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不到600万辆,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万辆。目前仍有在建能力220万辆,未来5年中还有800万辆新上能力正在酝酿和筹划之中……”。 言下之意,至2010年,产能相对过剩将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顽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也困绕着每一个汽车生产厂商。僧多粥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们又将如何面对呢?
猜测一:汽车出口继续充当“空降部队”
2005年一季度,我国共有840家企业经营汽车出口,同比增长了110%。截至2005年10月底,中国的汽车出口量升至13.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34%。 凭借价格优势——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比欧洲车要便宜50%,比日韩车要便宜30%。中国汽车出口连年攀升,出口额排名前12位的依次是:第一汽车集团进出口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铃汽车、中兴汽车、哈飞汽车、江淮汽车、长安汽车、中国重汽山东进出口公司、吉利汽车、奇瑞汽车。2005年全年汽车产品出口金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
在国内各厂家继续扩大产能后,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拓展产品的消化渠道变得十分紧迫。在国内汽车合资企业占据销售强势地位的现状下,自主品牌依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因为如此,自主品牌杀开了一条释放销售压力的出路,可谓一石二鸟,皆大欢喜。业内人士预计,2006年我国汽车产品的出口仍将呈现快速、良性的发展势头,汽车产品出口金额将超过200亿美元,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我国汽车出口数量(含成套散件)有可能达到40万辆。
猜测二:大力开发中小城市汽车消费市场
2006年某网站发布的城市汽车消费潜力榜上,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为大连、玉溪、珠海、昆山、厦门、成都、无锡、长沙、宁波、苏州,相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这些中小型城市的消费潜力进一步被释放,人们对于汽车消费的热情逐渐高涨。专家分析:由于近几年各中小城市建设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城市交通、投资环境的优势凸显,地方商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同步,这些因素导致中小型城市对于汽车的需求开始上升并有赶超大城市的趋势(大城市汽车消费越来越受政策限制)。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稳居高位,兼之新汽车消费税的影响和国家对小排量汽车的鼓励,原来饱受冷落的小排量、微型汽车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产销量持续攀升。如:天津一汽、奇瑞、 吉利、长安、通用五菱等生产的小排量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将继续得到快速的发展,所占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有所扩大。
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宣布要废除所有限制小排量通行的法令,但根据中国国情及社会现实,实现小排量和微型车的全面放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大城市更是壁垒森严,难以撼动。目前快速消化这部分产能最有效的办法恐怕就是加速二、三级城市的渠道建设和开拓。二、三级城市蕴藏的中产阶级消费者,正是各汽车厂家在未来中国市场缝制的新“钱袋”。因此,只要有1%的利润就甘愿冒险的商家,将会更加重视中小城市消费潜力的投资开发。有关人士称:2006年至2010年,这种投资开发趋势如果能够从长远、全局做好战略规划,中国汽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将能提高到80%左右。
猜测三:青年人消费潜力将被释放
一般认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军是中老年人,因为他们奋斗多年,颇有积蓄,而且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汽车正是描述这种身份的一种符号。所以,欧美等西方国家,中老年人群几乎是人人有车,而且多半还是豪华车。但真正消化掉西方国家每年数千万辆产能的生力军却是青年人,尽管他们的车多半平常、廉价,但处于金字塔基层的青年人,无疑是所有厂商关心并重点培养呵护的“金矿”。但是在中国,消费汽车的主力军只有中年群体。因为老年人大多“生不逢时”,不具备财富积累的生活土壤,而青年人则多半还在为生机奔忙。
这种消费结构明显带有不平衡性和制约性,一是不能有效消化汽车产能,二是无法推动汽车细分市场的纵深发展。这一点相信应该被众多国内汽车厂商看到,因此,吸引青年人消费,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汽车厂商认真研究并期待有所突破的方向。
让青年人买车,买得起车会在未来几年成为各汽车厂家,尤其是合资汽车厂家热心研究的课题,青年人购车意味着品牌忠诚度建立的开始,也意味着第二辆、第三辆、第N辆汽车下线后的命运走向。
猜测四:个性化用车成为新增长点
80年代,随着合资汽车在中国大行其道。中国汽车规模消费的历史拉开序幕,但因为资本积累的缘故,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膨胀最先也只能从家庭消费开始,这个时间甚至延续到今天。汽车进入家庭,仍然是当前中国多数人的梦想。家庭消费热潮也一度掀起中国汽车增长的一个又一个高潮。至此,公务车消费和家庭消费成为支撑汽车产能扩张的两根台柱,缺一不可。
近日,上海华普提出打造“女性车”计划,这标志着人们已经意识到汽车个性消费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个性化轿车消费成为一种时尚和发展方向,被越来越多的厂家关注。尝到QQ热销甜头的奇瑞在2005年上海车展期间推出了“MM”,同样好评如潮。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车展上,概念车都无一例外成为焦点和主角。这表明,重视汽车的个性化设计和个性元素的使用,造更多的车也有市场。
猜测五:政府公务车市场仍在扩大
据业内人士粗略估算,目前公务车的市场占有率保守估计应在10%以上。以今年国内汽车产销将达到500万辆的预测,这就意味公务车市场销量在80万~100万辆左右。这个数量也许相对于1000万辆的产能规模,尚是杯水车薪,但一个稳定上升的公务车市场就如同一个永不枯竭的“井”。只要有“井”,就不会有人渴死。
国内许多汽车厂商开始纷纷把公务车市场作为一个重点攻坚目标,以期达到旱涝保收。宝马、奥迪、奔驰自然不在话下,现在通用、丰田也在下投注,这其中还包括已经取得政府采购大单的奇瑞汽车。
猜测六:内部员工购车大优惠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有过一个例子,为促进美国汽车销售,该公司向其15.9万名美国员工,以1000美元的折扣抛售轿车或载货车。后来克莱斯勒开始仿效通用汽车,推出类似的“雇员折扣”。福特汽车更是彻底:凡是说服亲朋好友购买福特汽车的雇员都能获得1000美元的奖金。福特首席销售分析师皮帕斯承认,通用汽车的“雇员折扣”获得了巨大成功,而福特自己也没有白起哄。
对于国内汽车企业而言,“好的学不会,歪的还怕学不来?”有上万名员工的汽车企业,在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保不定也会像通用和福特一样,以造福员工的借口达到缓解产能压力的目的。
猜测七:降价推动老车型销售
尽管新车成堆上市,消费者也知道那些所谓“老车”也不会变戏法般凭空消失,车子一旦“旧”了,不管你当初多高价,不降点厂家也说不过去,消费者更是不会买帐。
专家预测,2006年,车价继续下滑仍是大势。尤其是中高级轿车市场,“价格水分”将进一步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挤出,并对车价体系造成下压态势。如此一来,消费者或许会在收支平衡的财务状况下释放一点消费能力。
猜测八:厂家向经销商压库
2005年11月,在厂家的销量统计中,最后3个工作日的销量相当于当月总销量的近30%,也就是说,厂家又在压库。记者对几家不同品牌的经销商进行了采访,这些经销商老总们在采访中一致向记者表示,2005年的压库情况要比2004年轻得多。一副轻松姿态跃然脸上。
可是,看看表上统计的数字,经销商刚刚放松的脸恐怕就得绷紧了。尽管所有汽车企业都相信自己将要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但市场就那么大,所有厂家都要扩产,不过剩才怪,不压库才怪。这大概也是消化库存的下下之选吧。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