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出场即在当地媒体频频曝光的吉利汽车,1月8日终于在北美汽车城底特律掀起了她的盖头。
4个月前的欧洲莱茵河畔,记者曾追问身着唐装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法兰克福之后是否还会参加国际知名车展?李书福莞尔一笑:当然,我们会继续向世界展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
4个月后,李书福言出行随,携带具有完全自主创新“基因”的自由舰,应邀远涉重洋,在彼岸又一个国际顶级车展上登台亮相,再一次在世界汽车界投下了“震撼弹”。
在中国,这回虽然没人再认为这是给中国丢脸,但也有人担心:到美国“三巨头”的门口班门弄斧,岂不自不量力?更多的人则自我释疑:这只不过是吉利的一次商业秀罢了!
然而在地球的那一边,美利坚媒体却将吉利的到来几乎视为兵临城下:
“吉利来到通用和福特的大本营参展这件事肯定会造成轰动!”(《底特律新闻》)“成本低廉的吉利将成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新对手!”(《底特律自由报》)“底特律车展上最热门的车可能会是吉利!”(《今日美国报》)……
媒体的触角天生敏锐无比。于是,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度”的人们,从那些报道中轻而易举地读出了如下的意义:中国汽车正在到来,而你有幸乘坐的第一辆中国车,也许就叫“吉利”!
对中国人来说,自主品牌真的能扬眉世界吗?
对美国人来说,汽车界的中国狼真的来了吗?
李书福的底特律之行,到底将传递给人们什么样的信息?
走向世界的铿锵前奏
公允地说,吉利参展世界顶级车展,自然脱不开是一种商业行为。但是,如果认为吉利到国外转一圈只是为了镀镀“金”,套一句俗话:那真是太小看吉利了!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早在吉利进入汽车行业之初,李书福就将奋斗目标一下子提到了“绝顶”的位置: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
之后的八年,吉利的一切都在围绕着这个中心旋转: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吉利未雨绸缪,一边造车一边“造”人,办起了浙江吉利汽车技师学院、吉利汽车工业学校、北京吉利大学等中高等院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汽车技术人才。正是这些自已培养的人才,成了吉利冲击世界汽车高地的主力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书福广揽天下英才,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感人至深的现代版“三顾茅庐”、“渭水访贤”。在吉利,董事长重才有口皆碑。变速器专家徐滨宽有胃病,他焦急万分,甚至派专人到江西购买偏方野猪肚给徐滨宽做药。就在此次车展开幕前夜,在底特律美食花园酒店举行的“底特律吉利之夜”华人座谈会上,李书福盛情邀请美国当地华人汽车工程师回国造车,令在场的70多位工程师深受感动。正是有了这些志同道合的专家加盟,才使吉利能够在走向世界的征途中规模成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销售额仅有几十亿、企业扩张急需资金的吉利,可以勒紧皮带,舍得投下三四亿元人民币来创建现代化的汽车研究院。正是这一具有远见的举措,使得吉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可以与世界汽车技术接轨的研发平台,增加了进入世界汽车丛林虎口夺食的实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草根”起步的吉利,却自觉向“大树”看齐,在质量上、流程上、管理上、技术上、设施上,无不向现代汽车工业的要求靠拢。正是这一系列的转变,让吉利这个“土”而又“土”的小企业,短短几年就实现了“化蛹为蝶”的蜕变,成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领跑者。
由此可见,无论是2005年之秋的法兰克福之旅,还是2006之春的底特律之旅,既不是李书福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吉利集团的应景之举,而是吉利“走向世界”整个规划蓝图中既定的阶段性安排,是吉利八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后必须完成的一道“习题”。
不明白吗?我们不妨换一个说法:
对世界汽车新秀吉利来说,如果法兰克福之旅是进入竞技场时的“资格考”,那么,北美底特律之行,就是吉利登上赛台前的“热身赛”。
接下来的,将是真刀真枪、扣人心弦的实力较量!
自主令吉利底气十足
相较于3个月前法兰克福花团锦簇般的“全家福”,底特律那仅有一款车的吉利展台,让许多人感到些许的讶异:区区一款车岂不显得势单力薄?
对此,吉利镇定自若。
不出所料,1月8日的车展媒体日,静静出现在展台上的自由舰,宛若“大家闺秀”,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来自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记者蜂涌而至,团团围住中国展台,工作人员应接不暇,重现了法兰克福展会上的热闹情景。
可见,美国人并不因此对吉利有所小觑。
何以一款自由舰就能打动美国人?吉利集团新闻公关部一负责人对记者说:“因为我们有备而去。”
其一,按照既定计划,为了顺利参展底特律,吉利早在去年8月份,也就是说在参展法兰克福之前就将12辆自由舰发往美国,送交具有美国交通部认可资格的GTL试验室进行碰撞试验。目前,自由舰已经顺利通过车型顶部碰撞试验。在稍晚时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GTL实验室的工程师将“现身说法”,用他们的语言,进一步证实自由舰完成“顶碰”的真实性。
据说,在世界范围内的汽车碰撞试验中,只有美国交通部认可的权威机构才能正确完成汽车的“顶碰”试验,欧洲机构和中国国内还没有机构可以进行类似的试验。
其二,选择自由舰参展底特律,是因为自由舰体现了吉利目前几乎所有的科技研发水平: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自主研发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动机,以及耗时三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车型。
作为定位为“安全型家庭轿车”、配有28项安全设置的顶级经济型轿车,自由舰正是以准确显示吉利汽车“价廉物美”的特性让美国人为之心动,而在美国当地获得通过的碰撞测试,则让美国消费者感到了放心。
其三,吉利镇定自若地登陆底特律,不仅是因为参展车经得住美国消费者的苛刻目光,更是因为吉利所拥有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吉利的“下一步”提供了保证。
目前,底特律的“实地试销”尚在进行,而真正挺进北美的各项工作,包括为适应西方消费者习惯的车体局部改进、市场考察、销售网络建设等等,都已悄然进入布局阶段。
吉利汽车走向世界,已如“箭在弦上”,而那将使吉利之箭呼啸疾飞的强大弓力,就是日益成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全球化中的民族情结
近20年来,在“用市场换技术”的口号下,中国汽车工业向世界真诚地敞开了大门。所有的汽车巨头都以合资的名义在中国竖起了他们的旗帜。全球化的脚步声日益响亮,响亮到有人甚至提出中国可以不要自主品牌。
然而有人大声反对,其中就有吉利。
李书福从不掩饰它那鲜明的民族情绪。
谈起中国汽车工业时,李书福用词曾经十分“尖锐”:我们不能让中国成为外国汽车的停车场!中国汽车工业不能没有自己的品牌!
正是这种看似扑素的民族情感,构成了吉利昂然向上的企业灵魂。
在吉利的生产车间、研究院、销售公司、大专院校,“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的红幅处处可见、十分耀眼。在集团的各类会议、文件资料、宣传文稿、新闻广告中,“坚持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创造自主知识产权”的词句比比皆是、司空见惯。如果你去接触一下吉利人,和他们谈谈吉利的理念、宗旨、目标等等,那么,无论是集团的高层CEO也好,还是车间班组普通装调工也好,尽管用来表达的语言不尽相同,但中心思想却惊人的一致,那就是:
一定要让自主品牌轿车走出国门!
一定要让中国汽车在世界上扬眉吐气!
吉利的民族情绪之强烈,有目共睹,然而吉利人并不拒绝全球化。相反,为了更快掌握汽车核心技术,他们主动“出击”,曾和意大利、韩国、德国等国外汽车技术机构多方合作,“洋为中用”,惟一坚持的就是“自主”,用李书福的话来说,就是“不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在这样近乎“虔诚”的理想支配下,吉利终于以中国的名义走进法兰克福,进而出征底特律,演绎了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走向世界的一段传奇。吉利的“故事”令人信服地告诉人们:民族情结,全球化波涛中的定海神针!
腊月,胸怀大志的吉利饮马密西西比河,再一次让世人震惊,让国人振奋!
(责任编辑:刘林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