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链政策
岛链政策是什么?早在1951年,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首次提出利用地缘政治关系,用岛链围堵中国为主要目的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既有政治和军事上的内涵,也有封锁海上运输线,用以控制中国国际贸易的物资交流,特别是对石油命脉的控制,如一条看不见的绞索,锁住中国的海域,以达到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安全的目的。
第一岛链:指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冲绳岛、接到我国台湾岛,南至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形成的链形岛屿地带,其中台湾岛居于核心战略地位。(图一红线);
第二岛链:指北起日本群岛,经小笠原诸岛,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雅浦群岛、帛琉群岛,延至印尼的哈马里拉岛。用以防止,中国和当时苏联联手反击,这是第二岛链的防控作用,(图一黄线);
太平洋岛链:是以第一岛链为轴心,延至北起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把韩国也纳入岛链范围中,而一直延伸至东南亚地带,实际上是第一岛链的势力幅射和延伸,以便更好巩固岛链的地带作用,以增强第一岛链线,防范的薄弱性,(图一紫幅射形线)。
从我国地缘政治上看,大陆上的周边形势是比较有利的,但海上的形势却相对较薄弱。当时的杜勒斯就是想利用岛链政策来绞索我们,想把中国牢牢的捆在亚洲大陆的边缘,而当前,我们警惕的意识到,这个岛链政策有着正在复苏的可能,只不过50年前,日本只是一个帮凶,起不了大的作用,而现在正替代着美国,走在岛链政策的前沿,日美联手,是岛链政策重现的最大危机。
世界的中国
日、美对“世界的中国”的瞩目,终于演变成为“中国的世界”的担心,这是日、美联手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起因,中国的崛起,也终于成了“中国威胁论”方向激化,于是日、美对华政策的钟摆,越来越向强硬方向倾斜。
由于中、美石油因素的扩展,美国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深透到美国的后院,即拉美地带,同时,又挤进美国的能源供应敏感地带,即非洲、中东等盛产油地域,而中海油试图收购美国的优尼科事件,引发中美能源关系的更加紧张,从经济走向了政治。中美在一系列经济领域发展中冲突,对这些事件和地域秉持着不同的价值观,已使美国认为在这些区域的利益和势力的较量,受到了中国战略性巨大的挑战。而日本为了自已要在21世纪建立一个世界上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视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为最大的“对手”,看作为其政治、经济、军事上威胁,用一种根深蒂固的,非理性思维和极端化的价值取向,要向中国抗衡到底,还想沿用上世纪要殖民化中国的心态,回应中国的崛起。中日东海油气争端,已经是跨越出一种正常的国际协调关系,使中、日间抗争,越发越令人担心。
日本首相小泉说:“日美同盟越加强,越有利于日本开展对其他国家的外交。”如果日、美同盟携手对付“中国假想敌”战略策划,一步步的呈现出来,进而策划日、美军事同盟应对中国影响力。2006年1月份,日美以“铁拳”命名的联合军事演习开张了,军演是以争夺岛屿为背景,进行两栖式军事登陆,实际上是模拟重夺钩鱼岛为背景,借以对付中国的“入侵”,一种不安全感正笼照着东亚地域。
跨台海工程
中国崛起是处在被地缘政治战略包围之中,要达到目的,既要走开放性发展道路,也要有能力保卫自己国家不受遏制或侵犯。
中国的崛起,必然要走向海洋,开发海洋的资源是和平崛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海洋攸关中国的崛起,强国者必盛于海洋,这是中国近代史的深刻教诲,大洋不是那一国的专权,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海疆、海权必须平等和平利用。
在冲破“岛链”战略中,台湾成为一个突破防线的基石。日本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扩张意图,就利用台湾来制约中国,美国也是一样,只不过不敢明日张胆的说,尽量使台湾维持不战不和的现状。近年,在日美建立军事同盟协议中,就把台湾的列入其防范地域,这是时中国主权的无理干涉,总之,他们最怕的就是两岸的统一。
当前,海峡两岸正在共同努力排除种种干拢,特别是反对“台独”的捣乱,努力建设一种稳定、繁荣、双赢的一种经济交往的机制,这是一个从下到上的发展过程,从单一到繁杂交往的一个积累过程,进而推动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活动和交往,特别是发挥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的推动作用,从民问的积累,汇集到官方的层面,文化却起到最为重要的因素,既是做骄傲的台湾人,也是骄傲的大陆人,大家都是中国人,这种思维的演进过程,不是一年,二年,而是长期的,大家要有耐心,但又要积极去工作。2005年揭示着这一工程一个新的起点,开始看到两岸交往越来越多的不仅仅是经济,而且是具有文化、政治层面上的整合,这就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跨台海工程”目标。
我们要说的是,中国和平崛起是难以抗拒的,世界将在中国崛起中分享到自己应有的好处,而与中国和平崛起对抗,恰恰是会使自己得不到好处。
《中国汽车产业会犯贫血症吗》系列参看陈光祖专区>>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