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搜狐嘉宾聊天室。
这期做的节目是城市拥堵堵在哪里。现在我想给大家介绍各位嘉宾:
首先介绍的是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翟忠民先生,高级工程师、三级警监,中学就读于北京八一学校,1969年初被分配到北京矿务局。 1985年初调入北京公安管理局,先后任中国科研所高级工程师、交通工职研究副主任、交管局秩序处优化科长、副处长,主要社会兼任有北京市交通学会理事,公安部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公安局专业技术评审委员,警卫教官。欢迎你的到来。
下面要介绍第二位嘉宾是,著名演员杜旭东。
杜旭东:我是海政电视艺术中心演员,部队的军人。曾经出演过《大宅门》扮演坏蛋、《神医喜来乐》扮演坏蛋、《有话好好说》扮演过民工,还有马上要播出的《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央视的《西部热土》也马上要播出了,演一个大金牙,也是一个坏蛋。
主持人:下面再给网友们介绍一位,坐在我对面的是制片人、编导赵连成先生。
赵连成:北京北电的,我叫赵连成。比较早以上做过《骆驼祥子》,近几年又做过《西部热土》,也是一个比较大型的电视连续剧,当时是主旋律,当时江泽民主席搞西部大开发时候的一个主旋律的片子,在中央一和中央八播放。还做过新华社的大型新闻片国医国药。
现在文化事业做得比较多一些。
主持人:现在我们就开始进入主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随着汽车饱有量的爆炸式增长,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大型城市,其交通拥堵的问题正在日益突出,所以谈堵色变,许多开始人都有过被堵在路上从而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其实交通拥堵堵住的不仅是我们的快乐健康的幸福生活,更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发展的脚步。
首先问一下各位嘉宾,在来的路上是否也遇到了堵车的情况?另外,能不能说说交通拥堵给你们带来的更多的烦恼是什么?
翟忠民:堵车嘛,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看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发生交通拥堵,一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听说哪一个发达国家、发达的城市解决好交通拥堵问题。堵车本身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就好像我们人类学会用火,同时又得遭受火灾带给我们的巨大损失和困扰,这是一个道理。
不过堵车,我们大家从心态上来讲,也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见怪了,我发现北京人的承受能力比其他城市的人要高。我到很多地方大家都说堵得要命,但是我看不乱堵,他们碰到几个车过不去就是交通拥堵,那换成我们北京人就别活了。
杜旭东:我来的时候好像真是不太堵,走四环,稍堵一点点,那就不叫堵。北京我认为堵车就是证明一个城市的发达、先进,一般的城市,不是大都市,不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恐怕不会读,可能有些地方显得车特别少,西部有些大城市很少,那样的话虽然是工作各方面都方便,但是不标准着发达。所以堵车也是天天遇到的事,但是有时候确实有急事的时候真是烦,甚至就是,堵车堵的,如果两三个人办事堵的话,就一个人在这儿等着另外两个人跑步去。但是如果赶飞机,就没办法,如果出租司机开着还行,自己开车有时候真着急,本来时间算得很富于,提前两个小时或者一个半小时就出发,但是尽管这样还是不行,赶不上。
我觉得堵车带来的烦恼好像很正常,有时候也是说北京的交通要命,简直是没办法,但是第二天再去办事再出去,还觉得正常,就是感觉堵得习以为常了,如果不堵就感觉不正常了。
赵连成:堵车肯定是烦恼,但是我觉得如果长期在北京,长期居住在北京城里,有一个调整问题。比如像我们一般堵车,有时候晚上下班楞在办公室多坐半小时,也不愿意在路上堵。实际上6点下班,一般搞到6点半走,我们小姑娘、小伙子都是,不走了,看看报纸、看看书。
包括头天晚上约第二天的事情也是一样的,有时候不一定约8点半或者什么时候见面,一般都是有点提前量,我有感觉,7点和7点半走绝对不一样。
另外还有一个调整,要注意到一个问题,选择路面、选择路线,北京要仔细去琢磨、去分析,北京堵车的路线挺规律的,什么时候什么路面比较读、什么时候什么路面不堵车。但是有几个地方是不规律的,甚至几乎是在白天,可以说除了中午12点到2点,早晨7点30到8点,经常堵车,几乎是不规律性的老堵,例如四通桥的口,我感觉走到那儿90%都要堵。
我走了几次,感觉有几个司机的素质问题,关键是那个路口往外变边,有时候大家往前挤,这时候往往造成后面的车前排上了,有经验的车一下就过去了,没有经验的车前面是不是出事了,实际上就是在那个路口大家都要出口。
要掌握好时间和路面的情况,要有意识的注意一下,就能避开堵车。
主持人:下面进行下一个问题,造成拥堵的原因很多,各位嘉宾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都有哪些?
翟忠民:堵车嘛,现在大家看来总觉得车多路少造成的,今年前9个月北京就上了很多车牌。有很多同志打电话问我一个问题,说北京的路比其他国家发达国家都有,北京的车又没有发达国家那么车,人家不堵为什么我们堵,经常问这样的问题。可是这些同志忘了一个最关紧的问题,堵车不堵车不在于路好不好,而在于路网好不好,北京的路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差的,差的哪点呢?第一,路网的密度太小,路网太新。第二,路网的通达性太差。换句话,我们市中心的路,堵的路段,换句话说丁字路口太多,就把车流都挤在几条干道上了。
第三,我们的环路,咱们都觉得修换路快速路修完以后能解决交通问题,没想到越修越堵。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建成了快速路以后等于把城外的拥堵也搬到城里了,比如德外大街,还有新近通车的路,等于把昌平、门头沟的拥堵都搬到二环上了,所以这里面出现的拥堵是和我们的路有很大关系的。
第二块,堵车实际上是由于我们城市经济发展过快造成的,就像刚才杜老师提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发展什么是动力?矛盾是动力,没有矛盾永远发展不了,正是因为堵车政府才能掏钱出路,所以堵车是带动我们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堵车堵到什么程度却决定于我们规划应该做到什么样。
咱们北京要仔细看我们的城市道路,现在来讲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我们变的就是路幅的宽度。可是我们和明朝不同的是哪点呢?明朝都是平房,我们都是高楼,所以用我们行话来讲,建筑容积率太高了,我们楼盖的越多那生产汽车流量不就越大嘛。
现在北京平均起来建筑容积率已经超过3了,生产那么多的汽车流量往哪儿走、往哪儿停。因此说我们的交通拥堵在于规划的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真正产生拥堵还有一个,就是对于整个城市建设这一方面这种规律,这种规律就认为棋盘是发达国家搞的,我们愿意搞环路加放射,最后就形成了摊大饼。现在修到六才发现,我们的垃圾场都到六环以外了,将来的道路怎么办呢。
最后一个就是管理,管理问题可以说这里面都是各唱各的调,运输管理、路政管理、城市管理、教育、医疗、保险,这些都是和交通有关的部门。去年5月1日交通安全法实施以后,最大的问题是发生交通事故我们交通事故救助基金谁来出,政府来出?保险来出?不知道,法律上有要求,可是这笔钱谁掏没有明确,因此在管理上也出了一系列问题,这是我们北京产生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
杜旭东:翟老师已经说得太全面了,我们说可能是说不了那么专业。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新手过多也是有点儿原因,如果技术都特别熟练可能还好一点,有些新手可能又敢开又不敢开的,往往在路口上引起了堵车,也有这种原因,但这决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就是翟老师刚才说的那几项。
至于怎么缓解堵车,这不是说一项问题、两项问题、三项问题,这是一个系统问题,车是飞速的在发展,可是路没有车那么快,启示录我们一直也在修,也在拓宽,又加桥,一直在修,这么修也不行。就像翟老师说的,原来是平房,现在一下起60多层,起60多层就有多少人在这儿上班,有多少车要在这儿停,虽然建了地下停车场,但毕竟太多了。刚才我们说了,这是城市的发展,不可能不发展。明朝肯定都是平房,那时候就是有汽车也没事,就是七十年代也没事啊,我们北京大部分都是平房,高层建筑没有多少。
70年代连卡车都能跑天安门,那时候虽然我没在北京,但是有时候来北京演出,变化就不一样。
主持人:现在不能去卡车了?
翟忠民:现在长安街上除了公交车和小型轿车,别的都不行。
杜旭东:还有一个堵车,是出了事故之后一定要迅速处理,这个东西有时候一分钟、两分钟就容易特别堵,赶快处理,这个机制一定要特别快。
主持人:咱们确实事故造成以后救援还是个问题。
翟忠民:就像杜老师刚才提的,现在甚至可以讲不光是交通事故,因为现在是饱和交通,车与车之间都没有什么间隙,换句话说前面的车稍微慢一点后面就压了一片。我记得前两年报纸登了一篇文章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空气密度增加以后会出现什么状况,北半球的鸟扇扇翅膀就会使南半球引起风暴,交通也是这样,他压了以后这个道走不了会往后传递的,最后三条车道都走不了。
其实拥堵不一定由事故、违法引起的,甚至正常行驶这些人没有跟上前车的时候都会引起拥堵。
前年咱们搞网络调查的时候,十大陋习,第一大开车并向不打灯。去年调查第一大是压车形式。
像杜老师提的问题,出的交通诗句就是剐蹭剐蹭,如果他们堵一会儿只要有5分钟就会堵好几公里,要想把这几公里的堵车消化掉就要1个半小时。现在出了大问题,一旦堵死了碰上伤亡事故,救护车都上不了现场。咱们又不能像发达国家用直升飞机救助,从这个上面就可以看出北京的难度比一般的城市要大一些。
赵连成:实际上我在北京的路上,经常看到有人边开车边打手机,比如前面有一个车走走忽然放慢了,你从侧面过去一看准是在打手机。
翟忠民:打手机警察碰到会纠正处理,让他一停下来搜集已经装兜里了,你怎么证明。
赵连成:有时候不承认,我觉得这还是全面素质的问题,完全靠交警素质纠正也不行,如果接手机可以往慢行道靠一靠,或者停下等等。
我有时候跟在别人后头生气,可是自己接的时候就忘了。
翟忠民:这不能怨你,因为在交通上角色我们总是不断转换的,有时候我们是行人,有时候是骑车人,有时候是汽车驾驶人,你是不同角色的时候心态是不一样。比如我们都是公交车乘客在等车的时候希望车马上来,但是如果你在远远的,你就希望车慢点我还没有上呢,如果是你已经上去了,后面还有没上呢,你希望赶快关门。
你刚才说的都不是非常奇怪的,因为当时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别人打电话影响的是的自身利益,但是你接电话也是你的自身利益。我们市场经济叫利益牵动型经济,因此一切是围绕利益来的。这个利益就得看是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是国家利益,我们在交通上讲的是社会利益,因此反映了很多问题。就像您经常跟我提的问题,为什么很多群众提的建议交管部门不接受,这就是利益问题。因为交通是盲人摸象,就连我们这些专家也不敢说摸全了,每个群众来跟你提意见,他摸象的就是一部分。而我们要全面,我们这部分要摸,那个部分要摸,最后协调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我们进行第三个问题,北京的汽车所有量已经超过了200万辆,预计2008年将达到350万辆,而道路建设却相对滞后,你们认为是否应该控制汽车的数量?
翟忠民:很多国家都采取控制,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我们的主导经济是汽车产业,我们真正要去控制汽车的话,实际上是控制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国家的大政策不相吻合。并且控制汽车发展是有条件的,比如说上海实行牌照拍卖的速度,靠这些牌照费把汽车饱有量控制住掉,但是上海的交通压力低吗?不低,上海209万辆机动车,比北京少得多,并且上海209万辆当中一半是电动自行车,四个轮子的还不到北京的一半,可是堵车比北京还严重。为什么呢?我们到上海调查发现有意思的现象,上海人都非常聪明,买了汽车都不在上海上牌在苏州上牌,税收都给苏州了,上海落了个两头都不好,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控制汽车发展那不是得不偿失嘛。
如果用这种条件,那城市必须封闭,比如香港、澳门、海南岛都可以,自己的车都不能到外面去,这样可以控制住。可是我们国内哪个城市封闭了,就连北京都不封闭,要采取这种方式我们的交通问题实际上是解决不了的,因此不应该限制车辆发展。
但是应该怎么办呢?引导车辆正常使用,有一些专家说不限拥有限出行,不管怎么样限和这种控制,本身来讲都是属于对车辆的发展有影响的。我们市场经济应该用的是经济手段来进行调控,而不应该是用这种行政手段来进行打压。如果说要是用行政手段来进行管理,这些车就是不给上车牌,说句心理话我们这些汽车产量卖不出去。
但是我们说完全放开又不行,因为我们的资源有限,如果完全放开又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就可以按照我们市场经济这种经济杠杆的价值规律我们进行调控,你不是愿意用车嘛,可以啊,买车很便宜,但是像发达国家一样用车不便宜。体现在哪儿?除了汽油以后还有其他的费用,比如交通安全上,连续几年没有违法行为,你的保险费用就应该降到零了,像香港,比如一千上5千港元的保险,第一年没有违法也没有事故,等到第二年同样保额变成4千了,到第5年就变成0了,到时候和人剐蹭了灯坏了一个,换一个就需要3千,那你还会去找保险公司赔吗?不会啊,因为接下来还要上5千元的保费。
我们讲不限拥有限出行,实际上是不提倡滥用汽车,发现北京的问题是出现在滥用汽车上,平时没事出家买个酱油还开汽车去,用得着吗?用不着。
主持人:有这种现象吗?一般的小区里不就有卖的吗?
翟忠民:我们经常调查就发现这个问题,他对自己优势出行距离不了解,比如2公里内步行有优势,5公里以内坐公交车有优势,5公里到500公里是汽车的优势范围,500公里到1500是火车的优势,你短距离开车有必要吗?没必要。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大量滥用汽车现象很多,换句话讲我们当警察的不怕车多,我们最怕的是流量,如果把这部分管制交通,实际北京交通部会有这么大的压力。
主持人:杜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杜旭东:这个问题以前我曾经想过,凡是北京到一定数量汽车不再卖了,原来真这么想过,后来听不少人讲经济发展,咱们国家汽车工业绝对现在是非常大的一个,一旦停下来以后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我原来只是想在北京控制,比如说不再卖了,或者停两年卖一次。现在想我们军人不能买车了。
主持人:为什么啊?
杜旭东:不为什么,就是不让你买了,起码控制很多了,过去我们拿军官证可以买,现在不能买了,首先这件事已经做过了,只不过把我们军人控制了,地方还没有限制。
我觉得应该这两年限制限制,有一些车状不是很好的车尽快换一下,两点,一点因为是首都,而且奥运会马上要开,也好看。再一个,车况也好,能够缓解一下堵车的问题。
要说从今以后北京不让再买车了,这绝对不可能,因为车本身也在淘汰,那样会慢慢的没车了,那决不可能。
但是我还是觉得,到一定程度是必须限制,要不就是分单双号了,但是那不是一个办法。
翟忠民:你说的确实是一个办法,有很多人曾经问我这个问题,北京交通瘫了怎么办?包括一些领导都问,像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曾经多次问过我,其实跟他讲没必要杞人忧天,为什么呢?我们只要保证交通流就瘫不了,比如公共车交通流、自行车交通流。
我们现在看到,人在出行之前有一个选择,选择车行方式,人在出行以后又有一个选择,选择出行路线。他在出行之后选择哪个出后路线都选择不通的时候,就出行之前就选择交通方式了。比如我在我们家从来不开车,开车以后从停车楼走到王府井就一公里,我要坐103电车只需要一块钱。可见交通到一定程度都走不通的时候,恐怕大家就要进行理性交通,到那会儿该选择该不该开汽车了。
杜旭东: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刚才您说的嘛,比如说近距离可以走去,再稍微远一点可以骑自行车,再远一点儿坐公交车,这个对一般的人们可能有这个作用,但是一些所谓有点儿身份的人,他不可能去骑着自行车,他要这个脸面,面子工程,宁可他溜达去,走倒没事,自行车那是绝对不行的。大老板,或者知名的人士,或者我们演员,骑一个自行车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坐公共汽车什么的绝对不行,确实有为难的地方,不好露面,但是恰恰这帮人都开车、都有车,一般舍不下那个面子。
刚才说的骑自行车还好,还锻炼身体,但是掉不了那个面子,宁可堵着也得开着。
主持人:有的专家建议提高汽车使用成本来控制汽车的增长数量,你们觉得这种举动是否合理?
杜旭东:不合理。
翟忠民:提高成本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的,提高成本是有条件限制的,你只有在交通都不通的时候才能提高成本,一天24小时都不通吗?不是。比如下班的时候是交通紧张的时候,5点到7点,这个时间段费用提高一倍,过了7点降低一倍,就可以了。原来10块钱的过路费,5块钱到家了,何快乐不为了,并每是办法,提高收费是提高交通紧张地方的收费,你愿意出来也可以,你也不是天天都出来,一次两次赶着急事多花点儿钱也无所谓,但是让你天天花这个钱你就不愿意了,通过这个手段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调节,又降低了大家的出行成本,同时在出行的峰值上又错该了,大不了路网均分的问题。
提高交通成本是有条件的,限时条件。像新加坡怎么解决好他的交通拥堵,大家都知道前些年新加坡的堵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最后实行只要进城就收费,2003年我到新加坡的时候发现这个取消了,就规定了几条收费,你在高峰时段过一次收一个数目,低峰时候收一个数目,其他的时段不收费。我觉得主要是靠资源配制的问题,经济手段比行政手段好。
主持人:你们都出过国吗?你在国外看到交通拥堵的问题,你觉得他们那些国家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翟忠民:我觉得咱们国家跟人家国家完全不一样,咱们国家现在有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叫做以人为本。因为在国外来讲他讲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什么人?不是骑车人不是驾驶员,而是自然人和法人,他对自然人和法人来讲也分成守法人和违反人,而不是强者和弱着。
我当时去新加坡的时候跟他们昨天,一年酒后开车的工作量有多少,警察笑的说你多少年没来新加坡了?我说10年了,他说难怪,我们1998年就把这个刑罚取消了,我们现在用的是人性化的法律。我们法律明确规定,老人和儿童过马路可以不走人行横道,但是高举右手,所有看到他们都必须停车。我们看新加坡道路上交通秩序井井有条,可是这样的秩序到北京,如果人人都高举右手,车就没法开了。
我们恰恰把自己的定位定错了,我们发展中国家用了发达国家的法律,最后的结果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又要落后20年,因此在这上面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外那种法制经济是我们现在社会不太提倡的,我们现在一说和谐社会,又给理解为和谐是建立在有序的基础上的,我们已经无序了哪儿来的和谐啊,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感觉非常重要,我们真正想追上发达国家,我们道德水平,还有法制水平,都需要提高。通过我们现在的状况来过奥运会,恐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主持人:赵老师再给我们谈谈。
赵连成:关键就是刚才两位老师说的,实际上就是全面素质的问题,从法制观念来讲,有些东西是法律能够制裁的,有些东西靠人的自身素质。站在别的角度上,站在公众利益的角度上,站集体的角度去看一个问题,包括我刚才举的打手机,别人打手机我很生气,但是在我打手机的时候没想到别人生不生气,所以这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国情不一样,国外采取的一些规章制度拿到我们国家有适应不适应的问题。
能不能做到自觉自愿的遵守法规,实际上咱们的交通法有些地方做得很好的,方方面面想一切办法让大家不堵车,可是有些人就不理解,遇到问题,好比说那个地方为什么不让直行,警察跟路面人没有仇、没有矛盾,为什么不让直行,肯定是有道理的,是经过深刻的研究分析制定出来的东西。所以大家站在什么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能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很重要。
主持人:有些交通拥堵的情况是开车人的素质造成的,这些我们怎么来做?
翟忠民:这里不完全是开车人的素质造成的,咱们国家和国外是不完全一样的,国外的拥堵也是有的,但是国外解决拥堵是从提高人的素质开始的,咱们这方面人的素质明显偏低,但是不得不看到素质最低的不是机动车驾驶员,而是行人和骑车人。我们机动车驾驶员当中,有一部分是素质偏低的,这一部分素质偏低主要是这些人在开车过程中总是想占个小便宜,他就没想到他自己违法的结果是侵害了他人的权益,就像刚才赵老师说的,一个人打手机后面压一堆车他没有想别人。
可是换句话说我们怎么的出路在哪儿,真正的出路不能靠修路解决问题,因为不管你怎么修你也赶不上发达国家,我们如何遵守好道路交通安全法,都得从自身做起,但是管好自己管别人就困难了,因为我们发现中国的教育出现了一大误区,我们的教育从小就是应试教育,即使这个孩子博士毕业了,他也是学会了做事情,没有学会做人,就是自觉尊章守法的意识没有建立起来。
可是反过来再一看,如果这个孩子一辈子不学开汽车,恐怕他连一次像样的交通安全教育的机会都没有,因此很多行人很多骑车人,并不清楚交通安全法是怎么规定的,一问行人你干吗不走人行横道啊,第一句话是汽车不敢撞你。汽车是不敢撞你、也不想撞你,问题是刹车刹不住,不去开车怎么了解这些东西。
可是调过头来,恰恰是教育上出现了空白,造成了我们大量的人员这种违法行为的存在。
管理上来讲,我觉得基础在教育,应该在教育阶段解决好这些问题,管理的重点要从机动车驾驶员这块转移到行人、骑车人这块,才能把我们的交通搞好。
主持人:许多高炉出入口红绿灯、牌照规划不合理也是造成拥堵的原因,行人、机动车抢道、小车的夹塞、乱停车,都该治一治了吧?
翟忠民:咱们严格来讲,先说这个设施用得好不好。设施用得好不好不是说某一群人说而是大家说。咱们看一个现象,比如一个地方没有信号灯,行人说机动车不给让路,我们过不去。你设了,机动车司机又说米设那么多灯干吗。
可是换句话讲,我们不设信号灯行人过马路安全吗,因为看这个问题,你方便了一群人就损害了另一个群人的利益,您刚才说的不合理就是一部分人觉得不合理,另外一部分人看着就觉得合理。
再有一个问题,我们要在这上边怎么样综合协调考虑,机动车追求的是畅通,行人追求的是安全,实际这个问题可以统一起来,为什么?不是信号灯堵车,是信号红灯堵车,我让你机动车遇到路上你用信号灯,现在信号灯绿波带已经很成熟了,我们把这个技术拿来以后用到这里边,那就需要我们每一个行人要做好。就是机动车断流的时候行人过,行人断流的时候汽车过,实际上道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可是现在我们经常发现,正好走机动车绿灯的时候行人却愣往里走,这一走就把机动车堵上了,机动车的委屈找谁说。
因此现代化,我们交通的高效率、高质量,来自于我们每个人的高素质,没有高素质这些东西都是空话。
杜旭东:确实有的时候一个车都没有、一个人都没有,一直红灯老不给绿灯,这种现象很多。
翟忠民: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并且还有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北京我们要看路网也会发现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路网是棋盘,堵点是棋子。最简单的例子,大家知道清华西门有一个路口,那个路口一旦堵死了,去颐和园去不了,去象山温泉去不了,这种路口绝对不能堵死。如果别的路口堵死了都可以让,但是这种路绝对不能堵死。因此就会出现一种现象,我们在道路进行设计的时候,如果上游放得太开了下游就完了。比如,我们要是别的路口放得太通了,中南海路口就堵了,谁都过不去了,如果让中南海路口不堵就得让别的路口承受压力,可是我们欠协调啊,没事把西单路口拓得那么宽干吗啊,西单路口不堵车势必中南海堵车。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咱们是一个系统工程的问题,不能光考虑一个堵,我们看的是网络点,堵点应该搁在哪里,我们交通主管部门应该事先盘算好,哪个地方堵才能保证哪个地方通,因此提前规划好以后,我们所有的设施、所有的技术都是围绕这个进行的,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多车也不用这个办法解决交通的问题。
杜旭东:特权车这个我提一下,就像部队这个车,旁边应急的道,凡是从这儿穿的都是白牌子,部队的车确实是没有办法。
翟忠民:群体把应急车道戏称八一小道。交通法规定,部队车辆不是我们管理的对象,我们只能抄告,让部队处理。但是我们解放军的人又不像交通警察单有专业队伍来执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并不难,为什么不难呢?加强教育。这里头应该是从什么地方做,应该是从我们部队内部,不是说从法制教育入手,而是从科普教育入手,告诉这些官兵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因为很多人违法是无意违法,无意违法的原因是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用我们的话说无知者无畏。
外国人说中国人不怕死,说中国人勇敢,为什么说中国人勇敢,就是因为中国人无知。咱们部队的发现了交通安全的教育没有地方这么深入,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地方安全教育驾驶员要考试去,部队没有这条,部队的安全教育相对松一些,这里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内部解决的是教育,外部是监督,这种监督对部队的监督不能靠部队内部,应该靠社会。
大家对解放军有点儿什么事情也都能理解,但是调过头来,解放军的一言一行对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果解放军带头违法,那损害的可是群众的利益,和我们的党纪军纪可是相矛盾的,因此加强这个上面的教育也是我们部队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赵连成:部队交通法规位于里面处罚跟地方车一样吗?
翟忠民:我发现部队往往有时候比地方还严格,我们曾经问过几各总部,处理的结果不一样,其中总政治部说的最严,如果说再这么下去今后就得出台一个部队的法律,是干部一律专业,是士兵一律处理,这个处理可是非常严重的。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2008年奥运会很快就要到来了,作为北京的市民每一个人都应该为首都的交通畅通做出一份力量,请各位嘉宾最后用一句话和我们的网友读者共勉。
翟忠民: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杜旭东:其实我也想这么说,但是换一换吧。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安全,也为了自己,希望从我做起,遵守交通法规。
赵连成:如果能够做到的话,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尽量多骑自行车、多坐地铁,给大家少造成一些交通拥堵。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来到搜狐网站给网友和读者做了一次精彩的访问,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交通环境,虽然今天我们在这里和嘉宾一起讨论这个话题,不可能真正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但我们希望所有的人都能为高炉的畅通尽一份心,贡献自己的智慧,出一份力,从我做起。
谢谢!
(责任编辑: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