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个五年计划就这样过去了。对汽车工业来讲,这是一个划时代的5年。
汽车年产销总量增长两倍半还多,达到2005年的560万辆,在全世界的排名由原来的7名开外跃升到第三名,与日本的差异已经非常小;
乘用车销量在2002年首次超过商用车;
从2001年起,新产品的推出速度一年高过一年,5年推出的新车多达300多种;
畸形的高价格体系如地震般坍塌,高级车价格被拖到30万元以里,中高级车价格被压破20万元大关,中级车价格跌破10万元防线,而经济型轿车甚至创造了不到3万元的低价记录。 中国再也不是世界上汽车最贵的地方了;
整车尤其是轿车开始大量出口,而且出口总量开始超过进口量。继卡车后,轿车也开始在国外设装配厂;
……
对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来讲,这是蹒跚学步的5年,而且他们迈开第一步的时间竟然也惊人的相似。2001年,吉利汽车的 JL6360、HQ6360、MR6370、MR7130四款车登上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使吉利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同样是2001年,奇瑞(风云)轿车成功推向市场,从此,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开始在人们心中顽强地扎根,就连美国人也开始对CHERY侧目而视。
当然对中国的自主品牌来讲,这也是扬眉吐气的5年。吉利不仅没有像有些人预言的那样“血本无归”,而且吸引了原韩国大宇公司总裁沈奉燮这样高端国际人士的加盟,不仅没有在与丰田的知识产权官司中败下阵来,而且将轿车出口到东南亚;奇瑞从投产的那年就开始有产品出口,一款QQ让美国通用恼怒不已,先是法庭相见,后又庭外和解。人们公认的核心技术发动机,奇瑞一推出就是好几款。同样扬眉吐气的还有长安,老外擅长的一手托两家的技巧让尹家绪玩起来也是那样娴熟,微车之王铃木也好,汽车之父福特也罢,都心甘情愿地与长安合作,并对长安表示出越来越多的尊重。
在没有搀扶的情况下,蹒跚少年的脚步迈得居然越来越稳,而且他们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一个神话的破灭——只有合资,保持高起点,才能造轿车;打价格战会让企业失血过多而死亡;没有10个亿以上的投入就没法搞新车开发;加入WTO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可能会全军覆没等等。当时被认为是振聋发聩的真理,却在这几个蹒跚少年的脚步声中烟消云散了。
过去的5年, 自主品牌的道路虽然极端坎坷,但毕竟他们拎到了第一桶金。
如果说在过去的5年,自主对某些企业来讲是为了生存的必然选择,那么在未来的5年,自主势必会变成他们发展的战略选择,而且自主品牌的队伍会越来越强大。
我们期待着。
汽车观察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