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到来,中国汽车行业重组的时机也在逐渐被催熟,产能过剩、利润下降、大企业实力增强、政府积极推动……种种迹象表明,2006年中国汽车企业兼并淘汰大赛将拉开序幕。产能过剩将成重组催化剂
“事实上,我国汽车产业的大整合是不可避免的。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产能过剩是市场充分竞争的前提,它给汽车行业带来的影响就是加快行业重组的步伐。”社科院曹建海博士分析认为。
最近一组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字非常说明问题。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截至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已经形成整车生产能力约800万辆,在建产能220万辆,建成以后累计将达到1020万辆。按多数汽车生产企业投资计划来看,其生产能力可能要比预期的“十一五”末期国内汽车市场的需求翻一番。
伴随而来的便是产能过剩的警钟频频被敲响,这个局面同时也将汽车生产企业带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虽然2005年汽车行业的产销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前9个月,全国轿车销量同比增长18%,但销售收入仅增长0.4%,利润则下降52.9%。
根据国际方面的经验,大规模的重组浪潮就发生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之后。据悉,1998年全球轿车和旅行车的生产能力过剩总量达1080万辆,1999年上升到1390万辆,产能过剩量增幅达28.7%。1999年全球汽车工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约在70%左右,而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已经跌到55%左右。
对此,曹建海认为,这种局面最终将导致一个结果:一批被边缘化的、生存能力弱的企业将退出这个竞争舞台,产能过剩将成为汽车产业重组的原动力之一。大企业实力增强为重组打下基础
2005年,国家重点扶持的一汽、上汽和东风这样的汽车企业实力得到不断增强。
上汽集团在2005年的动作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年初重组沈阳金杯后,6月份,上汽通用五菱又收购了青岛颐中汽车,准备对其进行适当技术改造,形成年产6.8万辆微型客车的生产能力。另外,取得英国罗孚汽车两款车型的生产平台及发动机技术之后,也使其未来的研发能力有所增强。
东风汽车毫不示弱,2005年底,东风集团股份的成功上市,不仅使其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是2005年全球汽车行业最大IPO项目。这不但提高了东风集团在资金运作方面的能力,也为其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打下基础。
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汽集团2006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争取海外上市。
与之相反,利润下降、成本上升让一批年产销量在1万辆左右的小型轿车生产企业在轿车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中已逐渐被边缘化。据悉,在我国100多家汽车企业中,年销量不足1万辆的企业达72家,其中年销量在1000辆以下的有46家。
有专家分析预测,一汽、东风属于中央直属企业;长安属于中国兵器集团公司,是军工企业;而上汽、北汽和广汽都属于地方国有企业集团。由于多种原因,这几大集团之间暂时很难进行兼并重组。最大的可能是以这六大汽车集团为核心,去兼并重组其他规模较小的汽车企业。政府之手推动重组进程
2006年,汽车行业并购重组提速的另一大支持来自政府。2005年年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了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工作。要求按照市场原则,鼓励当前我国一些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兼并重组。
从去年开始,国资委就已经开始酝酿汽车类中央企业的重组工作。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委下属的六家汽车企业———一汽、东风、哈飞、昌河、沈飞日野和西安西沃,面临重组将不可避免。此外,国资委还将推动央企与地方企业的重组,这种重组会更多地采取市场方式。
山雨欲来风满楼。事实上,中国汽车行业的并购重组活动从去年开始已经频繁起来。先是上汽重组金杯通用、中航科工整合哈飞与昌河、长安收购江铃,紧接着又传来了奇瑞欲并购一汽扬子、一汽集团欲收购河北中兴等一系列计划并购重组的消息。
2006年,国资委又将有新的动作。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国资委将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国有大型企业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逐步实现整体上市。
有专家分析认为,这将加快市场化兼并重组的步伐。
此外,河北、山东、安徽等省目前正在推进的国企改革中,纷纷准备对地方汽车资产进行调整,这也意味着地方企业对汽车产业的不规范干扰正在减少,资源和要素流动不畅的情况正在改变。
4年前,即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也是我国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汽车行业集中重组的一年。4年后,汽车行业的重组风暴是否会再次出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刘 榴)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