配件降价来加大市场竞争力。因为,零配件降价不仅能刺激新客户,还能稳定老客户,零配件价格的下调不单是汽车厂家主动迎合市场需求的保全之策,这更是市场成熟的表现。

  《解放日报》——2005年车市可能遭遇“倒春寒” 竞争更残酷

   笔者对2005车市极感忧虑,首先,从国内汽车行业发展走势分析,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已在逐年递减,而2004年20%的增长率在2005年还将减弱。其次,因持续降价对消费信心的打击很难恢复,而各厂家的增产计划和对市场份额的竞争必将导致降价行为继续下去。还有,汽车消费环境的日趋紧张,及衍生出的其它问题也会抑制汽车消费的增长。

  《南方周末》 

  朱君巍:我希望降价降得更猛烈些
  沈新华:降价过于频繁,只会反招抱怨
  黄  蕾:除了降价,厂商就没有别的招数了?
  《南方周末》三名记者分别从不同观点提出对车市降价的看法。

  《北京现代商报》——2005车市不被看好 经销商进入真正寒冬

  笔者通过对当地经销商的采访,了解时下经销商的实际销售情况,特别是SUV车型的冷淡,让许多经销商对2005的车市失去信心。同时,作者对经销商在订报和广告报放上的大大减弱也看出经销商销售利润随着车市的冷淡也逐渐薄弱。


  《中国汽车报》——2005车市前瞻:冬天尚未过去 春天依旧遥远
  作者分别从宏观调控未见松动、库存车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加息影响逐步显现这三个方面论证对2005车市依然冷峻的观点。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胡春力

  不会回暖,轿车市场的非连续性特性其实是由人们的消费水平决定的,后续购买力是关键因素,再购车需要一个周期,车市热度下降是必然的。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主席 ——饶达

  “马鞍型”(前低中高后低)发展态势,燃油税政策今年预计不会推出,降价仍是大趋势,但降幅有限。

  北京中联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张超

  依赖于经济大环境,今年的销售数量不少,但是利润减少,经销商普遍感觉不好。上半年不会很好,下半年好不好要看质量和利润。要好需要消费者收入稳定,信贷环境好,国家经济环境好,只有大环境好,车市才会好。

  编者点评

      “降价”这一2004车市的主旋律是否还将延续至2005?显然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从上各路媒体或专家的声音中,透露出的正是对2005持继降价的忧虑。从2004年末,各厂家以一轮降价收场,到2005开年又以新一轮的降价拉开序幕,而国家宏观调控或消费环境等没有任何利好消息的出台。在这种情况下,对2005车市最为保守的预计必将是以降价和销售增幅放缓为大的走势。 

       当然,这样的预计是很令人失望,但未雨筹缪的忧患意识也会令汽车生产厂家或新进加入的经销商们敲响警钟。在以前大幅增长率和高额回报率的诱惑下,国内汽车行业呈现出非正常的快速膨胀,而已成熟的生产厂家为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加大市场竞争力,仍在不断扩产增量,另一方面,汽车销量的增长对消费环境造成的负荷也日益加大。也许此时,有人以车市冷峻的预测为车商们膨胀的热情泼盆冷水,也谓常不是一件好事。

  冷中渐热型

  《新闻晨报》——2005车市冷中渐热

  以中国车市持续2位数的增长率为证,以降价之外的各热点为希望,提出2005车市将会有冷中渐热的可能:

  理由一,高低两端受追捧。即高档轿车和低价位经济车型将成为2005车市增长主流,家庭轿车的普及率的提高,将带来大量的汽车消费群。

  理由二,二手车与进口车,冷风中的热点。做好二手车特别是品牌二手车的市场,将成为品牌经销商的另一利润来源。而随着进口车市场的规范,并把握好进口车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进口车较高的利润也将使进口车经销商有所作为。

  理由三,车价体系,虚拟与真实的平衡。去年频繁的跌价让许多消费者丧失了购车信心,各路媒体对价格的关注也更为密切,因而厂家必将会加大力度稳定其价格体系。

  《人民日报》——新春车市"龙抬头" 汽车市场真的回暖?

  笔者例举了2005年1月市场各类车型销售数据,显现出一片上扬势头。而新年前的销售黄金期、去年底的降价清仓、年初厂家的减产稳定价格,都使得汽车销售供需局面有所改变,而车市也出现了一个暖春现象。但同时笔者也提出,新年前的回暖并不代表车市就将进入盛夏,而各方对今年市场的长幅也有了保守的预计,只是希望借着新春的曙光,车市能有个满意的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 ——张小虞

   "保守点,今年汽车产业的发展至少能维持2004年的水平;乐观点,今年汽车产量将增长20%,突破600万辆,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张小虞表示,2005年车市情况预计要比去年好,而国内汽车的出口将成为今年汽车产业发展的亮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市场形势动态分析"课题组

  估计乘用车需求在2005年增幅将有所回升,全年乘用车需求将达到395万辆(含经销商库存),保持13%至15%的增长速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汽车专家 ——王青博

       2005下半年需求状况预计会好于2004年同期,特别是在传统的销售旺季,销量增长将更为明显;同时,乘用车二级消费城市对销量的提升作用会逐步显现。另外,零部件制造商和经销商在2004年已经为厂商分担了较大的降价成本,2005年如果价格大幅度下跌,降价成本将主要由制造商承担;此外由于原材料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因此在利润率降低、乘用车价格下降和库存压力缓解的条件下,2005年国产乘用车价格波动幅度将小于2004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  ——徐向阳博士

  总体来讲,市场呈增长态势是必然的,整个市场将会有10%~15%的增长,轿车整体价格水平下降15%左右。

特点:
1、各个车型的市场表现差异将拉大,出现明显的冰火两重天状况,甚至有部分车型入市后就会很快退市。
2、销售模式方面,由跨国公司牵头品牌销售渠道将出现明显的整合,4S模式将遭遇严酷的挑战。
3、厂家方面,整车厂的整合现象将进一步加剧。
4、消费群体将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真正意义上的工薪层汽车消费将成为轿车消费的主体。
      2005以后的车市:销量稳步增长,价格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逐步降低,到08年底价格基本稳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刘世锦

  不会价格"崩盘",2005年3-5月会有回升,产业增长速度提高还是有可能的,但将会是一个正常速度。不会崩盘,总产量大,库存相对量不算大。企业两极分化会比04年明显,有少数厂家市场分额会稳定上升,有一批厂家会亏损,甚至有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袁 ——钢明

  购车需求会增长,产能过剩给出激烈竞争的好态势,竞争激烈,强者更强、弱者退出、产业健康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阮平南

  销售增长率和今年的差不多,"入世"保护结束,车价将降得很厉害,很多车仍然有降价的空间,利润趋向世界水平有个过程,某些经营比较好的厂家利润率甚至还会更高。

  编者点评

  上篇的“降字当头”型可能是给2005年车市泼了盆凉水,而这篇“冷中渐热”型却是给2005年车市找到了许多希望。持“冷中渐热”观点的媒体和专家并没有回避车市降价行为的存在,但对于降价的幅度和方式,却抱着谨慎、乐观的看法。毕竟,生产商们已在2004年积累了许多降价的经验教训,如何将降价这招用得恰到好处,并严格控制经销商之间的互相杀价,稳定价格体系才是取得良效的根本。在2004年,因降价这把双刃剑受伤的消费者的信心,还是需生产商们自己来安抚,就像一句电影台词说的:“人心散了,团队就不好带了”。

  同时,高、低两端产品还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因为,当汽车完全进入普通工薪家庭时,才是中国车市真正的成熟期,而随着国际高端车型的不断引进,其竞争加剧,价格大幅下调,缩短了人们与国际高端品牌的距离,因此,国产、进口高端品牌车型的需求必定有所上升。

  虽然,汽车工业的极度膨胀已暴露出愈来愈多的矛盾与问题,但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地位也愈来愈重,中国虽不如美国等发达国家般有几千万的人口都依赖汽车工业生存,但现在国内吃汽车或其相关产业这行饭的也为数不少。因此,中国车市的发展道路不仅仅是生产商、专家、消费者们关注的,所有与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普通市民,都希望能看到一个良性发展的中国车市。

  多点分析型

  《国际金融报》

  增长减慢、降幅减弱、进口车变数增大、难有持久亮点、分化重组加剧、消费环境难有改观

  从以上六点,笔者预见了2005车市的发展特点。从市场、从厂家、从消费环境都做了分析,提出降价依然会进行,但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市场将不会再现去年的降价狂潮,而在价格稳步调整的背后,生产厂家的分化重组和经销商的进退都还将上演得更为激烈。

  《东方早报》

       宏观调控力度:可以肯定的是宏观调控还将存在,笔者也通过对调控力度的加强或减弱的两种可能进行分析。

       取消进口配额:分析了公元前消进口配额后的进口车市场发展的种种可能,但因变数太多也没有准确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进口车经销商如何对进口车市场重新定位,怎样选型、定价、运作模式、经销体系、风险控制等方面,将决定这些经销商的生死存亡。在配额取消后,进口车经销商将面临重新洗牌。

  轿车价格走势:也从两方面对2005轿车价格走势分析。一是竞争加剧,价格继续大幅下降,二是产量调整,渠道整合,使车价趋于整定。

  化解库存压力:去年50万辆的库存压力,已严重危急厂家和经销商的现金流。而今年如何在提高产销量的同时,化解库存压力也是生产厂家不得不重视的环节。

       原材料上涨:在原材料涨价的背后,也许潜伏着国内汽车产业格局新的调整和洗牌。

  消费环境变化:汽车消费信贷紧缩、汇率变动预期、交通状况和税费政策改革等汽车消费环境的变化也同样被认为是影响今年车市走向的重要因素。

  编者点评 

  在此种类型的2005车市预测中,没有单从产、销量和利润率等方面去分析未来车市的走势,而是从宏观调控、进口车制度、生产成本上涨、消费环境等多方面分析2005年车市特点。因为,在我们关心价格和产、销量走势时,更应该了解影响价格和产、销量的诸多因素。在了解这些因素之后,也能让我们更理性的看待车市的发展,不论是购车者或是汽车生产厂商,都不能以自我的意志去影响环境的改变,只能是了解、分析这些因素,在这中间找到一条最顺畅的发展道路,并向着对市场有利的方向努力。

  写在专题背后

  我们将各类观点一一收罗、点评、分析,不是要给中国车市指出一条通畅大道,仅仅是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上演一篇百家争鸣的论谈,好的、坏的,任由评说。不论是媒体或是专家,在此对2005车市所做的各种评论都仅仅是一种预测。2005刚刚开始,我们还不需要去印证这些预测,我们更希望的是通过我们所编辑的这期专题,能让每一位关心中国车市朋友加入到这场论谈之中,不论是嬉笑怒骂,只要是你内心所想,都能与我们回应,因为我们相信,只要您是真正关心中国车市,那您的每一种观点、每一句评述都是对中国车市一种鼓励与支持。我们将认真倾听您的声音。

策划:《汽车时尚报》新闻专题部

执笔:唐敏

实习记者:郑敏 

 

( 责任编辑:刘晓科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短信推广
“悬赏”鲜明个性图片
摩托罗拉和弦下载专区



搜狐商城
·汽车| 香水扮香爱车
·汽车|爱车清洁用品
·化妆|玉兰油惊爆价
·精品|运动休闲服饰
·汽车|送龟牌白金蜡
更多...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