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03年的亏损、2004年的勉强打平之后,上海车险业终于在2005年迎来了总体盈利。根据上海保监局的统计,2005年上海车险可以实现利润1.12亿元。不过,上海的车险业务占全部财产险业务的比例,已从高峰期的70%下降到目前的不到一半。
上海保监局副局长邓雄汉表示,2005年上海产险公司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企财险、货运险等非车险业务保持较快增长,非车险业务占产险业务的51.06%,车险业务注重精细化经营,经营效益得到提升,2005年的利润比2004年明显提高。
过去,在国内整个产险市场上,车险一度占据了70%的份额,车险市场一直是各大产险公司短兵相交、斗争最激烈、最残酷的市场。不过,本报曾于2003年年底报道过当年上海车险市场整体亏损的情况,截至当年10月,上海的车险赔付率达69.9%,超过保险公司的收支平衡点,在剩余的两个月,上海产险公司的车险业务亏损继续放大。
随后,沪上保险公司开始有计划地控制车险规模,尤其是营运性车辆的保险规模,2004年,各家财产险公司都声称当年的车险业务是盈利状态,但保险业期盼的整体盈利的局面并未如期而至。
邓雄汉称,2004年上海车险业尽管不能称其为亏损,但大致估算,最多只能算勉强打平。而2005年终于出现了盈利的转折性变化,虽然和车险的保费收入相比并不算多。
业内人士分析,2006年上海车险业有望继续盈利。2005年开始,一种全新的车险经营模式开始出现,全国第一家专业车险公司———天平汽车保险公司,将销售业务和理赔业务全部外包,大大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其车险保费收入在经过几个月的铺垫后,2005年年底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一模式的初步成功,将促进上海车险业务更多借用成本低廉的中介渠道。
上海“车险”业务盈利保卫战,还需要规范的市场环境做保证,而2005年上海财产险业务监管重点,正是车险。根据上海保监局的“十一五”规划,在财产险监管方面,“加强行业自律,控制车险手续费标准”排在第一位。
据悉,今年1月初,上海25家产险公司在上海保险同业公会已签署了《上海市财产保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自律公约》。公约要求上海保险公司对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手续费收取不超过8%,并给出车损险及附加险手续费不突破15%的上限。这是自2003年初统一8%的车险代理手续费之后,上海产险公司再度对手续费的一次统一。
一些财产保险机构担心,一旦法定第三者责任险今年开始在全国强制实施,新的理赔标准将带来保险公司的巨额损失,上海保监局有关领导日前向早报记者表示:“按照2005年上海市机动车辆联合信息平台承保车辆的数据统计,结果并没有保险公司想象的这么悲观。”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