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说的诞生
有关怎么开始到二环上飙车的,或者“二环13”怎么产生的,有很多版本。记者所听到的是其中一种。
是炮仗的,必然要响。“二环13”是从一次偶遇开始的。当事人都以车为名,菱帅、宝来、高尔夫。某一天,经过改装的菱帅,车身炫目,车过之处,“嗵嗵”声震天,那是排气管发出的声音,似乎在说“看我多牛!”正在此刻,一辆高尔夫开始追它,两辆车“豁”了半圈二环,出来之后如同江湖中互相欣赏的侠客一样交换了电话。菱帅晚上见到自己的哥儿们说了当天的偶遇,立刻打电话约来了高尔夫一起去歌厅唱歌,席间高尔夫一伙人里挑事儿,说:怎么样,你们谁跑得好啊,上二环比一把吧?口气很狂,明码标价,赢了的拿8000出来请客。菱帅这些人一听就“炸”了,怎么着,用钱挤对我们!哥儿几个谁也不缺这8000块,干吗瞧不起人啊!走,就跟你们拼一把,让我们这里的一号战神(没有改装过的宝来)出马,就这么着,以后谁和谁要是比,就上二环了。
也有圈儿里的人分析过为什么会选二环。绰号“刺客”的人如此分析:二环在市中心,大家集合起来比较方便,要是五环、六环的,太远了。另一个原因是二环一圈时间不会太长,观战的人还能等,要是时间太长,没人看,飙车人的虚荣心就少了观众“仰望”的满足感。最重要的一点是时间。在二环飙车不是在凌晨,而是在夜里九十点钟的时候。因为如果是在凌晨,路上车不多,那纯粹是比速度,跟在亦庄没区别,那就是谁排量大谁占先,没什么技术含量。九十点钟的时候,路上车流跟平时差不多,这个时候比,就是看技术,说白了就是看谁敢“豁”。
“二环13”出现的当天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去年仲夏一个普通的晚上,9点多钟。一个当天出现在现场的人这样描述场景:“鼓楼二环的辅路上摆满了车,争奇斗艳,都是改装过的。非常整齐,一个挨着一个,像是专人码放的一样。天桥上挤着的人一看就特另类,头发有红的、有蓝的,叽叽喳喳的。我到天桥上正看到两辆车轰隆隆地进入辅路,一辆是高尔夫,红色的,另一辆是宝来。等进了主路,所有人掉回头抻着脖子看西面,我觉着也就刚跟人说了两句话,就有人喊‘回来啦’,远远看那两车,像电脑游戏里赛车一样,钻来钻去,红高尔夫快得好像带着红尾巴,‘刷’地就冲过桥,就听有人又喊上了‘丫跑了13分啊!’,人群里乱纷纷地像回声一样不断响起‘13分’的发音。事后,当有人跟我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它已经成了一个传说,名字就叫‘二环13’。”
■最后一次是在去年圣诞节前夜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以后的无数次。从那时到现在,最疯狂的时候几乎天天到二环上跑,隔几天就会豁一次。现在圈里要说谁跑二环用18分钟,那等于骂人,最次也在15分钟内。于是,很多人把13分当成一个靶子,总有人对此表示不屑与不服。圈子里自己有个QQ群,经常会有人出来挑衅,有说我12分就成,也有说9分的,但没有一个敢于真正跟“二环13”比一次,因为没有人敢像“二环13”一样“豁”得出去。
“我们这些人,别看长得都挺文静的,一开起车来跟浑蛋似的。”这是圈里人对他们自己的形容。刺客坐过“二环13”的车跟他跑街。从车上下来的时候,腿是僵的,因为一直蹬着地板;手是酸的,因为一直拽着车上的拉手;胸口是疼的,安全带勒的。当车到东二环的时候,四条车道全是车,只有紧急停车道空着,而这里的紧急停车道比其他地方都窄,“二环13”就蹭着马路牙子挤过所有车,刺客惊恐万状地看着轮毂擦出的火花和白烟,真他妈的恐怖!虽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但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这种疯狂在去年的圣诞节前一天被制止了。当天也是已经约了很多人,两个车已经出发,但警察赶到了,这些孩子像会施魔法一样,瞬间消失。从那时起,他们进入了对外界封闭的状态,如同冬眠一样。毕竟是孩子,当真正的压力摆在面前,他们一样束手无策。
■江湖众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京城中的“头文字D”们也是一个江湖。他们大多是80年代生人,父母是中国最早富起来的人。有大学生、小“海归”、IT业白领、小有名气的艺人,共同点就是不缺钱。
(责任编辑:俞劲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