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潮汹涌的十字路口,每个人在痴痴的等,每个人的眼睛都望着那象征命运的红绿灯”,罗大佑在《未来的主人翁》中如此唱道。摆在中国汽车合资企业面前的,也有这样一盏红绿灯——50:50的合资底线究竟要不要放开?开绿灯还是亮红灯,决策层的一念之差,或许会决定谁能够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未来的主人翁”。
岁末年初,一场讨论在汽车业内悄然蔓延。这场讨论多在非公开场合进行,但是其意义却非同寻常——汽车合资企业50:50的合资底线究竟要不要放开?
尽管并未展开公开讨论,但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有消息人士告诉《财经时报》: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有关官员在内部场合曾表示,50:50的合资底线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一些合资企业的控制权都是由外方控制,所以从这一点考虑,是否坚守50%合资底线已经没有更多的实际意义。只要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即便放开在股权上对外资企业的限制也未尝不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向《财经时报》表示,协会对此问题的态度是,一方面代表会员企业,呼吁决策层顶住各种压力,坚守政策底线不放松;另一方面,在协会内部做好工作,提醒会员企业未雨绸缪,一旦政策底线松动,企业不至于措手不及,能够正确应对这一变化,避免或减少因政策调整而带来的冲击。
姚杰的表态,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放松股比限制之说已经进入了决策层的视野。
外资逼宫
时至今日,龙永图仍然为在入世谈判时没有放弃汽车整车合资底线而欣慰。龙永图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这样的观点:“直到今天,我感到在汽车方面谈判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坚持了这一条,坚持了这一条就使得国外汽车公司进入中国以后,我们的汽车产业至少还能占据半壁河山。”
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秘书长付于武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也指出,合资股比的限制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是有利的,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为什么一条执行多年的产业政策,却在今天遭遇是否要改弦易辙的问题?
压力来自方方面面。但首当其冲来自外资巨头。
事实上,国际汽车巨头对于中国政府的股权限制一直心有不甘。尽管为了进入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不得不接受了这种制度安排,但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之后,外资巨头对于这个“紧箍咒”已经越来越不满,屡屡寻找各种机会,试探突破政策底线的可能。
一位合资汽车企业中的外方管理者则曾私下向记者抱怨说:“50对50的股权结构,是最没有效率的一种制度安排,两个平起平坐的股东之间一旦发生分歧,很容易陷入扯皮、推诿、僵持不下、争吵不断的局面。”这位人士的观点,折射出了合资企业中外方的普遍心态。
外资的怨气,通过种种途径传导到了有关产业政策制度部门那里。具体而言,路径有三:其一,传回本国政府,由政府出面与中国政府有关方面交涉,比如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费尔霍伊根就曾公开表态,希望中国修改有关股权限制的条款;其二,直接向中国有关政府部门表达自己的不满;其三,向地方政府施加压力,通过地方政府游说有关中央政府部门。
放开未必带来高效率
如果压力仅仅来自外方,事情或许会简单一些。值得关注的是,国内有关人士在股比限制方面也有了不同看法。
一种主张放开股比限制的观点是,股权的放开能够提升合资企业的效率,进而增进国内消费者的福利。
某业内人士称:“50:50的股权结构的确会导致效率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国家对汽车产业保护了这么多年,但中国的汽车企业并没有真正成长起来。中国的购车人至今仍在用高出国际市场的代价,‘享受’着低于国际市场水平的汽车产品和汽车服务。这种政策,保护了少数人,但是牺牲了更多数人的利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宁吾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达了迥然不同的观点。沈宁吾表示,当年自己在东风集团工作时,康明斯曾邀请美国管理咨询机构对其与东风的合资项目——东风康明斯进行评估。研究结论认为,各占50%的股权结构不仅不是低效率的,反而是高效率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合资双方股东的利益应从合资公司获取,50对50的股权安排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利益的均等,这就可以帮助合资公司在做出决策时不会偏向某一方。
沈宁吾指出,合资企业的效率,并不取决于股权结构,而是取决于合资伙伴之间能否齐心协力、真诚合作。
华泰证券分析师张健则表示,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既要考虑消费者利益也要考虑产业利益。汽车产业对于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之大,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当高,因此是一个战略性产业。如果短期之内牺牲部分消费者利益,能够换取这个战略性产业的长远发展——即掌握产业的主导权、获得国际市场竞争力,则是更符合国家利益的一种选择。因此,现阶段完全放开汽车业,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坚守的理由
股比限制有可能松动的传言一出,立即引起了中国企业的普遍关注。姚杰向《财经时报》表示,协会了解到的信息是,所有合资企业中的中方都明确反对放开股权限制,希望国家坚守这条政策底线。
姚杰表示,股权比例限制已经成为合资企业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在合资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权中处于劣势的中方来说,保留这道防线,是符合所有中方企业利益的。
有业内人士在此问题上态度更加坚决:“国家一定要坚持50%合资底线不能放,至少要坚持一个时期。如果底线在现阶段突破,中国汽车工业将彻底沦为跨国巨头们的附庸,‘十一五’确定的自主创新路线更将无法推行。”
合资企业股权限制的讨论背后,是不同力量之间的复杂博弈——中资企业、外资巨头、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乃至外国政府,均裹挟其中。
大幕仅仅掀开了一角,更加精彩的大戏还在后面。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