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并进入后过渡期。在加入世贸效应的影响下,我国汽车产业在“十五”期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汽车产量5年翻了一番多,汽车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一举由2001年的世界第七大汽车生产国跃升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并被公认为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
经过建国以来50年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长时期的高关税和行政保护,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能力很差。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汽车行业大举对外开放。按照承诺,先后四次下调汽车进口关税,并从200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实行多年的进口汽车配额许可证管理。一直受到高度贸易壁垒保护的中国汽车产业,“十五”期间在政府有关部门有效管理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营造了逐步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加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为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汽车产业发生了7个方面的深刻变化:
一是汽车产销高速增长。国内汽车年产量从2000年的207万辆提高到2005年的560万辆(预计)。其中轿车年产量从2000年的60.7万辆提高到今年的275万辆(预计),5年翻了两番多。
二是汽车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轿车比重显著提高。2000年我国生产的轿车仅占汽车总产量的不到三分之一,而今年预计接近50%。
三是汽车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十大汽车厂家产销比重已经占到83%以上。
四是汽车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今年年底,十大汽车厂家中的前五名销量都将超过50万辆。
五是新产品不断推出,最近5年国内推出的新车型达数百种,国产汽车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六是汽车产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长,2005年汽车产品出口额可望首次超过进口。
七是国内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进展。
与此同时,国内汽车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二是私人购车成为市场消费主流,三是乘用车特别是轿车价格大幅下降,逐步趋于合理,甚至有些车型低于国际价格,四是进口汽车由以前的数量补充转变为品种调剂,并且在200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有关权威人士指出,虽然“十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汽车产业过于分散、低规模、低水平的现象还未完全消失,并且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新矛盾。(完)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