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在2006年第一款上市新车标致206的下线仪式上,原本计划的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徐平记者会被临时取消,面对记者的提问,徐平连连说抱歉。
接任东风总经理职位已经8月有余,徐平继续保持刻意的低调让外界猜测纷纷。 据接近东风高层的人士透露,东风乘用车自主品牌缺失一直是业界的“众矢之的”,而且目前东风业绩也不好,临时取消记者会,一定程度上是顾虑在合资品牌面前被媒体问及业绩、自主品牌等敏感话题。
2003年东风和日产合资时,双方曾协定——商用车使用东风品牌,乘用车使用日产品牌。当时东风已经主动放弃乘用车品牌。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5月徐平接替苗圩的东风总经理一职后不久,国家提出自主创新战略,汽车业尤其是乘用车自主品牌缺失引起了国家高层的关注。
面对东风乘用车品牌一张白纸,徐平何去何从?据来自东风内部的消息称,在自主品牌的大势所趋之下,徐平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东风的自主品牌规划。有关人士强调,徐平肯定会站出来说的,只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目前东风汽车的“十一五”规划还没有对外正式公布,仅限于东风内部流传。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助理周强透露,东风公司的“十一五”规划目标是18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人民币,其中自主品牌要达到82万辆。
黄兆勤筹建自主工厂
东风内部人士介绍,东风“十一五”规划的180万辆生产计划中,自主品牌要达到82万辆,占销售总量的近46%。这其中乘用车的数量可能达到10万—20万辆左右。
目前东风公司内部已经秘密成立一个工作平台,负责东风公司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建设。而直接主攻此次战役的是黄兆勤,东风新一代的技术性领导。2005年6月,黄兆勤被调离东风雪铁龙商务部副总经理职位后,东风公司只表示黄另有任用,但是却没有公布其具体去向。
其实离开神龙之后,黄兆勤即被秘密委以重任,筹划生产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新工厂,新工厂今后将作为东风用来生产自主品牌乘用车的生产基地。
“现在还不到需要公布的时候,我们想要先做出点事情来,然后再去说。”黄兆勤拒绝透露更详尽的信息。
新工厂会在东风旧厂基础上改造还是全新重建?东风内部消息人士说,目前此项目还在论证过程中,投资金额和研发的车型尚在讨论中,但是新厂的标准是效益最大化。据一位原东风的人士分析,目前东风实业公司还有一些生产平台,东风新工厂很可能在上述平台上进行改造。
东风并不是现在才开始考虑乘用车自主品牌规划。来自东风内部的消息,早在2004年就已经开始筹划,2005年已经正式启动,东风首先开发的自主品牌轿车将是一款和红旗比肩的中级车,而东风的自主战略将在2007年底或2008年初逐渐浮出水面。
近两年来,东风小王子、东风新星等轿车都是东风在乘用车领域的试水,只是这些车型并没有推向全国,只在部分城市进行试销售。据消息人士介绍,这些车型的不断试制,正是东风大规模生产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前奏。
东风自主以制衡增资陷阱
2005年东风公司销量增长39%,高于整个行业22%的增长速度。在行业利润下滑达30%以上的情况下,东风的利润下滑仅为8%。
“这是东风成功合资效果的逐渐体现。合资的最大成功就是解决了十堰的包袱问题,现在东风的高层领导在考虑战略决策的时候,视野才能够更开阔。”东风相关负责人表示。
几乎把全部家当用来合资的东风是国内三大汽车集团中合资风险最大的一家。如果一旦遭遇和巴西相同的外方撤资现象,东风汽车将无法承受之重。如何将合资风险规避到最小,是东风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东风旗下主要企业有东风和日产的合资公司、东风和PSA的合资公司、东风和本田的合资公司等,其中只有东风有限中的商用车技术还在东风公司的可控范围之内,而其他轿车合资公司和中国大多数汽车合资企业一样,产品和技术都来自于外方的导入。
正是因为如此,东风内部认为,发展自主品牌是可以制约跨国公司突破50%的合资底线,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的一个策略。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信息咨询部主任张明说,在合资的过程中通常会遭遇外方的增资要求,而大多数中国企业包袱过重,没有后续资金与外方同样进行增资,所以这样外方就会提出突破50%持股要求。
一般情况下,外方可以要挟合资企业的就是导入产品,技术手段是最有效的谈判手段。即使能够导入新产品,却开价很高,所以合资企业生产成本总是居高不下。
东风在自主品牌发展规划中规定,将来在东风的任何一个合资工厂里,都有可能生产东风自己的车型。
上述负责人举例说,比如东风、一汽等,在拥有合资公司的同时,母公司本身也拥有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的工厂,可以向合资企业输送产品,这样才能使合资公司非常健康的发展。而这些正是东风自主战略规划发展的核心内容。
据介绍,在东风汽车公司(东风系资产管理机构)中,东风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直存在,技术中心将来会是东风发展自主乘用车的关键机构。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