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过了就有好消息上门:1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不得以缓解交通拥堵等为由,专门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采取交通管理限制措施”。并明确,在今年3月底前必须完成清理有关限制性规定的工作。 这是政府从汽车生产、消费、运营、管理、规划等领域对老百姓发出了国家鼓励小排量车的明确信号。——但是,“小排量”车的春天就这么来了么?非也!解除“限小”并不会那么简单,必须要打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
其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曾经,一些地区以控制汽车增加、废气排放不达标、安全性能差甚至不够美观、影响市容等理由甚至是没理由,以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限制小排量汽车。现在,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部委行文,都明确了不能“限小”,也就是说地方上不能“明目张胆地顶风作案”了;但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上从维护地方利益出发,暗地里还是会从各个方面对这些政策予以“引申”、“打擦边球”乃至“突破”。也就是说,让政策在执行了变了样:
比如,某地表面上只在某些主要街道上限制小排量车,但是又提前执行“国III”,一举导致只满足“欧II”标准的长安、夏利、奥拓、QQ等小排量车纷纷落马。而理由是冠冕堂皇无法驳倒的:要节能、环保!还有,解禁与要求“汽油机升功率大于50Kw”是个两难的命题,实际上,排量1.4L以下的大多数国产车都达不到该标准,微面和微型客车的技术标准则更低,这就客观上限了小。
比如,某地从来不明令限止小排量车,但是把微面按照货车管理,货车很明显是许多地方不能去的,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中央怎么管?
又比如,某地对汽车牌照实行拍卖制度,而小排量车通常比较便宜,让一位购买小排量车的车主花费与购车价几乎相等的价钱去竞拍一块牌照,他能不心痛吗?他是否就此忍下了购买小排量车的念头?这是否在客观上也限了“小”?经济、实惠、节约,非但不是美德,反而成了罪错,非但不受鼓励,反而要受到严格限制甚至惩罚。这种现象完全不可理喻,但这就是事实!
难怪知道六部委发布解除“限小”后,理智的网友发出了诸如“行不通吧”、“真的吗?北京会放开吗”、“不要下有对策啊”……之类的无奈感慨了。这些担心不无道理,回顾小排量汽车近些年在国内的发展历程,人们不难发现,国家是一直旗帜鲜明地支持而在某些地方执行是变了样的。六部委联合下发的文件对地方政府部门究竟有没有执行力?这是关系到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必须加强监督,千万别玩“对策”游戏!
其二、事出突然、业界无准备
如果以1.3升及以下为小排量的定位的话,目前已知06年新上市的至少22款车型中,可供选择的寥寥无几,而民众最喜欢的0.8升左右的“真”小排量车则完全没有!即便是现在抓紧时间选型、生产,到上目录都会是一段不小的时期,显然,至少是在06年民众对小排量车的选择面依然会非常之低。
现实是,解除限小的积极分子长安也只对这次解禁持谨慎乐观态度,其他厂家的看法也类似,“不好作过多评价”、“欢迎这种政策执行下去”,“如果在3月31日后该政策完全执行,‘限小’全面取消,我们将有进一步的……”。另外,业内专家也表示,这个意见只是一个表态,尚未上升到国务院令和法律的高度,对执行只表示谨慎乐观。
其三、汽车文化的缺失
在欧、日这些地方,小排量车多达汽车保有量的70%以上,但为何我国许多地方的这一比例尚不足20%呢?除了和地方限制有关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汽车文化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官车”,官与车相连;“豪车”,富与车相系;与车相关的非富即贵,小排量车不够气派自然难入人“法眼”。小排量车被人打入冷宫就是当然的了。而要扭转人们的这种看法,实在是需要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比如,公务车可以选择小排量车吗?富人能不要“奔”、“马”吗?还有,放开“小”,某些人会否用小车“多拉慢跑”造成污染或事故?
解禁,难度很大,时间很长!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