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南方日报报业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海兰】
|
现在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万里长征这是迈开了第一步。很多东西根本没有到位,政策、认识水平、实际的配套工作都没有跟上去。
《21世纪》:其实这也是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博弈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吗?
李书福:对,不光是国家利益的问题,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利益,是小排量汽车使用权的体现。比如,日本鼓励0.6升排量汽车,对之有很多优惠政策。欧洲对小排量轿车的优惠政策也已经出台,但是,现在中国只是有了观念上的改变。
《21世纪》:有反对意见认为,取消“限小”可能会造成像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交通进一步拥堵,您认为呢?
李书福:不是这样的。比如说3.0的大排量轿车是1.0的小排量轿车耗油的三倍,污染也是三倍,都是成比例的。此外,停车位置、道路占用面积,基本上都是按比例来的,交通拥堵也是如此。
《21世纪》:现在还是有人对解禁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国内小排量汽车安全性能较差,是不是这样?
李书福:这不准确,小排量轿车照样可以很安全,不是说小排量轿车不安全,最重要是不能停留在原来概念的小排量汽车上,技术上要不断发展,不断提升,要使安全性能做到跟中级轿车今后差不多的标准。使小排量车排量小、环保性好、节能效果又好,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不少轿车厂都在研究,尤其是吉利,我们研究院的很多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在研究小排量轿车,研究怎样进一步提升它的安全等级。
《21世纪》:现在吉利汽车在这一块投入的资金有多少?
李书福:研发占我们销售额的6.5%。今年大概4亿元左右。
《21世纪》:那么,从目前来看,您认为吉利小排量车跟欧洲安全标准、美国安全标准有没有差距?
李书福:我们在做逐步的安全认证,正在达到欧洲和美国的标准。我们刚在美国已经通过了其交通部的顶部碰撞试验,一次性通过。当然在美国还有其他方面的试验,我们现在都做。
吉利之利
《21世纪》:近年来,为小排量汽车呐喊最为突出的两个人,一位是您,一位是长安集团老总尹家绪,都是靠小排量汽车起家的,所以,有人质疑,您呐喊的目的就是为了卖吉利车。
李书福(笑):这当然是一个原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为什么我们要生产小排量车,也是考虑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整个汽车市场发展的态势,根据整个社会资源、能源,以及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来提供解决方案。我们要生产小排量汽车,是跟汽车工业发展的规律相吻合的。
《21世纪》:在呼吁取消“限小”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事?
李书福:让我难忘的是去年在青岛的一次会议,那个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我当时问:“现在中央怎么鼓励大排量而不鼓励小排量汽车的使用?”当时在座的一位发改委副主任说:“你讲错了,国家发改委是鼓励小排量,没有鼓励大排量。”我就反问:“那为什么现在到处都限制小排量汽车的使用?”曾副总理问:“哪里限制?”我说:“北京天安门就限制,上海、广州各地都限制。”曾副总理当时对此并不知情,但随即就表态支持。
《21世纪》:但吉利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冲击中高档轿车市场,排量也越做越大了,这跟您呼吁小排量有矛盾吗?
李书福:没矛盾。因为小排量是主流,这是一个规律的要求。我们为什么要生产中高档轿车呢?这是改变企业形象问题。现在用户脑子里有一个错误的看法:生产小排量轿车的公司、工厂没有水平生产大排量车,没有本事生产中级轿车,不是这样。所以我们要把中高档轿车也生产出来,要告诉人家,生产小排量车的工厂是有能力、有实力生产中级轿车和高档轿车的。但是,小排量车最适应于今后市场的发展方向,我们重点会放在小排量轿车的研究上。
《21世纪》:近期吉利会推出新的小排量车吗?
李书福:有的,我们2006年会有最新的小排量轿车推出,我们会有更加经济的、更加安全的小排量汽车。
(责任编辑:李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