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徐连宽的确比较适合做“神人”,在登上本刊“十大神人榜”之后的日子里,他依然在续写着自己的“神”话。只不过他的“狂”言不再似从前一般宽泛,极具针对性的言语一针见血,道出许多“猛料”。
此次在2005年北京国际客车及零部件博览会开幕式的当天,中大汽车在他们的金陵双层巴士上召开了短暂的媒体见面会,原计划并不出席本次会议的徐连宽却意外地出现在记者的面前。
“《汽车观察》?我可是上了你们杂志的‘神人榜’哦!”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显然徐连宽对记者的名片已不再陌生。说话的时候,他的脸上依然挂着略显矜持的笑:“这次邀请媒体朋友们来,就是想让你们‘再看中大’。”
“再看中大”,当然是看中大与以往的不同。显然,徐连宽想摆脱“搅局者”的角色,步入客车业的主流。他让记者们看中大汽车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看3倍增长的产销量,看中大培养起的像陕西亿腾汽贸、河北德尔客车超市、沈阳天龙汽贸、云南佳泰汽运这样的重点销售商。因为“走出江苏”是徐连宽壮大中大的第一步,也是中大汽车“上台阶”的最佳证明,这从其接二连三的收购可见一斑。2004年,在产品覆盖全国每一个地区,并出口11个国家和地区之后,拓展云南、广西等路窄坡陡的丘陵山区市场成为其下一个目标。
过去,中大汽车远远不如中大汽修汽保的名气大。如今,中大汽车的销售额已经升至中大集团的50%,这也让一直不大服气的徐连宽有了炫耀的资本。
过去,徐连宽总谈客车行业里的“机会”,现在,他开始强调企业立足的基础是“产品”。
过去,徐连宽总吵着要做客车行业的前三,不管别人怎么笑话他;现在,他开始用二年中抢占的市场份额说话。令人垂涎的2008北京奥运采购项目,中大金陵已夺取全部双层车订单。香饽饽到手,才是真的。而旁人也看出了他当时与京华客车合作的精明。
改制后的京华客车隶属于北京公交总公司,并在2005年北京市公交车招标会上中标480辆,在2008年奥运之前还将得到30亿元的定单。
没变的,是徐连宽的“空间”理论:“我们产品的低价,不是牺牲了产品质量,而是行业存在利润空间。”
没变的,还有徐连宽的“狂人本色”:“年轻的中大有年轻的资本。”“竞争的终极是价格,不是产品也不是品牌。”只是,年轻有年轻的好处,但也有年轻的浮躁;价格有价格的优势,但价格也只是在中低端市场的进行原始积累的短期杀手锏。不做产品?不做品牌?徐连宽的笑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徐连宽的下一步目标是做“客运第一”。大肆的收购之后,中大开始着手整合全国范围内的中大设备网络并提升服务,他相信国外这样一项研究结果:“91%的用户会避开服务质量低的公司,其中80%的顾客会另找其他方面差不多,但服务更好的企业。”徐连宽的目标是在全国建18个服务中心,6个配件中心,168个特约服务站。
“届时我们将凭借配套设备的垄断、多年积累的服务意识和整车制造的优势,最终形成运营行业的垄断!”你说狂不狂。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