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新政连发、新车连出、新潮涌现的2005年中国车市,起伏的博弈更是给2006年的车市留下悬疑。当2006年新年钟声敲响,迎来“十一五”规划元年,也迈进了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五个年头,汽车行业的关税就要减到底,更大的开放度无疑会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更严峻的考验。
因此,很多业内人士更愿意认为,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中国汽车市场,2006年很有可能迎来新的转折,一场变脸的大戏正在上演。
WTO步伐
2006年里,WTO这个词汇会更热门。因为中国承诺WTO的保护期已经结束,而WTO驱使汽车价格与国际同步,最后的关税底线将牵动消费者心理预期的神经。
在新年前举行的搜狐安邦财经论坛上,国家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WTO过渡期结束,实质上的影响不太大。所谓实质就是价格问题,2005年关税是30%,2006年1月1日开始就是28%,降了两个点,到7月1日再降3个点到25%,就降到位了。5个百分点意味着进口车价格最多下降2%,也就是现在30万元钱的车降6000块钱,关税的作用也就这么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关税方面的影响,在
WTO中取消国产化限制、不得限制进口部件总成装车、不得规定散件装车的同时,必须引进先进技术等,将使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和国产化政策受到冲击,也为跨国汽车公司迅速扩大在中国的产能,快速引进车型,加强对整车生产的技术控制提供了条件;再有,取消发动机的股比限制,使跨国汽车公司不仅可以封锁发动机的技术,还可控股甚至独资生产;最后,取消服务贸易领域的限制,包括整车和零部件的国内销售、进出口和汽车分销服务、汽车分期付款和融资租赁等,跨国汽车公司可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成熟的经验,加强对服务贸易领域的掌控。
安邦指出,一旦市场敞开,竞争必然加强。面临的还有自主品牌走出去,国际品牌走进来的问题。
而随着WTO的临近,中国汽车的进出口方面已经有了明显反应。中国2005年汽车业整体的出口首次出现了顺差,出口总量超过进口。
安邦认为,中国汽车厂商“走出去”,除了要规避市场风险、汇率风险、法律风险之外,一个很大的风险是政策风险。例如,马来西亚近期限制来自中国的车辆进口,这明显跟大马政府原先开放该国汽车工业对外竞争的计划背道而驰。
政策围市
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第一年,国家的各项规划都将全面铺开。在汽车市场上,以拉动内需实施“稳房促车”的消费政策尤为重要。由于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汽车市场特别是私家车市场将会获得很好的发展。
安邦预测,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对于整体市场特点,安邦归纳为以下四点:汽车市场整体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下跌;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将继续成为市场的宠儿;汽车市场将掀起新一轮并购重组潮;汽车出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但增速可能降低。
徐长明则称,从现在主流权威机构来预测,今年的经济发展速度都是比去年略低一些,2005年是9.4%,2006年预测是8.8%,差零点几个百分点的下降,将直接对商用车造成影响。
贾新光也强调,受政策影响商用车今年不会太好,“国家治超政策的放松,对煤矿的严格管理以及国家基础建设的缩减,都对商用车尤其是去年上半年稳步增长的重卡产生很大的影响。”
“今年的汽车市场将非常微妙,有利因素、不利因素都将被继续扩大”,亚市总经理苏晖则认为,2006年汽车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消费者购车的心理在私家车越来越多的时候会加速膨胀,这是有利于市场的因素;而不利的因素则是,一系列汽车相关政策紧围汽车市场,已经颁布的各项政策真正的影响在2006年才刚刚开始。
近两年,汽车政策颁布频繁,《乘用车燃油消耗限制》、《汽车品牌管理办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等,很多政策的具体条款都集中到今年才会有实质影响。此外,政策方面最引人关注的《燃油税》和盛传已久的《新车消费税》,在2006年也可能迎来新进展。就在元旦前夕,北京市颁布提前执行国家第三、四阶段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来势突然,令很多厂家猝不及防,在元旦前一天让很多低标准排放的车忍痛离京。
与此同时,贾新光表示,还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一个是汇率的因素,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会怎么浮动?这对车价会有很大影响,而且现在复杂了,不光盯着美元;第二个因素是现在对进口车的经营有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落地完税,不准在保税区搁着,这就增加了经销商的成本。
“汽车厂家、经销商真正的洗牌才刚刚开始。”业内专家指出。从已经过去的2005年底各大汽车厂家的排产计划可以看出,几乎清一色地都在增产,而面对一定容量的市场,挤压的则是一些小型企业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经销商队伍也会在日趋艰难的销售和政策环境中重新整合。-本报记者
王秋凤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