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建设部、公安部、财政部、监察部、环保总局联合下发的文件,要求各地政府在今年3月底之前取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
其实早在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出通知,限令各地取消对微型车的种种限制。 之后国务院有关部委或单独或联合发文,要求取消对小排量汽车在上牌、上路等方面的限制。近10年过去,各地对小排量汽车的限制非但没有减少,反倒越来越多,据说全国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84个城市对小排量汽车采取了限制措施。这些限制措施包括限制小排量汽车的行驶线路、牌照加收费用以及禁止用作出租车等。
许多城市在制定出租车标准时,一味贪大,车身要长、排量要大,而一些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小排量轿车如夏利、奥拓等则被淘汰出局。如今在北京,想打一辆1.2元1公里的夏利车,越来越不容易了,过不了多久,夏利出租车就会在北京绝迹。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的小排量汽车大多是一些微型面包车,也确实存在着提速慢、安全性不高、污染大、外形不够美观等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一些限制措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汽车工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数量快速增加,质量也有了飞跃。目前国内汽车厂家生产的小排量汽车,不管在安全、节能、环保,还是外观方面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不多,完全可以满足国家各项标准。 既然小排量汽车有那么多优点,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城市要限制它呢?
首先是形象工程在作怪。许多城市的领导认为小排量车影响该城市的形象,特别是出租车作为城市的名片,更应该讲究一些。其实,在巴黎、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小排量车大行其道,并没有影响到这些城市的国际形象。拿出租车来说,国外许多大都市的出租车确实档次比较高,甚至还有用奔驰、宝马当出租车的。但是,也要看到,国外由于私人轿车比例较高,出租车属于小众消费,主要为外地人和外国人服务,档次高一些,价格高一些也能承受。但是国内私家车比例还不高,再加上许多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公交车跟不上,许多老百姓必须打的上下班。出租车成了大众消费,因此必须考虑到大众的消费水平。
其次是官本位在作怪。“限小令”是地方政府的官员们制定的,而他们是不乘小排量汽车的。甚至个别地方限制小排量汽车,是担心老百姓购买的小排量汽车多了,会加剧道路拥堵,影响官员们的出行。
环保节能的小排量汽车,除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还由于价格较低,使用成本低,是汽车进入家庭的优先选择。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大力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于国于民都有利。因此,鼓励发展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仅仅发个文件还不够,必须把它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谁限制谁就是违法。而在目前还没有制定出相关法律之前,各地政府应当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按期取消本地制定的不合时宜的“土政策”。
其实,在限小措施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由于油价高,老百姓已经用手在投票了。据有关部门统计, 1升或1升以下排量的汽车在2005年的销量比上年增长了71%,而轿车总销量的增长幅度是24%。如果真的能够取消对小排量汽车的种种限制,会有更多的老百姓去买车,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肯定会进一步加快。
(原载:参考消息·北京参考 作者:张毅)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