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卡市场经过了近几年的高速增长,但从2005年4月起,由于各种不利于市场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持续低迷延续至今,整体下滑高达35%左右,跌幅之大让前几年由于市场高速增长而高枕无忧的许多厂商始料不及,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导致众多厂商销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危急之处方显英雄本色。中国重汽在市场持续低迷、众多厂商销量大幅下滑的的市场环境下,仍然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成为汽车行业中难得的增长亮点,从市场占有率、增长率、出口等多项指标来看,在重卡行业可谓一支独秀。
解读中国重汽的成功发展史,从其崛起到领军行业、国际化战略的初步形成,短短的5、6年,所取得的成绩不难看出中国重汽人在打造国内重卡民族品牌巨头的雄心与责任。
据记者从中国重汽相关人士最新得知,2005年全年,中国重汽产销重卡45000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该人士透露,从海关方面的最新统计,2005年1-11月份,中国重汽共出口4500辆,出口创汇1.27亿美元,出口创汇两年多来增长了100倍。
截至目前,300马力以上大功率重型卡车位列全国销量第一、重型卡车销量年平均递增幅度全国第一等多项全国第一。HOWO重卡更是年产销突破10000辆。国内市场占有率五年递增近五倍,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卡行业老大。
事实上,中国重汽的成功来自于其坚持的"经营品牌"战略。众所周知,2000年7月,作为亏损高达80亿元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原"中国重汽集团"正式一分为三,中国重汽由此成立并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当时市场占有率仅有3%,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困难重重。
但中国重汽人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冷静地审时度势,坚持倾心打造"中国重汽"这块隐含巨大无形价值的招牌。
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形象,夺取竞争主动权,打造中国重汽这个国内强势重卡品牌,成为中国重汽当时的主要战略构想。在公司"大市场、大营销"的市场战略指导下,重新构筑中国重汽的市场网络。
实力壮大后,企业内部实施了以"四个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改革:"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创新",迅速培育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实施了国际上最为先进的订单生产方式,"HOWO"、"斯太尔"、"斯太尔王"、"黄河王子"这些品牌在市场上已经成为重型卡车的代名词。"亲人"服务是全国首家注册的服务品牌,更是树起了中国卡车领域服务的标准--中国重汽全方位的品牌战略的经营终于结出了今天的累累硕果。
5年来,中国重汽持续以超过60%的速度增长,除了国内市场所取得的成功外,中国重汽开始全方位的国际化:产品技术和品质国际化;生产制造和工艺水平国际化;市场和网络国际化;资本和品牌国际化,全面走向世界。
继2005年出口取得优异成绩外,记者最新从中国重汽相关人士获悉,2006新年伊始,中国重汽已经拿到了2000辆以上的出口订单。
2005年初,中国重汽在香港注册了自己的国际化品牌,品牌经营开始步入全球领域。对实施国际化战略,中国重汽强调要着力培育、打造民族汽车品牌,其产品从黄河到斯太尔,从斯太尔到HOWO,都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晶,在成立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中国重汽拥有专利600多项,成为全国汽车工业拥有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而且,中国重汽已决定今年赴港上市。
中国重汽也以全球视角确立了自己宏伟的目标:到2010年产销重型汽车12万辆,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力争到2010年建成国际知名汽车品牌,跨入世界先进重卡企业的行列。
2005年12月初,潍柴宣布断供发动机,中国重汽也面临者重新建立自己服务网络所带来的风险的考验。但是据悉,2006年1月18日,中国重汽自己的发动机将正式上马,并且已经着手整合自己的服务网络。另外,昔日的同门兄弟今日的竞争对手陕西重汽将在湘火炬的重卡产业链的整合中由于集聚优势资产,竞争力得到提高,解放、东风、福田等重卡厂商都在调整蓄势,重卡新军的崛起也咄咄逼人,中国重汽在新的一年里确实也面对着更惨烈的竞争,形势逼人。
目前,中国重卡市场群雄竞逐,中国重汽也同时和所有竞争厂商一样,也在面临着2006年整体市场复苏的压力,与VOLVO的合资也遇到了对方撤资的声音。在新的一年里,中国重汽能否继续扮演领军者角色,在市场与竞争者中继续脱颖而出,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