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域狭小,面积仅1104平方公里,且山多,水多,岛多,而人口已近700万。至于香港岛面积还不到80平方公里,市区浓缩在山脚和海湾之间的狭长地带,街道狭窄,道路曲折,常住人口近130万,加上游客云集,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和车辆承载量均居世界城市前列。 但常住香港和到过香港的人,大多对香港的交通赞誉有加。就记者的观察和体验,发现香港交通有“五多四少”的特点。
“五多”其一是,基础设施好,可供选择的公交工具多。
香港有7条线路编织成的地铁网,全长91公里,设53个车站,基本覆盖香港岛及九龙市区,每天提供19个小时的服务,高峰时每天客流量达240万人次,30%的香港市民出门靠地铁。香港的专营大巴、公共小巴、居民社区巴士,占全港交通客运量的64%。俗称“叮当车”的有轨电车已投入服务102年,成人全程票价仅2港元,是观光客浏览港岛市容的上佳选择。香港的出租车统一使用“丰田”品牌,多且方便。香港的火车有从九龙尖沙咀直达深圳罗湖口岸的“东铁”,以及从九龙贯穿新界的“西铁”,还有从大屿山国际机场到市中心和贯通新界西北的“轻轨”。从港岛到九龙有三条海底隧道及数条轮渡航线过海,还有数十条大小海上客轮,从港澳码头前往澳门、深圳、珠海等地也十分方便。
其二,私家车遍地,但选用公交的市民更多。
香港私家车多,好车多,满大街随处可见奔驰、宝马、劳斯莱斯之类。但特区政府的统计显示,89%的香港市民出行选用公交,全港每天约有1100万人次使用各种公交工具。
其三,设计理念先进,设施及服务多以人为本。
香港基本没有自行车和摩托车,政府把改善市民的出行环境作为重点工程,大量建设天桥、地道、空中走廊。港岛核心区域从湾仔到中环,有长达数公里的空中走廊,将许多政府部门、高级酒店、写字楼和大型商业中心连接成网,行人可自由通行。记者经常穿行这一空中走廊,感觉既安全又方便舒适。由于人车分流,解决了混合交通的争道问题。香港的一些过街天桥有专为残疾人服务的升降梯,盲人和坐轮椅的残疾人只要按电铃,就有专人为他们服务。
香港的地铁环境整洁,车体宽敞,车内扶杆和拉手多,同时使用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进行广播。地铁车站的站台与轨道间全部设有屏蔽门,非常安全。7条地铁线相互之间的转换站多,如荃湾线与观塘线在油麻地、旺角和太子三个相邻的车站都可转换。香港对地铁出口的建设下了大力气,往往一个站有A、B、C、D等众多
出口,而A有时还分成A1、A2、A3、A4……记者经常经过的铜锣湾地铁站,地处香港人流最集中的商业区,从A到F有六个大的出口,庞大的人流迅速分散,通过很长的地道直达目的地,减少了车站内的拥挤,也减轻了地面街道的压力。
其四,推行电子化,使用高科技多。
特区政府警务处通过监视设备向市民在网上直播交通实况。香港公交工具上大都有电视或电子显示屏,及时提供行车路线、天气、财经及突发新闻等信息服务。香港的绝大多数桥梁和隧道也是收费的,但记者乘坐的车辆从没有停车交费过,都是收费站自动扫描车牌收费。记者最感方便的是香港公交系统推出了“八达通”自动收费系统。全港发出至少800万张信用卡状的“八达通”卡。坐巴士时,上车时在专门仪器上晃一下卡,车费即自动显示、扣除,坐地铁时,进站和出站时各刷一次,费用也自动显示、扣除。“八达通”还可以在超市、便利店、小吃店以及自动缴费机上使用。此外,“八达通”卡的充值也极为方便。
其五,市民素质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和秩序的人多。
在香港的繁华商业区,记者常看到成百上千的人在一个路口等待,很少见到人闯红灯。香港市民无论是坐地铁、坐巴士,还是搭出租车,都非常自觉地排队。时代广场前等出租车的人常排几十米长,几乎成为一景。有时车站只有两三个人,人们还是自觉地排成一行。
“四少”一是畅通,堵车少。记者在香港很少看到堵车,坐公交外出采访,车程一般20到30分钟,到九龙较偏地区一般也在40分钟之内,从大屿山国际机场和从深圳皇岗口岸到港岛市中心,一般也只需30多分钟。
二是安全,事故少。任何导致伤亡的交通意外在香港都会受到特别关注。据特区政府警务处统计,香港2004年因交通意外导致160人死亡,是过去45年来最少的,2005年这一数字更下降到148人。在交通最繁忙的香港岛,2005年仅发生致命交通意外34起、死亡36人。专家公认香港的道路安全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三是环保,污染少。香港公交车辆实行欧Ⅱ、欧Ⅲ排放标准,大量推广使用环保车,香港的空气污染受车辆影响相对较少,受燃煤发电等的影响更大。
四是管理好,但马路上警察极少。香港街上极少看到交警,最繁忙的十字路口也无警察看管,更无举小红旗、戴袖章的人员协管。这种很少看到管理者的管理,恰好显示出管理的内在水准。
热贴推荐:[北斗星-星华社]一封家书(致老公......)....汗......!!!!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