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重拳出击规范管理
标志事件 七大政策密集出台
2005年,是国内汽车政策密集出台的一年。七大政策的主导方向、出台时机、政策力度放射出的强烈信号表明,政府正在加快对行业规范性政策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对流通政策的强化是2005年汽车政策群中最核心的内容。商务部8月初发布的《汽车贸易政策》,涉及汽车销售、二手车流通、汽车配件流通、汽车报废与报废汽车回收、汽车对外贸易等领域,系统地提出了我国汽车贸易的发展方向、目标、经营规范和管理体制框架。与此相配套,《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和《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也于2005年开始实施。
2005年是进口车市场政策变化最大的一年。1月1日,《自动进口许可证签发管理》取代了进口车配额制,进口车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2005年10月1日,《进口车落地完税政策》实施。它取消了汽车保税业务,规定进口汽车到岸需立刻申请报关,并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总计65%左右的综合税加大了进口车商资金压力。《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中规定,境外汽车生产企业直接负责或授权一家境内企业作为其汽车总经销商,负责制订和实施同一品牌的网络规划。多项政策的调整,直接导致了非授权经销商和贸易商的逐步退出、授权经销商地位的进一步明确以及外商独资或控股的进口汽车总经销商的出现。
4月1日《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的实施,要求进口全散件或半散件组装汽车、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发动机两大总成装车等以及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总和达到该车型整车总价格的60%及以上的都构成“整车特征”,一旦构成“整车特征”,海关将按照整车税率计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利于跨国公司将研发机构向中国转移,迫使众多合资企业改变生产现状,从而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开发能力。
2005年新兴的能源政策导向对未来中国汽车的产品结构、汽车消费将产生深层次的影响。7月1日实施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以及在12月30日空降北京的机动车排放国三标准都在将环保节能的概念强化到汽车产业中。
《家用汽车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而最牵动车市与相关产业神经的燃油税与汽车消费税还需等待。
市 场 温和增长逐步回暖
标志事件 产销增长亏损下降
经历了2004年的大起大落之后,2005年的车市终于走出了一条平滑的上升曲线。2005年1—11月,汽车累计产销双双突破51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24%和12.07%,提前一个月超过2004年全年。
不过,平稳并不意味着平静,分化的趋势依然从平稳的外壳下显露出来。在乘用车为16.4%和19.48%的产销增幅而松了一口气时,商用车却要面对1%左右的小幅下挫。乘用车市场中同样苦乐不均:经济型轿车突飞猛进,在2005年前11个月的累计销售前十名,夏利高居榜首,桑塔纳和捷达依然有不错的销量,QQ、飞度、千里马以及吉利等几款小车的销量更是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高档豪华车市场却放慢了脚步,诸多竞争者的加入使2005年这个豪华车的竞争趋于激烈。商用车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大客车增长较快,而多年的增长明星重卡却出现了35%左右的集体缩水。
新老车型的分化同样清晰。最风光的当然是新车,颐达、景程、皇冠、雨燕、福克斯、锐志、新奥迪A6L、新宝马3系,几乎款款新车都畅销,而老车型中除了花冠、雅阁未现疲态、高尔夫甚至反常地越卖越好之外,其他老产品的表现都比较平淡。轿车企业的经营状况更是风云突变,两家大众的销量迅速下滑,大众在中国首次出现了亏损,不出意外的话上海大众会保持多年的销售冠军地位将被同在上汽门下的上海通用取代;以东风日产和一汽丰田为代表的日系品牌势力,则以强劲的增长和良好的利润水平让欧美同行羡慕不已。
与车市的稳步上扬的曲线一致,汽车行业的利润也出现了明显的回暖。来自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尽管2005年前11个月汽车整车行业利润同比仍下降四成多,但亏损面已由前三季度的43.6%下降到38.1%,2005年年初以来汽车整车企业大面积亏损的状况正在发生明显改观,预计2005年第四季度和2006年第一季度汽车整车行业利润同比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创 新 新意迭出核心突破
标志事件 自主品牌销量大增
2005年汽车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应该属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的焦点仍然集中在自主品牌上。
没有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中国可以成为轿车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却只能贴着“装配车间”的标签,“市场”这个战略性资源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这已经足够让人们反思和警醒了。
于是,关于汽车自主品牌的呼吁和讨论在2005年两会期间形成了一个不小的高潮,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前所未有的关注。从此,自主品牌成为汽车业2005年的主题。
自主品牌企业2005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轿车企业销量增长幅度最大的,都是自主品牌。奇瑞2005年销量达到了18.5万辆,增长了118%,吉利销量有望达到14万辆,同比增幅也将超过70%,天津一汽也再次创下销量历史新高。更引人注目的是,不少自主品牌企业在2005年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第一个属于中国的发动机品牌在奇瑞诞生,标志着我国在新一代高性能汽车发动机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吉利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成为国内第一款拥有自主产权的自动变速箱;一汽、东风等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客车也开始了产业化运营。
值得关注的是,2005年,大型汽车企业对自主品牌的回应更加积极主动,获取自主品牌的路径也更加丰富。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也开始对其在华合资企业创建自有品牌给予理解和支持。“合资企业自有品牌”这一2005年的最新词汇,虽然并非通常所指的“自主品牌”,在世界汽车业尚无成功先例可以援引,但是,在“市场换技术”战略执行了20多年后,是该让国人看到“换”来的技术了。如果合资企业自有品牌创建成功,将是一个多赢的美好结果:股东双方可以分享市场利益,合资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将得以提高,完全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也将更适合中国消费者,占据我国轿车行业主流的合资模式也将因此注入新的合作和管理理念。
管 理 理念变革追求和谐
标志事件 跨国公司相继换帅
进入2005年,国内汽车行业换帅犹如走马灯,粗粗算下来,通用、大众等进入中国市场较早的汽车跨国公司及其合资企业高层已经进行了大面积的“普调”。
2005年最早爆出换帅消息的是上海通用。1月中旬,丁磊正式接替陈虹,出任上海通用总经理。3月30日,就在上海车展前夕,在通用中国公司董事长位置呆了5年之久的墨斐突然离职,随即通用汽车公司派来通用汽车欧洲业务部副总裁兼通用汽车英国公司及沃豪汽车公司董事长甘文维接替墨斐。7月1日,大众中国公司正式换帅,雷斯能按照合同正式退休,由原斯柯达公司副董事长范安德接替雷斯能接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司总裁兼CEO。行至年底,一汽大众经管层也低调换届,一直由一汽集团管理层出任的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突然由大众中国公司执行副总裁苏伟铭兼任。
除了通用和大众,2005年4月,长安福特送走了原首席执行官泰益克,迎来了前国际汽车联盟公司首席执行官施滨德;5月底,VOLVO中国公司总裁王荣祥突然辞职,接替他的是新任总裁宁立达,12月31日,曾庆洪也从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一职卸任,升任广汽股份总经理。
汽车行业频繁换帅,原因各有不同,虽然各家都对此保持低调,但从2005年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看,还是透露出各汽车公司希望通过换帅,调整中国市场的经营管理策略,进一步增进自身竞争实力的意图。目前,通用、大众、长安福特等新任高层都有丰富的海外工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作经历,如此换帅既表明了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意味着经营管理的新思路。比如自范安德上任后,大众中国公司明显加大国产化的力度;而新任长安福特CEO施滨德曾先后担任过福特澳大利亚工厂厂长、福特印度公司总裁等职务,也曾成功地领导了马自达6和2005年福特野马在北美上市。作为福特在中国市场多品牌战略的重要支点,长安福特必须要完成从单一的产品导入到协调各个品牌、共同开拓市场的战略转变。
相比于轰轰烈烈的换帅,汽车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变革外界知道不多,但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却显得更为持久和关键。对众多的合资汽车企业而言,如何在日益严酷的市场竞争中消除合资双方的矛盾和磨擦,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已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在2005年,东风日产的文化融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双方不在具体分歧上纠缠,而在确定共同得益和工作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东风日产行动纲领》的方式,用共同利益填平文化鸿沟,树立新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这也许是东风日产给中国汽车合资企业最大的启示。
能 源 清洁节能国家行动
标志事件 电动混合标准颁布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由机动车保有量激增所带来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车用燃油消耗已经达到了中国石油消费量的1/3左右。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另据国家环保总局预测:2005年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在城市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将继续提高,可达到79%左右。
内外压力一齐袭来,汽车行业的清洁节能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2005年也成为清洁节能汽车的“政策年”。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环保节能型汽车。国家发改委2005年6月公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也对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进行了具体部署,其中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节约和替代石油3800万吨,重点发展清洁型汽车。而这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第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将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燃气汽车等清洁汽车,推广机动车节油技术。
与此相适应,清洁节能的相关细化政策也正逐步引领着汽车产业的变化。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给SUV行业带上了油耗的“紧箍咒”;呼吁多年的鼓励小排量汽车问题,也终于在年底透出了“解禁”的曙光;而随着我国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标准的颁布,国内外各大汽车企业的清洁节能汽车也相继发车:东风混合动力公交已投入商业运营,一汽混合动力客车也正式下线,首次在海外生产的丰田PRIUS普锐斯混合动力轿车也正式投放中国市场,拉开了国内混合动力轿车竞争的序幕。
清洁节能成为国家行动,不仅有助于改变我国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现状,也为我国汽车工业实现技术和产业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经过近几年国家的大力投入和扶持,目前我国清洁节能汽车也已经形成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动力蓄电池、电机和多能源控制系统为“三横”的布局,但与国外相比,无论是在资金投入、技术实力还是国家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上,仍然有较大差距。要想在新一轮汽车产业升级中实现“蛙跳”式发展,对尚处在清洁节能汽车产业化初级阶段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未来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消 费 理性选择二次转型
标志事件 小排量车开禁在即
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成熟与壮大,正确把握让什么样的轿车进入家庭的导向,也将成为我国迈向节约型汽车社会的关键一步。
2006年伊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发文,要求3月底前必须完成清理有关小排量车限制性规定的工作,小排量车开禁在即。与此相呼应的情景不久前也刚刚发生————2005年12月26日,天津一汽以夏利为主的系列小排量轿车年销量超过20万辆,接替了四冠王捷达,成为2005年度国内轿车销量的冠军。
节能取向的小型化是市场需求的急速倾斜,所有企业都必须在变化中寻求新的支点。由于“目前已进入到一个成品油的高价位时代",汽车企业产品结构的战略转型在2005年初露端倪。大众曾在年内传出消息,要将一款海外定价3700美元的超级小车FOX引入中国;之后,上海通用的AVEO、长安铃木的雨燕、夏利N3、昌河利亚纳相继现身;06年东风标致206、北京现代ACCENT也都将成为厂商的主力车型入市;连同POLO、飞度、威姿等既有车型,小型车市场的密集度同时意味着,国内消费者的“以大为美”的购买意志最终要在这个油价走高、消费成本走高的时刻做出理性的选择。喜欢和购买不是一回事,人人都喜欢法拉利,但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得起。国内轿车的消费将更加趋于大众化,车市正在经历消费结构的转型。
六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符合我国能源供给实际和大众消费水平,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不仅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护环境,而且有利于培育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对于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也透露,“鼓励购买经济型、节能型汽车已是大势所趋”,相关消费税率“尚处于建议阶段”,因此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将有可能率先得到消费税降低的优惠。有关人士认为,这是国家鼓励什么样的轿车进入家庭的明确信号,将推动我国汽车社会的第二次重大转型。连续七年为小排量车解禁呼吁的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尹家绪表示,可预期的未来,小排量汽车将会逐渐增加市场占有率,其增长率将会高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增长水平。
王先生认为小排量汽车售价比较适中,车身小巧便于驾驶,最关键的是省油环保,但因为有些路段对小排量汽车设限,他一直在观望。最近他得知国家对小排量车解禁的消息后,决定购买一部小排量汽车。图为王先生在与销售人员探讨小排量汽车的性能。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