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吉利为首的自主品牌企业多次参加国际车展,引起了世界对中国汽车的特别关注。在此之前,通用、丰田等国际汽车巨头看重的只是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而忽视了中国正在崛起的本土企业,以及打着“中国制造”烙印的汽车产品。 特别是随着中国制造的汽车产品走出国门,在欠发达地区与汽车巨头们展开较量,并向它们的大本营——美欧等汽车业发达国家渗透,不但像一把尖刀插进了它们的心脏,更深深地刺痛了它们的神经。
在美国这个老大汽车帝国,吉利的动作让很多人感到了不安。有汽车媒体说,狼来了,中国汽车就像当年的日本和韩国一样,将再次颠覆美国市场。一家汽车新闻媒体焦虑地说,如果中国汽车解决了质量问题,那么剩下的就是选择进入时机了。质量问题是中国汽车必须要跨过的一道坎儿。
相信大家都看过《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这篇文章,除了汽车,写着“made in China”的家电、玩具、鞋子等生活用品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否则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将是一团糟。美国人的感受跟中国人感叹没有“made in Japan”还不太一样,他们享受中国制造的产品并不是出于品质上的认可,更大原因在于中国产品低廉的价格。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制造的东西是廉价而又质量差的。非常不幸的是,中国汽车跟其他出口商品一样,是价格便宜的“中国货”,也在背负着质量不高的骂名。
去年德国法兰克福车展期间,陆风汽车碰撞事件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外对中国汽车产品质量存在着极大的不信任和误解。如果说这只是全德汽车俱乐部对中国汽车的恶意中伤和故意刁难,那么海外媒体的大量负面宣传,以及中国汽车进入西方国家之前繁琐的质量审查和测试程序,表明他们对中国汽车质量普遍存在的顾忌心理。由于以自主品牌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大多是低档的经济型车,即使通过相关认证,也难以摆脱低劣的印象。而对于国内的合资企业来说,就不存在这样的顾虑。虽然它们并不热衷于出口,但上海大众汽车可以出口到澳大利亚而无质量问题之忧,本田还在广州建立出口基地,开始批量出口汽车,说明海外市场看中的不是在中国制造,而是大众、本田这样的牌子。
自主品牌不但是中国汽车的代表,也是中国汽车质量的代表。合资品牌产品的质量再好,也不能改变人们对中国汽车整体质量的成见;而尝试走出去的自主品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让中国汽车的整体形象遭到损毁。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实力的壮大,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有关专家曾说,吉利汽车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合资企业。在质量上,随着技术进步和技术成熟,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专业人才吸纳,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确实有了不少提高。但差距还是有的,比如在基础设施、生产设备、高科技运用等方面,自主品牌企业还很薄弱。有句俗话叫做“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中国汽车在国内可以混得过去,但是到了国外就是两码事了,不但要符合人家的质量标准,而且还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过硬要求。
中国汽车品牌不强可以理解,因为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树立的,需要一个过程。在实际生产中要注重品牌形象的树立,特别是摆脱低档车的形象,既要造质量好的人们买得起的车,也要造提升档次的车。同样在吉利汽车的根据地,浙江临海有个杜桥镇,是全国有名的“眼镜王国”,当地最大的眼镜制造商老板的一番话让我很受启发,那就是在眼镜行业,做中档最赚钱,做高档则要赔钱,但是即使赔钱也要做,为什么?因为高档眼镜是用来打品牌的,必不可少。小行当蕴含着商业经营哲理,汽车行业也是如此。
日前到某国外汽车网站遨游,发现一篇文章,印度塔塔汽车公司总裁Prakash Telang在接受美国媒体时表示,在汽车质量方面,印度的汽车制造商要领先中国。(In terms of quality, the Indian manufacturers are ahead of the Chinese.)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事实确实如此。印度的私营企业发展比我国早,1991年印度开放以后,十几家国际汽车企业都进入了印度,这也是其汽车产品能够进入世界市场的原因。更为可贵的是,印度汽车企业与外资合作,并不是简单的“市场换技术”,发展到现在,它们既掌握了核心技术,也有了自主产品,又占领了市场,汽车还出口到了英国。
虽然印度汽车可以歧视我们,但是它们进军美国市场的时间还很遥远,Prakash Telang表示,2010年前不作此想。中国汽车敢做敢为的精神值得敬佩,而且能够在时间上先行一步,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达到国际水准并赶超其他国家有极大历练。目前中国汽车在世界上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先行者要吸取经验教训,后进者要未雨绸缪,谁来改变中国汽车的低劣印象,自主品牌要争口气了。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