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产业新闻

左延安:谨防跨国公司控制中国汽车产业链

AUTO.SOHU.COM  2005年03月18日14:12  搜狐汽车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搜狐汽车 俞清木报道) 产业资本金融化、民族资本边缘化、制造领域“空心化”、支柱产业附庸化:这是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如何评价中国汽车业的现状?中国汽车业下一步如何走?两会之后,关于中国汽车走势的宏观话题再次成为人们的焦点。

  近日,搜狐汽车专访了人大代表、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先生,这位在中国汽车界奋斗了数十年的老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左延安认为:产业资本金融化、民族资本边缘化、制造领域“空心化”、支柱产业附庸化,的确是中国汽车业目前的现状。

  所谓产业资本被金融化,是由于跨国汽车公司在产品开发、零部件配套、品牌推广、营销服务网络等方面不断加强控制,中国汽车产业资本的话语权越来越少,“有股权,没有决策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中国汽车产业资本将有变成金融资本的危险。

  民族资本被边缘化。跨国汽车公司为了全面加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控制,对民族汽车资本采取了打压政策,使民族资本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例如,丰田汽车公司对吉利汽车公司的商标诉讼、日产汽车公司对长城汽车公司的侵权指控、通用汽车公司对奇瑞汽车公司的产品侵权调查等。这些事件单个看有其偶然性,但联系起来则反映出一种必然性。由此可见,今后民族资本的发展道路将是非常艰难的。

  制造领域被“空心化”。从资本的权益上看,由于产业资本的金融化和民族资本的边缘化,中资将失去中国汽车制造领域的掌控,中资的决策权、经营权、分配权和发展权都将受到外资的严重侵蚀。因此,对中资而言,这是一种严重的资本权益的“空心化”。从生产的方式上看,过去,由于汽车产业政策对国产化率有明确的要求,如国产化率必须达到40%才能生产整车,根据不同的国产化率实行级差关税等,因此,促使跨国汽车公司必须在中国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现在,由于国产化要求被取消,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生产方式将由过去的零部件先行向总成先行转变。近两年出现的组装热就是明证。今后,虽然国家将对构成整车特征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税,但这只是一种经济调节手段,不具有强制性,跨国汽车公司可以在全球采购和本地化生产之间,在构成整车特征和零部件进口之间维持一种最优化的比率关系。因此,从整体上看,与过去相比,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制造比重会降低。

  支柱产业被附庸化。汽车工业是带动当前及今后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但随着跨国汽车公司对中国汽车产业控制力的加强,这个重要产业有变成跨国汽车公司附庸的危险,这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安全都是非常不利的。

  左延安认为,这四化的出现,是跨国汽车公司加强控制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具体表现。

  左延安认为:作为现今我国第五大产业的汽车产业,长期由国外公司把持着命运,汽车制造的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汽车市场的重量级砝码——品牌,也是国外企业占据着优势,使得中国本土汽车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大,市场份额的比例越加悬殊。

  以市场换技术,曾经被认为是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捷径,但最终付出的市场并没有换回能够支撑本土汽车品牌发展的深层技术。随之而来的,却是我国汽车业在近几年取得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内厂商必须向跨国公司支付巨额的技术转让费、品牌使用费和进口核心零部件等费用,大量的利润被跨国公司获取。

  于是,在一片惊呼“狼来了”的同时,对于自主品牌发展,不时有人会从社会心态和消费心态上,表现出对民族汽车工业的信心不足,底气不足。总而言之,就是不相信中国人能把汽车做好。

  左延安语重心长地说,回顾世界汽车工业的历史,日本、韩国都走出了一条自主品牌发展的成功之路。当年为了扶持自己的汽车工业,韩国政府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断调整对其民族工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社会舆论更是将引导消费提高到国民教育的高度来看待,公众把支持民族工业与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到一起,形成了高度的国民凝聚力。相比之下,中国具有天然的市场资源优势,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向心力。别人已经做成的事情,我们有什么理由做不成,甚至不去做呢?与狼共舞,是要增强自己搏击市场的力量,提高自己的技术研发水平,进而壮大民族自主品牌。

  值得欣慰的是,经历了多年的曲折和磨难,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国内的一部分厂家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研发的能力,所创建的一些自主品牌也逐步在市场上取得了用户的首肯。中国本土汽车品牌有了些许亮点,比如:江淮、吉利、奇瑞、哈飞等。但在目前的环境下,仅凭企业自身的努力,要想在短期内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创建自主品牌还有很大的难度。要切实增强国内汽车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创建强势的民族汽车品牌,政府应在基于WTO框架下,为企业自主研发和培育自主品牌提供一定的支持。

  

( 责任编辑:俞清木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短信推广
“悬赏”鲜明个性图片
摩托罗拉和弦下载专区



搜狐商城
·汽车| 香水扮香爱车
·汽车|爱车清洁用品
·化妆|玉兰油惊爆价
·精品|运动休闲服饰
·汽车|送龟牌白金蜡
更多...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