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师:现在社会添加剂各种化工产品也很多,凡是推广这种东西的厂家都说特别好,加了之后会怎么着,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目前为止大的石油公司没有表态,汽车公司没有表态,说明没有信服,包括政府没有独立机构做对比实验,加了这个东西产生的效果好还是没加效果好。 另外还有问题,即使效果出来以后,用户要算经济帐,买这个东西不是白送的,要花钱的,不用这个东西跟用这个东西也得找一个平衡点。所有的信息都不透明,既没有政府和专业团体的测量标准,没有人给你做经济分析。某些添加产品好和不好都是卖的商家自己在说,用的人也稀里糊涂在用。这个事情希望将来中消协或者某些独立的实验室来做,现在光说这个好坏不能一概而论。
博林:我们在美国演出的时候,有一个华人说研发了发动机润滑剂,专门请演员到公司去,当场给我们做实验。不用添加剂是什么概念,用添加剂是什么概念,发动机的润滑作用分速旋转,当时给我们几瓶,我没敢加,怕加了之后让发动机不工作。
钟师:不了解的情况下真是别乱加,加了之后万一出现问题怎么办,好到什么程度,如果说哪个公司试用一年两年白送,可以适当考虑考虑。
博林:我当时把这个润滑剂送给一个汽车修理厂,他有一个破夏利,他使用之后说这个东西太好使了,把奔驰甩没有影了。
主持人:国际燃油税和我国的燃油税有多少差距?燃油税对普通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钟师:今年出不来,06年能不能出不好说。燃油税嚷嚷十年都不止,有没有到时候来了也挡不住,没来也叫不出来,得过且过,等它出来再说。适当做一些社会听证比较好,石油公司、税务局之间的收税和部门利益之间在博弈,这样的话车主扔到旁边,不知道他们在商量什么事。某些东西应该听听公众的意见。
主持人:小排量车遭受到的歧视什么时候结束?我们没有与世界接轨,为什么油价却要接轨,这合理吗?
钟师:这种说法也有问题。实际现在的油价跟哪个国家接轨?欧洲的油最贵,燃油税最贵。其次是日本第二贵。第三贵是中国、美国等。分了三个大档的情况,要说中国贵,到底跟哪个国际接轨,怎么个接法也不好说。国外车价在收入里面的比例也低,油价占的比例也低,这是事实。
沙莎:中国人收入低,说车降价也没降多少,油价猛涨。这是老百姓考虑最关键的问题。
博林:经常跑的话,一个月估计得一千块钱油。一般职员五六千块钱在这方面光油钱就这么多,确实不成正比。
沙莎:我的凌志400排气量也非常大。
林建:关键是汽车是不是生活必需品,如果国际市场油价再调整的话,我们顺理成章肯定得调。国家花钱从外面买,买完补贴给你,作为不是生活必需品,油价涨只是一个总的趋势。只是我们想自己怎么节省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大家更多买汽车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我们买了汽车并不是适度使用。现在有的人连自行车都不骑了,去小区买个酱油也要开车去。买大排量的汽车,油价高了之后就会感到费用很高。及时转换方式,买一些排气量合适的,保证要求。
很多中国人好不容易买了一个汽车,一定买一个宽大的,一家五口人坐在车里面不挤。但是能天天坐着一家五口人到马路上吗?更多的时候就是男主人和女主人坐到前排座位,后排座位没有人坐。
博林:现在还有一个节油的办法,如果四个人晚上约到一起吃饭,就开一辆车。美国有一条快速车道,限两个人以上的才能行驶快速道。一个人开一辆车去,还没有停车位,尽量不用开那么多车去。
钟师:亲朋好友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的话,有时候比较办法。
博林:顺路的尽量开一辆车去,这也是一个办法。又节能,又减少了道路交通的堵塞。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来到这里给网友和我们做了一个精彩的节目,下面请各位嘉宾给网友和读者们再说一句话。
林建:车里尽量不要放没用的东西,减轻车的自重就能够有效降低油耗。
沙莎:我不太懂怎么节油,今天听了三位老师说了以后,下次我开车的时候也会这样去注意,怎么样节省油。如果再买车的话,买一些排气量小的,适合家庭使用的,不买排气量非常大的。
钟师:节油要从购车选择时考虑,使用过程当中也要更多考虑,要有自我意识,自律。
博林:现在道路堵塞,能不开车尽量不开车,能两个人合坐,三个人共开一辆车,在路上不要着急不要抢,保持平和心态,共同享受和车给我们带来的美妙生活。
(责任编辑:郭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