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界关于“F3能否在中级车市场站稳脚跟”之类的质疑,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只淡淡地表示,比亚迪永不退出汽车业!
■两年时间,只做培土工程
比亚迪进入汽车产业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和许多新进入汽车业的同行不同的是,比亚迪没有在车市井喷时急于赚钱,而是选择了默默地“耕耘培土”。
组建汽车两年之后,F3才被推出来。在这两年时间里,比亚迪也许错过了中国车市最火爆的增长,但是却为今后完成了“培土工程”。据悉,比亚迪在上海建立了汽车研发和检测中心,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整车模具厂,在西安建成了新的生产基地,在深圳成立销售公司、并建成了一个中高档轿车生产基地。正是这些“基础工程”,使比亚迪站在了一个比许多对手更高的起点上。
比亚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国际化的企业。面对国际化竞争,比亚迪在IT及电子零部件行业积累的国际化运作经验,对中国的本土汽车品牌做强、做大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是屈辱
自创办以来,比亚迪始终保持高效的发展速度。2003年,比亚迪成长为全球第二大IT及电子零部件制造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成为国内第一个收购国有轿车整车厂的本土企业。
为什么要做汽车?比亚迪回答得很干脆,泱泱大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是国人的屈辱。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了几十年,合资车企只顾埋头数钱,却并没有学到应有的技术、形成自己的品牌。
作为新生代的比亚迪汽车,何以一出道就敢在竞争如此剧烈的中级车市场发力?业内人士分析,现在国产自主品牌的汽车之所以纷纷进军中高档车市场,一方面是因为低端车市场难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支持企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汽车制造水平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国人已经对自主品牌的品质有了一定的认可。
■十年打拼,资产增值5000倍
今年,比亚迪走入了不平凡的第十个年头。但它对大多数人来说,或许还有些陌生,但是在IT及电子零部件行业,它却是一个让全球所有竞争者敬畏的对手。
1995年,比亚迪以300万元资本金起步。到2004年底,公司总资产超过150亿元,比初创时期增长了5000多倍,通过高效的业务经营和资本运营,实现了资产的快速增值。2002年7月31日,比亚迪公司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创下H股最高股价纪录,使境内外投资者得以分享公司高速发展的成果。
这家香港主板上市、主营IT及零部件的高科技企业,逐渐成为中国IT及电子零部件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和竞争者,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IT及电子零部件制造商,确立起全球行业中的领导地位。今天,比亚迪股份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4.5万人,公司市值超过150亿港币。
2000年起,比亚迪公司屡获“全国电子百强企业”奖;2002年,比亚迪被全球权威刊物《亚洲货币》评为“2002年最佳新上市公司管理奖”第一名,被全球权威刊物《财资》评为“2002年最佳中型企业资本运作公司”,2003年起连续三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004年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和世界经济论坛(WEF)联合评选的“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榜单,2005年位列“中国科技百强”第四位……
十年打拼,奠定了企业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十年奋斗,成就了比亚迪今天的辉煌。(谢峰)
(责任编辑: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