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试过车吗?如果你是汽车记者肯定试过,或许还写过试驾报告,假如你没有试过,那就让我们一同看看今天大多数汽车品牌是如何试车的——
找一开阔地……
找一开阔地,摆上大大小小的“雪糕桶”设计出不同种类的道路环境,如“8字弯”、“蛇行桩”等。 好处在于,试车条件不高,试车规模不大,还有试车时间不长,试车安全系数却高(这还得掰开了说,一是保证了咱们汽记的安全,二是保证了汽车的安全,毕竟这种小场面是个会开车的都能应付,让厂家尴尬的局面也基本不会出现)。等汽记们坐上车才发现,我的乖乖,眼前都是雪糕桶,路在哪里呀?几圈下来,问问他(她):“这车怎么样?”“别提了,光顾着找路了,压根就没注意这车的好坏。”
弄个车队……
弄个车队,一二十辆新车在大街小巷里巡游,时速也限制在二三十,这种方式好处多呀。十几辆几十辆车在路上一跑,那阵势够气派,花点汽油钱,却省下了大笔的广告费,实在划算。大大小小的汽记们被请上车,一般不给你开,说是怕你累着,其关键是怕你不服从指挥。不过真正要让你开的话,那可有你烦的了,车里的工作人员会不厌其烦的向你一遍遍灌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十祸九快的严重性,你能咋办,说他吧,那是为你好;不说他吧,感觉有个唐僧就坐在你身边。惟一的办法就是“自觉”“自愿”地按照要求开吧,二十三十的受着吧,换个耳根清净。还有一种不配工作人员了,心里盘算着“这回爽了”。谁知塞给你个对讲机,一脸严肃的对你说:“拜托,千万别关。”一上路,它就叫唤上了,“请保持好车距”、“请保持好队型”、“请保持好车速”;这是关你的事,不关你事的那可有意思多了,有些同行拿着它聊起家常来,还夹杂着方言,“*—……%¥%……—*”“—……%*¥#”然后就听到里面“哈哈”笑起来了。一次,我们车上一哥们实在忍不住了,操起对讲机:“哥们儿,麻烦你用普通话再讲一遍”,众人大笑。更有甚者“指挥车吗,我是x号车,我需要‘方便’,能否离队?”“实在不好意思,我们是保持车队行驶,请克服一下。”“实在克服不了。”“同志坚持一下,马上就到了”,多事者插话道:“哥们儿,就地解决吧”“不行呀,咱车上还有女同志呢。”于是众人大笑。
彻底放任……
这是比较受广大汽记们欢迎的一种试驾。地方选在人烟稀少,山清水秀之地。一是养眼,二是速度也能提上来,至少七、八十的没问题。这种试驾,厂家虽然表面洒脱,但那担着的心早就蹦到了嗓子眼。这不,出事了。记得那次某品牌在北京郊区山路的一次试车。当时的设想与安排都是深受汽车记者欢迎的,比如俩人一台车,路不熟没关系,一人驾驶,一人看路书。但是放车发钥匙时,记者张久老师的同伴没来,张老师也只有独自边驾车,边看路书了。于是张老师紧咬前车,以免迷路。但是前车也不含糊,哪管你山路崎岖,弯多路窄,车速始终如飞。只见那前车过了一弯又一弯,前面突然一个急转弯,当张老师紧随其后过弯再找那车,那车竟不见了,再往山坡下一看,早已甩到坡下。幸亏那车子质量好,二人又系了安全带,尽管碗口粗的树都被车砸倒,但人车竟安然。当二人晃晃悠悠的爬出车时,“哥们儿,没事吧?没事就好,你们快打电话求救吧”张老师说完转身回到车上拿出照相机,一阵“喀嚓”,绝对的敬业。后来传为一段车坛趣话。
汽车界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