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批判系列之十九
古清生:在路上的中国民营轿车企业
昨天看到的消息,俺无限敬仰的发改委官老爷终于还是给力帆颁发了许可证,于是让人感觉到2005年这个中国汽车的冬天有了那么一点亮色。 此前,俺个人不怎么正确地认为,俺无限敬仰的发改委官老爷忙于给中国汽车合资组装事业保驾护航,没什么闲空关注民族汽车制造事业,现在可以肯定,官老爷们也不完全是不作为,对于民族的民营汽车工业的说。
中国的汽车工业前途在民营,这可以十分肯定,否则,政府也不用推动改制了。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是一水的国营,国营如果代表工业制造方向,人发达国家早就会国营了,人家也是吃五谷杂粮的,人家未必想不出国营这个方法,况且,俺中国现在正把发达国家当老师,老师不是百分百正确,但总有可学之处,否则,凭白无故把人家当老师干嘛?
至此,中国(特指大陆这块,台湾资讯不畅,故未论及,统一再说)轿车企业已经拥有三大民营:吉利、比亚迪和力帆。三大民营企业上路了,这支鲜活的制造力量无疑将给中国汽车制造生态圈带入无尽的不确定因素,俺个人认为,它们可能是改写中国汽车工业历史的重要力量。
在路上的三支民营轿车企业,吉利已经走得比较远了,占有了相当大的市场比例,已经为后来者探索了民营汽车制造的道路,作为拓荒者的李书福,从远距离考察,他是具有坚韧的毅力与勇气,超强的组织与公关能力,作为中国当代民营汽车制造第一人(指解放后),李书福在中国贫脊的工业思想土壤上左冲右突,走的道路略弯,这个结果也许必然,多产主义的中国农业思想在此还放着光辉。诚然,现在还未到总结吉利制造的时候,但是,由于考虑制造的永恒性,即制造是线性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每一阶段进行梳理仍有必须。贪大求洋,好高鹜远,说比做强,一直是几十年来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弊端,每当俺看到中国汽车巨头们口吐“伟大、辉煌、历程”的字样,都不免发生瞬时性牙痛。给老外拎板手呢,至多是个伟大的板手工罢?问题是,如果有越王勾践那般卧薪尝胆的雄心,拎板手且也有伟大之处,然实际上根本看不出,虽然也官运亨通,但在老百姓的眼中还是比较孙子的。
李书福或多或少沾染了这样的病菌,设若在其早期,以其全部的力量注入吉利美日,将其打造成一款安全、稳定、结实、耐用和价廉的国民车,李书福的汽车地位将无庸置疑地可以确立。中国在今天这个历史转型期,恰是一个从官僚体制转向现代政府的转型期,以公务车为主导的汽车市场,已经是中国轿车业的最后晚餐,没有谁心里不清楚,即便通用公司这样的巨头,也在抓大宇、五菱这样的壮丁,中国正常的未来汽车市场,经济轿车无疑是主导车型。所以,民营企业无须去拼中高端,去投入所谓的赶超世界汽车先进水平,什么是先进?符合中国汽车市场才是先进,既然李书福已经看清路线,举起“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之大旗,却偏向着中档车的路线挤,没有人是从不会走就开始学习跑步的,对于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制造业,压根没有什么创新,无非都是优化与改良。但是,李书福那边频频地传来的是科技创新的消息,而不是对其具体产品优化与改良的消息,这挺令人纳闷,造汽车可不是吹汽球。所以,李书福最重要的是,不与外界争锋,应独自发展求远,活下去才是正确的道路。从现实而论,李书福在工业思想获取方面,堪称一破烂王,要图远景,切勿如台州论坛那般召集一拨不学无术者嚷嚷,制造业的话语权在于实物,而不是虚似的地位或甚么权威,如果那些东西有用,也不至于有李书福的今天。
王传福的比亚迪可能会比李书福的吉利走更长的弯路,尽管以王传福的公关能力,F3一面世,即令一帮大嘴汽车评论家纷纷叫好,但今天的公众,已经成为一群明白的鱼,不会再轻易上钩。F3面世之前,比亚迪曾搞了一个问答活动,搜狐汽车命俺提些问题,俺侧重提了焊接问题,汽车是一个金属的联合体,焊接工艺十分重要,但俺的提问没有被回答,这证明是不好回答,俺在上海车展陪陈光祖先生去看比亚迪时,简单地看了比亚迪的焊缝,俺想那焊疤是有过大之嫌,冲压当然不错,比较光亮。王传福科班技术出身,虽然是化学而非物理,汽车是一个物理特征为主的制造体,但万事相通。王传福的难度在于,你怎么给市场找个理由:大家都来买比亚迪。你是最便宜的中档车还是最贵的低档车?民营企业估计很长一个时间段,都别将政府采购作为希望,也许还不完全是政府的歧视问题,但思想里的偏见,不像比亚迪电池那样装一个放电器就可以放干旧电而充上新电。王传福有一定的工业思想,这是他打败世界电池巨头的力量源泉,但你仍需给市场找一个买比亚迪的理由。
五角钱起家的尹明善积十余年的摩托制造经验闯入汽车领域,相比较他有着良好的制造经验,如果俺们将摩托看成是两个轮子的汽车,将汽车看成是四个轮子的摩托车,这个经验的厚度,不薄于李书福。当年尹明善与人合伙做买卖,他就发现贩针卖往农村利高,贩鸡蛋卖往城市则利低,那就是技术优势在市场中的经济表达。俺个人以为,尹明善的优势大于李书福和王传福,但前提是尹明善要将那支垃圾足球队放弃了。
力帆走轿车路线也许是个正确性含量不甚高的决策,特别是定位在不中不低的缝隙中间,这个地带堪称现实的轿车死亡谷。当然,愈是竞争激烈地带称雄愈是有意义,但缺少了一点迂回的余地。
然而,力帆的生产地带优于比亚迪的西安,重庆的机械制造体系足以提供强大支撑,鉴于尹明善论道的实在精神,如果多用点重庆特钢,造出翻两跟斗也没有事的安全车,再次发动一场抗日战争,也不是没有可能。
三大民营轿车企业已经在路上,身影倘是比较单薄,路途也显得比较艰险,如果这三家民营轿车企业以自己的灵活机制,建立某种市场共享、信息共享、零件互通的互助体,则可能迅猛地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力,说白了,竞争是发展的动力,互助也是发展的动力,三家民营企业成为一个松散的联系体,提到吉利,必有比亚迪、力帆,或提到力帆就有吉利、比亚迪,至少对于提升各自品牌也大有益处。路,怎么走?各有各的走法,但牵起手来走,胆子就会大。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映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