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事想买车,跑来问我:“你说我买日本车,还是德国车呢?”“那要问问你自己最注重什么?”“当然是安全啊,还有价格,最好是比较省油的……”
最终,这位同事还是买了一辆日系车。究其原因,他说,相比之下,这款车外形时尚、配置高,最重要的是,它价格便宜,还省油。 “虽然很多人认为德系车工艺好,比较安全,但这并不代表我买的这款车不安全啊”。
显然,这位同事是认同德国车比日本车安全这种说法的,只是在他看来,安全与否看不见、摸不着,是不可量化的,但外形、配置和价格等却是实实在在的。因此,虽然他认为“安全性”是购车的第一要素,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把安全以外的其他因素当作衡量的关键。
事实上,在国内,和该同事有相同想法、做法的大有人在。“大众在中国的尴尬是,中国人不愿为车身的安全多掏钱”。有专家认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日韩等企业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引进更适合中国人胃口的车型、齐全的配置、更富竞争力的价格和低油耗令人欲罢不能。但刻板的德国人对这一切似乎熟视无睹,他们依旧在每一块钢板上下功夫,依旧把研发精力重点放在消费者看不到的车身结构和驾驶乐趣上。
一直以来,“欧洲设计与德国工艺”如众星捧月般被追捧。没想到,时过境迁,飞涨的能源价格却让厚重的德国车开始失宠,大众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2005年,守卫着不到20%市场疆土的德国大众,不得不打出“零利润”的目标,眼巴巴地看着丰田、本田等日本企业赚得盆满钵溢。
大众汽车中国研发部技术总监徐焕新认为,在中国消费者的观念中,愿意为CD盒等看得见的设备多付钱的大有人在,但很少有人愿意为关系到安全性的工艺买单。“中国消费者还比较感性,较多关注的是时尚的外观和配置,对于安全性关注不多,”徐焕新称,要改变中国消费者固有的观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那么,是不是说德国车就一定是高品质和安全的代名词呢?也不一定。2005年12月23日,J.D.Power Asia
Pacific公布了本年度中国新车质量调研报告,一汽丰田的花冠和威驰分别位居中级车和经济型车细分市场新车质量排名第一位,这是花冠继2004年后再获此殊荣。同样,英国和美国媒体发表的报告也显示出类似结果,即日本车的质量比德国车好。德国《汽车画报》最新质量报告显示:排名前6位的汽车品牌中有5位是日本车,奔驰仅列第11名,而奥迪和宝马则并列第14名。
这样的数据,实在令我们大惑不解,难道奔驰、宝马、奥迪的质量比不上花冠吗?扣除评选过程中的非客观因素,人们对好车的高期待性,也是造成奔驰等车得分较低的一个原因。
另外,欧洲汽车厂商特别喜欢把最新的技术第一时间用到产品上,这些最新的科技在首次用到批量生产的汽车上出现的故障几率自然大过成熟的技术,而且新机械及电气复杂度较高,产品的稳定性也相对较差,这也是欧洲车在汽车质量调查中败北的主要原因。
然而,不管怎么样,也不论是欧美车、日韩车还是国产车,汽车安全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消费者必须关注和考虑的关键。正如徐焕新所说,德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远不到1万人,而在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却在10万人以上,中国汽车的保有量还远远低于德国,但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却是德国的10倍以上,这实在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除了汽车本身的质量差异外,消费观念也起了很大作用。”徐焕新认为,中国已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已经到了转变消费观念的时候了。“汽车安全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实实在在、关乎我们每个人生命安全的大事”。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