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人对“儿童乘车安全”存在严重误区。根据来自新浪网网友的调查问卷显示,有75.66%的汽车内没有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有39.95%的家长都曾经让孩子坐在危险的副驾驶位置;有43.12%的家长认为乘车时由母亲怀抱或坐在成人腿上是对儿童有效的保护;有10.05%的驾驶员认为安全气囊是对儿童乘车的有效保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日前,大陆汽车俱乐部与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进行了“大陆交通安全社会行动”——“关注儿童乘坐安全”儿童乘坐安全试验。 此次试验是针对大多数驾驶员在“儿童乘车安全”方面的误区,运用直观的试验和精确的数据诠释了重视“儿童乘车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醒广大家长要使用儿童专用的乘车安全装置,12岁以下的儿童必须坐在汽车后座。
碰撞产生巨大冲力
在乘车时,很多家长都喜欢把孩子抱在怀中或者让其坐在自己的腿上,他们认为,这是最为有效的保护方法。而实际上,即使在慢速行驶下,一旦发生紧急刹车情况,这种方法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根据试验数据显示,汽车以时速56公里/小时行驶紧急刹车时,母亲抱住一个3岁大,体重为12公斤重的孩子需要150公斤的力,这一力量是孩子体重的12倍多,显然这样大的力母亲是无法使出的。若在速度变为70公里/小时、孩子体重为18公斤的情况下,这一力量将达到250多公斤。如果此时不对儿童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他(她)必将从母亲怀中飞出,造成不堪的惨剧。
安全气囊——儿童乘客杀手
若儿童坐在装有安全气囊的副驾驶位置,安全气囊打开时,会在释放气体时产生很大的力。无论碰撞激烈还是缓和,气囊都会以大约300km/h的速度打开。这使得儿童承担着足以窒息的风险。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头部会受到无法承受的接触力。计算结果显示,当儿童与气囊仪表板距离非常近的时候,气囊爆开时与儿童头部的瞬间接触力可高达几百公斤,远远超过儿童的承受能力。为了演示安全气囊打开所产生的力,大陆和清华共同进行了安全气囊引爆的试验。安全气囊打开时产生的冲击力,将气囊旁的西瓜炸得粉碎。
儿童安全装置
可大幅降低受伤几率
儿童的身体结构和特性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所以对于身体承载能力更弱的儿童,特别是婴儿,约束住身体的更多部分,有时是身体的不同部分,是非常必需的。多重皮带、可变形的护罩以及让孩子们面向后方乘坐可以帮助我们来满足这些要求。这些措施主要通过儿童安全装置来实现。
由图中可以看出,使用儿童安全装置的可以将儿童伤亡的比例从11.5%减少至3.5%,儿童使用专用的安全装置可有效地将受伤害的几率降低70%左右。
从现场的试验也可看出,6岁的儿童假人在有儿童坐垫和安全带束缚的情况下基本没有损伤,而另外一个同样的儿童假人由于没有束缚,早已受到致命伤害。
如何正确使用儿童安全装置
12岁以下的儿童应严格按照规定坐在后排。如果儿童坐在后排,无论汽车是否有气囊,致命伤都会减少1/3。
链 接1
开车的三个危险时间
交通安全专家根据对交通事故发生时间的研究,发现驾驶员开车时至少有三个“危险时刻”值得警惕。
中午
上午11时至下午1时,经过上午的劳累,人的大脑神经已趋疲劳。加上有的司机急于赶路,来不及吃饭,极易出现意外。而午餐后人体内的大量血液作用与胃肠等消化系统,脑部供血相对较少,因此会出现短暂的困倦感和注意力分散。这段时间千万不要开疲劳车。
黄昏
据不完全统计,下午5时至7时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1/4,因此尤需小心。黄昏时分光线由阴转暗,司机容易出现视觉障碍,导致判断失误,采取措施不当。另外,行人在行走时也由于出现视觉障碍而导致观察不清,躲让过往车辆判断不准,加之回家心切,行走速度快,也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午夜
午夜1时至凌晨3时,万物处于“休眠状态”,使驾驶员容易产生道路“空旷”的感觉,于是便天马行空,超速行驶。而且这段时间人的生理节律处于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的状态,由于极度疲劳,心脏功能不好的人还容易诱发心脏骤停、心机梗塞和脑血栓等,这些都潜伏着交通事故的危机。
链 接2
汽车上的“黄金座位”
随着汽车越来越快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安全也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不少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轿车中的哪个座位是最安全的呢?
据悉,美国交通管理部门曾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将汽车驾驶员座位的危险系数设定为100,则副驾驶位置的危险系数是101,而驾驶员后排座位的危险系数是73.4,后排另一侧座位的危险系数是74.2,后排中间位置的危险系数是62.2。
一些专家还惊奇地发现,后排中间位置的危险系数62.2,与被人们称为“黄金系数”的0.618最相接近,如果将0.618扩大100倍,为61.8,与最安全座位的62.2相差无几。所以有人把后排中间座位称为轿车的“黄金座位”。虽然有人认为前副座视野会更好,但视野与安全是两码事。 (责任编辑:李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