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企业文化,打造基业常青,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是每一个企业家所面临的挑战。
截止2005年11月,上海华普汽车今年销售近22008辆,同比增长近143%多,成为国内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而在2004年,上海华普汽车产销10439辆,比2003年提升了61.17%。
“企业只有两个功能,创新和营销,其余都是成本。”这是当年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信条。在上海华普汽车董事长徐刚探索和实践下,营销和创新在“海派汽车”的品牌诉求中得到了统一。徐刚的探索卓有成效,一个颇具特色的华普营销模式已经显露出可观前景。
“海派汽车文化”创新品牌战略
对于一艘驶错方向的船来说,任何风都是逆风,对于一个缺乏战略的企业来说,任何细节上的改进都没有意义。上海华普汽车和国外汽车品牌相比,是民族汽车品牌,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情感诉求,但是在民族汽车品牌之间进行比较的话,消费者就很难做出感情上的皈依。
2004年底,徐刚提出了“享受海派生活/Shanghai Spirit”的品牌核心诉求,将品牌文化阐释为“海派汽车文化”。徐刚提出“海派汽车”,意在塑造独特的上海华普汽车品牌形象、品牌内涵和品牌忠诚,把“融汇国际,优秀品质”的城市精神熔铸成产品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使得上海华普汽车品牌的拥有者在与其他厂商竞争中获得其一定社群的支持,从而处于优势。
“海派汽车”的提出,形成了上海华普汽车差异化的营销战略,重构消费者价值主张。它是上海华普汽车针对消费者心理,同时包含企业理想的文化营销变革。
文化左右着人们的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因此,要把握市场跳动的脉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们心态的把握,对文化变迁方向的研究。
徐刚认为,通过“海派汽车文化”的品牌营销,可以规避嘈杂的广告污染,追求品牌美感,使品牌传播承载企业理想。2005年,上海华普汽车借上海国际车展,举办海派汽车文化论坛。同时特别设立“上海华普汽车文化培育基金”,向上海华普汽车的生产基地——上海市金山区的中、小学校捐赠了300万元以支持教学师资及学生科普活动的开展,推动上海华普汽车诞生地的文教事业更加繁荣。并捐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研发课题组”,为民族汽车文化的成长探索有益环境。
2005年,徐刚与零点调研机构董事长袁岳一起,在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全国多家著名高等学府里陆续举办了“2005年中国汽车文化论坛”名校巡讲活动,以“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王国”为主题,探讨中国汽车消费现状和汽车文化,在高知群体中反响强烈,引发了时尚界、文化界、艺术界关于女性汽车、文明行车、学生创业购车等热点话题的空前大讨论。
这些充满创新智慧的文化营销活动将在“海派汽车”的成长道路上留下坚实脚印。
巩固细分市场抢占终端利基
细分市场是为了抢占第一。对于后进入市场的产业“新人”徐刚来说,要想成功,必须创新。最好的策略就是抢先创造细分市场,进入细分市场,创造一种能使自己成为“第一”的新产品。
一年多来,徐刚带领上海华普汽车,依靠自主研发,创新进取,逐渐形成鲜明的产品谱系,主要包括:经典大气的海域系列、时尚个性的海尚系列、运动激情的海迅系列。
即将到来的2006年,上海华普汽车细分市场的策略将走得更远,即将推出海尚206,作为国内首款专为女性设计、由女性设计团队开发的女性用车,首次在国内明确提出“女性车”的概念。概念出奇就不怕没有关注,仅仅一个女性车的征名,就“一呼万应”,眼下正在时尚、文化界和广大消费者中火热传播,激发无数女性的创造灵感。
可见,徐刚对上海华普汽车所做的企业再造,是从过去粗放型营销,转而为品牌准确定位,集中兵力形成优势,使得上海华普汽车借助精致实惠的海派智慧,成功进驻消费者的心智空间。
丰富的营销方式,最终须决胜终端。徐刚提出“国际性、先进性、包容性、时尚性、精致性、超值性”的海派汽车理念,最终目的是要在消费终端,形成真正的购买行为。而将精致实惠的“海派汽车”带到消费者面前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拼搏精神的上海华普汽车经销商们。
2005年初,徐刚开始潜心构建一套全新的销售网络,对于销售网络的要求就是,建设具有4S功能的专卖店,不单纯追求4S店的表相和规模,不给经销商带来过大的经营压力。对于两种不同定位的车型,海尚系列和海迅系列,上海华普汽车开展分网销售。
“当然,上海华普汽车的分品牌销售肯定不会像其他厂家那样,纯粹按单一的子品牌建立分网销售,华普会根据车型定位人群来建立合理和科学的终端销售网络,以合理整合所有客户资源,达到销售最优化。”徐刚说。
优秀的分销网络少不了优质的服务,服务营销和服务品牌化的理念,是徐刚所一贯秉持的,2005年,上海华普汽车还在全国推出了 “水晶服务”,通过标准化、透明华、清洁化的服务,统一服务站形象,规范服务流程。
技术领先与成本优势的平衡典范
上海华普汽车努力要成为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所谓“自主”,徐刚认为,应该包含四个方面: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和自主认证。
“拥有自主品牌虽然现在呼声甚高,但只有品牌价值较高,整合技术和资源的效率才会明显提高。”徐刚说。而目前国内汽车界的现实是,自主品牌文化认知度普遍较低。其次是自主研发。徐刚认为:核心技术不在我们手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压缩了利润空间,没有利润支持,毋庸谈论科技创新,以此形成恶性循环,将置民族科技民族工业于危亡之中。再者是自主生产。上海华普汽车通过五年努力,奠定了较为完善的零部件配套、装备制造体系,储备了汽车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等各类可观的人才资源,为上海华普汽车提供了整合国内外各种资源的机会。最后是自主认证。此外,徐刚还提出了自主认证,“认证就是话语权,没有自主认证,在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就没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力”。
制造企业一方面对卓越品质和科技实力有着执着的追求,另一方面对赢利有着同样强烈的欲望。这就要求公司建立一套与众不同的操作原则来解决这一对永恒的矛盾。
2005年,徐刚积极推行独特的产学研“三联合”模式,即联合科研院所、联合国外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知名供应商,增强自身科研实力。上海华普汽车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成立了上海华普汽车-上海交大联合汽车工程研究院,并以此为依托全面研发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低成本混合动力、柴油动力机及网格化车身等汽车核心技术;同时联合同济汽车学院开发的数项科研技术也初具成果,在2005年11月份上海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工博会上,柴油动力、混合动力科研成果成功搭载在上海华普汽车的经典车型海域303和最新车型海尚305上,展示出其产业化前景和商用前途。
新的征程已经开始,徐刚为上海华普汽车制定了新的战斗目标:2006年产销汽车确保3.8万辆,争取4万辆;2007年产销汽车超5万辆;2010年产销超10万辆。在合理定位、顾客导向、目标聚焦、细分市场的差异化营销思路下加快发展,诚信求共赢,创新谋发展,真正成为上海自主汽车企业的骄傲代表。
“产品力就是传播力”,“创新力就是成长力”,2006年,中国汽车工业新格局峥嵘初显,徐刚对上海华普汽车整个创新营销体系全面升级,以更高的标准向客户提供服务,向消费者传递品牌诉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徐刚的带领下,上海华普汽车将伴随着清越的引擎声续写更加令人惊喜的营销传奇,让上海提速,让中国提速。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