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提名、票选、评议、揭晓、颁奖,2005CCTV年度经济人物展现在了全国观众面前。奇瑞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耀当选。这是中国汽车界今年惟一入选的杰出人物。
“如果说李书福是汽车‘狂人’,尹同耀就是干汽车的‘疯子’。 ”
“如果说李书福是汽车‘狂人’,尹同耀就是干汽车的‘疯子’。”这是资深汽车记者李潮曾经对我说的话。
在媒体人看来,尹同耀的“疯”劲与李书福的“狂”劲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俩人都是那种敢想、敢说又敢干的角色,不同的是工程师出身的尹同耀干得更“疯”,他既是全国劳动模范,还是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当然他的真正“疯”劲,还表现在他对干汽车的执着和不按常理出牌上。
名人司马南说,QQ一年卖了10万,但是谁会想到这个车是安徽造的,而且还不是在省会,是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芜湖造的。这个奇迹就是尹同耀和他的伙伴们创造的。
当记者问尹同耀当选“年度经济人物”后有何“感觉”时,他打趣地说:“我那是充数的,这个‘头衔’本应该是詹书记的……。”也有人说这是“疯”话。
尹同耀这里说的詹书记是指比他大几岁的安徽人,现任安徽省委常委、芜湖市委书记的詹夏来。九年前,尹同耀正是与詹夏来在长江边上的芜湖城从零开始,带出了一个让中国汽车界称奇的“奇瑞”。后来,詹夏来从奇瑞“退出”,专心做芜湖市委书记。而尹同耀则是董事长、总经理一身担,从此“疯”劲更显。
其实,九年前詹夏来与尹同耀等七、八个人白手起家,在芜湖建汽车制造厂这件事,就被人们当成了“疯子”。后来直到他们建立汽车研究院时,我还听到了业内有人说,简直是异想天开,要知道在发达国家建一个汽车研究院也不是简单的事。但是尹同耀们就是凭着这种“疯”劲,不仅建立了汽车研究院,不仅造出了像QQ那样卖遍中国,年销达10万的车,而且还做出了一件件让世人刮目相看的业绩。
2005年是奇瑞汽车在市场表现上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一年,也是尹同耀凭“疯”劲克服了自2004年2月接替詹夏来担任董事长所遇诸多困难后,终于扬眉吐气的一年。不过事情还得从2004年说起——
2004让尹同耀刻苦铭心
2004年初,尹同耀向省里夸下海口,销售额将比前年的9万多辆翻番达到18万辆,结果这一年中,奇瑞负面消息不断:先是面对媒体“官商不分”的指责,詹夏来无奈辞职,与通用的官司还正在胶着,又发生零部件厂商停止供货的事件。就这样,“从7月份开始,销售就下来了”,到年尾,一共就只卖了8.7万辆。尹同耀说,“那个时候我们真的感到很艰难”。同时,销售困境让财务问题凸现,奇瑞以前有会计,没有财务。尹同耀坦承,那之前,他甚至连长贷、短贷都没弄清楚,直到从外企挖来一个首席财务执行官以来,他才知道用短期贷款做长期项目是很危险的。
市场在变化、价格在下调,但奇瑞的投资规模却不断增加,甚至超过了“芜湖市所能承受的范围”。“如何平衡投资与产出的关系是我不擅长的,甚至是个陌生领域”,尹同耀感到的压力越来越大。更让他想不到的确良,虽然利润不断下滑,但“下面的人并不知道公司资金的压力,依然花大钱,买最好的设备,涂装线、焊装线都是这样。比如发动机就投入过大,如果开发品种少一些、产品线档次低一些,就会省很多钱”。奇瑞开始向银行贷款,尹同耀说自己是“不敢借钱,一借钱就睡不着觉”的人。詹夏来曾经为这个批评尹同耀,说他“应该放开一点”,但他始终觉得竞争只会更加残酷,自己谨慎一点没有错。
担任董事长以来,另一个让尹同耀觉得比画图纸、抓质量更费脑子的事就是管理人的思想,“有时候想不通,觉得烦”。到2004年,奇瑞的员工已由过去的4000多人增加到9000多人,平均年龄23岁,干部中70%都是从技术型转向管理型。前两年的快速增长,让一种自我满足、小富即安的思想滋生、蔓延。尹同耀感触最深的是,他每年派人到海尔学习,回来大家谈的都是海尔的长处、自己的不足,但去年回来,干部们讲的却是海尔的不足,这让他非常失望,而且意识到大家的心态出了问题,奇瑞面临着是做山大王、还是继续打天下的问题。
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年份里,尹同耀首次以董事长的身份面对股东、应对业绩下滑的责问,承受股东因为奇瑞利润下滑、投资过大、影响分红而产生的不满。面对省里的批评,尹同耀无言以对。“我无法解释,企业就是用业绩说话,去年虽然市场环境不好,但还是有像广本那样做的很好的企业,问题在于我们自己。” 尹同耀说。另一件他要从头学起的事是,怎样说服股东,得到他们对一些投资决策的认可和支持。以前这是詹夏来的任务,“他的官大,下面的人不会有太多的想法”。而尹同耀岁数小、资历浅,不得不接受比过去多得多的来自股东层面的询问与质疑。“以前投个车大多数是凭对市场的感觉,现在要拿出报告,研究市场和价格,而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我们的经营更加规范。” 尹同耀很有感触地说。他把过去的一年形容成是奇瑞受挫的一年,是“无比糟糕的一年”。而他则感觉自己“天天都在上课,每天都在刻骨铭心地考试。”这一轮应考下来,尹同耀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进行财务控制、投资分析、风险管理等基础性的操作知识。也恰恰是经过上述磨难之后——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