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15,都是消费者最扬眉吐气的日子,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经销商和厂家在这一段时间也自律不少,但在3·15过后,就如同过节一样,紧张了一段时间的市场各方也自觉不自觉地松懈了下来。“如何做到天天都是3·15”,这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我们也相信,这也是消费者权益日之所以诞生的意义所在。
在众多类型的消费者中,国内的汽车消费者可算是最“苦大仇深”的一群消费者,动辄几十万元的消费,在买车前后却可能享受到各种“陷阱”的服务,去年全国各地消费者组织受理汽车投诉案件有3939件,为历年最多,涉及到汽车更换、退货、维修、零配件等用车消费中的各个环节,随着国内车市的迅速发展,汽车消费投诉已经成为新的焦点。
汽车消费难难难
和迅速发展的汽车产业相比,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政策则相对落后,消费者投诉难、维权难、用车难正成为国内诸如北京、上海、广东等汽车消费水平较高地区的主要问题。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过程中存在两大障碍:一是缺乏检测鉴定手段,无法分清责任归属;二是缺乏法规依据,难以处理。目前在用车消费过程中,会涉及制造、销售、车管、工商、税务、交通、保险、质量监督、消协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都有各自的管理条例,这些条例基本是出于本部门管理的需要来制定的,政出多门,难免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呼唤汽车“三包”的早日出台,已是大势所趋。
购车存在六大问题
购车是消费者在用车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环节,就这个环节而言,目前主要存在着六大问题。
一是消费者买车和经销商订立的合同不规范、不对等,对消费者所需要承担的义务规定得详之又详,而对经销商所承担的义务则笼统带过。
二是捆绑消费。一些经销商往往打着促销优惠的牌,将一些质量无法保证的汽车用品捆绑“优惠”给消费者,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真正受损的还是消费者自己。
三是消费者选择余地过小,或根本就没有选择余地。现在国内一些新车出来,订单动辄排到几个月以后,消费者在这期间能够提到车就已经不容易了,更别提有几台车让自己选择了。
四是捆绑贷款。去年是我国汽车信贷最火爆的一年,个人买车贷款比例占到20%以上。但消费者在贷款买车过程中却连续被经销商“捆绑”。一些大卖场甚至采取给消费者和银行、保险公司派单的方法,消费者和银行、保险公司均无法自由选择。
五是买加价车。现在一些国产新车要加价消费在市场上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某些车型甚至要加价到7.8万元。
六是买车手续麻烦。以前国内就有消费者抱怨国内买车比结婚登记还要麻烦,现在虽然有些经销商将车管所、保险公司请进卖场,但对消费者来说,上牌、办证、缴费还是相当繁琐。
维修让人难放心
汽车维修依然是最让人难以放心的一环,不仅仅是维修的质量,高昂的维修费用也让消费者苦不堪言。维修过程中一些不良的修理店自作主张换配件,最后开出一长串维修清单、以有问题的配件更换修理以及在维修中偷梁换柱等维修“陷阱”层出不穷,消费者在吃亏之后往往还投诉无门。“三包”有望年底出台
汽车消费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正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它的良好解决,也将进一步刺激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
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召开了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汽车生产销售和修理企业、消费者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对《家用汽车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业内俗称的三包)的有关内容的推敲和修改,有关人士也乐观地表示,该《规定》将有望年内出台,进一步规范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新快报”字样(华安/编制)
(责任编辑:吴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