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车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在城中心应该是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在郊区或者是出行鼓励用私人轿车。这的确是一种方法。对于小排量还是应该鼓励的,国家应该解禁。小排量代表一种潮流就是环保和节能,毕竟占用的空间要比大车小得多,国家应该鼓励和提倡。 在国外特别是在欧洲开节能环保的小型车是一种时尚。小型车并不意味着便宜MINICUPER这款车在国外卖得非常好,是青年人的时尚,买这款车的价格完全可以买一款大型车。中国消费者怎么看待小型车被解禁问题,包括通过在解禁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把交通堵塞解决掉是最主要的,不单纯是一个解禁的问题。
且小刚:这是一个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必然的,也是迟早遇到的问题。北京这种限制规定是不一样的,五年前我到一个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的中等城市,当时限制购买,跟北京不一样。小于1.0任何车都不给上牌,在购买环节就设定了门槛和一刀切的限制。现在这个城市也不太发达,我当时在那儿感到经济不发达有这种限制,我个人认为这种城市是没有希望的,不开明不开放。就算招商引资,人家知道还有这种政策,都不会给准备投资人以信心。如果购买当中都设定限制的话,这种城市或地区的经济一定是不会太好的,很短的行政行为。
很多消费者包括团体消费会遵循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条件重新选择,如果一个政策切得太狠太死,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条件不同的省市之间肯定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一刀切恐怕也不好。地方出台的各种规定是不是和行政的确认合法,谁来解释?这恐怕要延伸深一层的东西,不光是限小解禁和不解禁的问题。大家明明白白我的权利是什么权利,当年北京有一个政策,五六年前长安街禁止两厢车通过,这个寿命很短,十天到两个星期,因为这原因那原因解禁了。定的地方规则,是不是要举行听证会,是不是合规,是不是要向上级主管备案。这次引发出这些东西的思考和做出一些确定,我觉得更深远的意义在这儿。
沈小雨:除了配套的法律法规包括相应交通设施的改善,观念的改变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是一个怪圈,行人和车在争路权的时候各不相让,该绿灯车走的时候行人仍然在走,因为有的时候在红灯的情况下右拐弯的车侵占了行人的路权。
人行横道前面有一个人形的标志,车要减速。在美国只要脚一往前迈车就停。我开车的时候怎么想到礼让别人,现在有了车以后就高人一等,特别是有些特殊牌照的车,前苏联非常明显在莫斯科有一个中央大道,划出来只需一定级别的车走,因此这些车就横冲直撞。开车最讨厌的是不排队的,他不受制裁的话,这种东西会传染的。有警察的话大家都老实,有警察的地方往往是堵车的地方。我们解决人的观念要比解决一个法规问题要难多了。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法规制订比较容易,大家看到这个问题出现了,意见一集中,通过立法程序立法了,但是怎么遵守?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对于小排量解禁不解禁意义都不大,这个应该由市场来定,我主张市场为王。决定市场的是人的观念,如果观念不改变,出台各种各样的规矩,甚至稀奇古怪的规矩,但是究竟效果如何,我们大家都能看得见。
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的观点可以说从不同的层面给我们探讨了一下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话题,不管由六部委发文解禁小排量引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出台法律法规,出台前后怎么出台,谁能够制订游戏规则,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做进一步的讨论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一个政策出台之后,是不是能够真正达到在制订时所期待的期待值,是由人来执行的。人是一切一切的根本,人的素质、人的交通意识包括在北京行人、自行车、机动车混行非常复杂路面的情况,到底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大家都走得快走得安全,这是非常核心根本的问题。很多朋友都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的短信也非常多。
(责任编辑: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