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通用愿不愿意承认,丰田还是正在迈着稳健的步伐,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一步一步地逼近其世界最大汽车公司的宝座。 数据表明,2005年通用在全球卖出了920万辆,创下了27年来的最佳销售业绩,而丰田在2005年的销售数字是809万辆,同期增长8%。在这一数字的背后,是通用公司在北美业绩的惨淡,不得不用大幅降价来刺激销量。多少能够让通用公司感到一丝欣慰的是,通用在中国等亚太市场的成功,特别是1年能够卖出60多万辆的中国市场已经成为通用的第二大市场。 同样,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巨大潜力的丰田公司也在积极调整着中国战略,并且提出要在中国占据10%市场份额的目标。因为,按照丰田的计划,2006年将会生产906万辆汽车,增长10%。上周,丰田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一汽丰田也宣布在2006年计划销售21万辆,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两大汽车巨头的争夺,使得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了决定未来国际汽车格局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涉及营销、产品、发展战略等方面,丰田和通用展现出各自鲜明的特点。
| |
战略布局: 通用占华东、丰田抢华北和华南 眼前的现实是,上海通用在全国通过兼并重组,已经有了沈阳、烟台和上海三大生产基地,另外还成立了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在战略布局上,通用中国的策略是与中方合作伙伴—上汽集团紧紧捆绑在一起。几乎所用的投资和扩张都是通过上汽集团和上海通用来完成。最为典型的就是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就独创了中-中-外的合资模式。可以说,通用中国在战略布局和政府公关等方面做得是非常出色的。 丰田在中国有两大合作伙伴——一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在调配中方资源上,丰田是非常出色的。为了成立一汽丰田,不惜让一汽集团兼并了天汽、川汽;但是经过一番眼花缭乱的重组之后,如愿组建了一汽丰田之后的丰田汽车却突然抛开一汽集团,与广汽又合资成立了广州丰田,这令一汽大为恼火。 目前,一汽丰田有天津、长春、成都三大生产基地,销售公司却建在北京;而广州丰田在建成30万整车制造基地的同时,也形成了60万台发动机生产工厂。 从产业布局上,丰田和通用都应该算是非常合理的。但是丰田由于两大合资伙伴,发展前景和抗风险能力要略好一点。 销售策略: 品牌对订单销售 在销售策略上,通用在中国采用的是多品牌、多渠道的策略。仅在2005年,上海通用就推出了雪佛兰品牌的4款车型。目前,上海通用已经形成了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3大品牌的多品牌战略,并且已经组建3个不同的销售渠道。另外,通用中国又把SAAB品牌进口到中国,放在上海通用销售体系中销售,今后不排除SAAB国产的可能。 丰田的销售策略也一点都不保守。目前,在短短3年里,一汽丰田和广州丰田在全国的经销商数量就达到了300多家,而且还在继续扩张。另外,丰田还有雷克萨斯进口车网络。 在销售策略方面,丰田的强项是早早建立了订单式销售。通过这种模式,丰田在中国的经销商数量虽多,但是却相对规范。在2005年,丰田可以算得上是经销商价格最为稳定的企业之一。 产品竞争: 丰田占优势 通用在中国的产品技术主要来自通用大宇和澳大利亚霍顿。其总体的产品特色是外形大气、现代,做工比较精细,车辆的驾驶感觉和舒适性不错。但是,这些来自韩国的产品,在中国消费者中口碑平平。 相对来说,丰田的产品是非常可怕的。皇冠、锐志、花冠,以及即将投产的凯美瑞等车型都在同等级车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另外,丰田车省油、提速快等口碑也增添了丰田产品的号召力。不过,丰田产品也要面临安全性能以及民族情绪等方面的挑战。 但是,仅仅从产品本身来看,如果一旦丰田在中国完成战略布局,产能大幅提高,其产品在价格、性能等方面的竞争力将会超过通用。 数字对决: 通用目前强 丰田后劲足 在2005年的中国车市里,通用汽车凭借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海通用两个合资企业的优异表现,而使得通用汽车在中国销量超过了66.5万辆,成为在中国销量最大的国际汽车巨头。不过,在这60多万里面,有33.7万辆是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五菱牌微型面包车,实际在轿车领域的销量,通用中国大约在30万辆左右。 与通用中国的数字相比,进入中国相对较晚的丰田则要逊色一些。其在华的合资企业——一汽丰田在2005年共销售了15.7万辆。但是,从发展势头来看,丰田在中国的后劲非常足。随着广州丰田今年的正式投产,丰田在中国的轿车年销量将很快超过30万辆,也就是在两三年之内,就将逼近通用中国的轿车销量。其中在可以预见的2006年,一汽丰田的销售目标为21万辆,广州丰田为5万辆。 (责任编辑:李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