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最后的通关壁垒将在2006年7月1日彻底土崩瓦解,一个为期5年之久的中国汽车产业过渡保护期将宣告结束。有专家认为,国内汽车企业在应对竞争时将面临四大变化:
第一,合资品牌经营者的价格侥幸心理将荡然无存。 在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见底和进口配额取消之后,所有此前希望借新车型引进初期采用“撇脂法”价格策略先捞一把的想法将落空。
其二,汽车总体产能的再次膨胀将加速行业淘汰。据权威人士称,2005年我国汽车产能释放仅仅占六成。而同时,北京现代、一汽丰田、东风悦达起亚、上海通用、东风日产、长安福特等业界巨头却还在纷纷扩产,这还不包括不断涌现的“新人”。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汽车企业在价格策略上必定是“先下手为强”。
其三,2006年新车还将“下暴雨”。据不完全统计,即将由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06年新车目录就有将近40个。加上改款车、变型车等,2006年上市“新”车有望冲击100款大关。如此一来,新来者可能采用合理低定价入世,有实力的企业一定会在老车型上作价格文章。
其四,强势自主品牌汽车都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拖下马”的拼命三郎精神。这一点必将迫使更多的合资品牌放下架子。2005年,奇瑞、吉利、夏利等强势自主品牌的市场价格策略已经表明这一点。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