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经济型SUV的总销量达到了15万辆,比上一年增长了160%。随之业界看好声一片,并且预测2004、2005年将会是SUV的井喷年,当时的预测大师们预言说,接下来的年销量将达到30万,甚至于达到40万辆都不成问题。 于是在2004、2005两年,众多的汽车厂家纷纷杀入SUV的制造,开足马力生产,准备迎接丰收时节。
然而在此后的两年中,天有不测之风云,油价的节节攀升使得素有“油老虎”恶名的SUV受到冷落,2004年虽然比2003年增长了17%,达到了21万辆的销量,但是与许多准备高奏“丰收锣鼓”者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到了2005年,井喷之说是不能再提了,反倒是诸如“倍受煎熬”等词语出现在了SUV的制造圈子里。居高不下的油价已经够折磨人了,接下来出台的《乘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的制订,以及燃油税的即将出台,都使得高头大马的油老虎们没什么好果子可吃。
市场滑坡了,仅在2005年前四个月,权威机构对18家SUV生产厂家的销量统计数字为仅46,510辆,同比下降了24.6%,为市场跌幅最大的乘用车型,面对这冷落的市场,SUV车型是否就掉入了冰洞?
SUV车型将长期存在,问题是哪些品种能够成得了气候?
这些年来,股市之中的炒短思维横行于各个行业之中,打快枪,赚快钱成了很多人共同的行为方式与英雄壮举,于是不管做什么的,都想成为本行业中的快枪手。但是孙悟空跳来跳去,跳不出如来佛的那只大手,这只大手就是铁定的市场法则。可是当今许多的快枪手企业家也好,快枪手观察家的也罢,一俟市场中出现了点意料之外的事情,并不去仔细思考一番射出的子弹为何会“脱靶”,迅速调转枪口就准备杀向另外一个追涨杀跌的快枪手攻击目标。
然而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业已成为定数的东西,既不会一朝而兴,已不会一朝而亡,它会沿着自己的发展轨道,按照这个行业的发展规律向前走。SUV就是这样,它的运动休闲特质,独具的坚实底盘,以及轿车与MPV所不具备的通过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也绝对没有什么替代产品能将其扫地除门。
但是SUV的长期存在与还将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并不等于所有的SUV车型都会受欢迎,而油价上涨也不等于所有的SUV车型都会受到同样的冲击。性能优良,造型完美,特色鲜明的产品仍将有其自己固定的用户群,而只靠追涨杀跌,平平庸庸的产品必将被洗牌出局。所以还想在这个领域里多玩一阵子或者说还要谋个长期发展的产品,一定要正视与重新审视些问题。
SUV能不能在节约与小型化方面下点猛药?
节约化社会的问题,无论在富国、穷国都在提倡,节约化社会不是说该干的事不干,该化的钱不化,而是要把无意义的耗费降低下来。SUV这种个性化十足,玩味十足的车型,除非到了普天之下都不玩车的时候,否则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问题是在我们中国,有拖着房车、拖着游艇到处跑的SUV吗?也就是说在很大的一个市场范围内,要那么大的个头,那么重的车身,装备那么耗油的动力设施干什么?
SUV拖挂房车
SUV拖拉游艇
当然对于SUV用户中跑矿山、做大买卖的一群特定用户来说,耗费高至悍马也阻挡不了他们的用车与玩车消费,然而这样的人在SUV的用户中永远都不会占多数。另外对于城郊结合部的一批应付地方法规,客、货两用,打擦边球进城的皮卡型SUV来说,虽然他们对现存的皮卡型SUV从个头,外型,技术含量,油耗异议不大,但是这类特定的用户群的市场占有率也将是特定的,代表不了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
今后大量的SUV用户将出自于城市中的休闲一族,此类对SUV风格可望也想及的城市消费一族,他们所希望拥有的是一种具有SUV的运动休闲功能,轿车所不具备的越野性能与通过能力以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自驾旅行(特别强调,对于非专业性的用户来说,要体验的是SUV的风格,而非动辄就要提倡的滚泥巴塘的4驱主义),重量不要超过一千千克,长度在4200毫米以内,百公里的综合油耗在9升(注意这里所说的是真实的油耗)以内,价格也与经济型轿车型的高端相接近的小型的,城市路面为主的SUV。
这样一来也许有人会说一来达不到SUV的水准,二来在价格上也难以实现。其实在国外不但有很多小型的SUV,甚至于还有很多MINI型的SUV,你能说在这些小SUV上就没有SUV味?说到价格问题,只要用心去做,得到市场认可并形成了规模效应,哪有价格下不来之理,否则要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干什么?当年普桑都卖到20万左右的时候(而且还是那时候的钱呵!),谁想得到它现在被轿车普及的大潮把它拉到了七、八万,而且很多人还认为还有降价余地。
说千道万,SUV的问题在于能否在市场上成得了气候,又怎么样才能够在市场上成得了气候。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