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令汽车外部采用中文标识,是为了突出汽车合资企业中方的制造能力,增强中方平等对话的权利,防止中国汽车企业变相沦为默默无闻的组装厂。否则正如有专家指出,这将助长跨国公司淡化中国品牌、中国制造的做法,长此以往,国内汽车企业和品牌将会逐渐被遗忘。 这无疑是极其危险的。
叩问合资公司中方领导,面对如此“险”情,你们怎么就不吭一声呢?
国产宝马和进口宝马,你能一眼看出这两种车的区别吗?粗看车身不见一中文字的奥迪,是否都是泊来品?许多汽车合资企业的车型与消费者大玩“大家来找碴”的游戏,任凭你瞪大眼睛也找寻不到一个中文标识,大有安能辨我是国产之感。
中国自主品牌红旗、中华、奇瑞和吉利等自然会将中文企业名骄傲地置于车身显眼的地方,而合资企业的中文标识却远近高低各不同。帕萨特、POLO、宝来等车型,分别在车尾注上“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的大名;而一汽-大众的奥迪A6,却将中文厂名藏在门内踏脚板上,令粗枝大叶者遍寻不着,奥迪A4的尾部更是既不标厂家,也不标产地;华晨宝马的“华晨”两字一直处于隐身状态,一副英雄不问出处的高傲模样。
如此这般的混乱状态,今年5月1日之后将纳入正轨。日前,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并强调,汽车外部标识中的车企名称必须采用中文汉字标注,从2006年5月1日起申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所有新车型,均需符合该管理办法要求。
据悉,该办法对在中国境内生产的面向国内市场销售的汽车都适用。从今年2月1日开始,申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新产品必须符合《办法》规定,否则将不给予上市通行证,各汽车生产企业在今年5月1日前完成标识调整,否则暂停有关车型出生证。这一要求适用于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汽车,汽车生产企业的合资双方也可标注各自中文汉字名称简称组合,或各自注册的汉字商标。
这一规定的意图不言自喻。中汽协一位专家表示,去年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此已作出过相关规定,这个办法与落地完税政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一样,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实施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突出汽车合资企业中方的制造能力,增强中方平等对话的权利,防止中国汽车企业变相沦为默默无闻的组装厂,保证中方在合作中获得更多平等对话权。
不管中方认可与否,跨国汽车公司实际上已将中国视作他们品牌汽车的制造基地,《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的出台,反映出在合资企业中增强中方话语权的迫切性,而从另一方面看,也从中反映出中方企业可悲的沉默。假如合资企业的中方处于强势状态,中文标识自然可以堂堂正正地亮在显眼处,又何需采用行政手段大张旗鼓、费尽心思地推行中文标识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式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总规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份荣耀的降临,却让人高兴不起来。在外资品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今天,中国汽车业还没有值得骄傲的资本。中国的乘用车合资历史至今已超过20个年头了,可结果呢?虽然中外双方的股比是50∶50,但中方的话语权和所获利益却不足50%。在产品研究和调整上,一颗螺丝钉的修改都需要外方来拍板,一句简单的“NO”就能让中方的努力瞬间化为乌有。随着产品话语权的缺失,中方连营销主导权都渐渐失去,开发自主品牌就更不用提。
中国汽车合资企业里中方与外方的合作关系,并非是国际上日产与雷诺那样的合作模式,在产品技术、生产管理和掌握国际游戏规则上,外方无疑具有强大的优势。这一优势无疑也让外方的50股比有了更高的含金量,也令中方底气不足,在话语权的争夺上连连后退。另外,不少中方企业在不断依赖外方能力的过程中,养成了坐享其成的想法。不需绞尽脑汁开发新产品,也无须忧国忧民提出新营销,只要照着外方说的去做,凭着50:50的股比,不花力气也会有业绩和分红,何乐而不为呢?于是,这些国内合资汽车生产企业为了短期的销售业绩,自动放弃企业自身的中文标识。专家认为:“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将助长跨国公司淡化中国品牌、中国制造的做法,长此以往,国内汽车企业和品牌将会逐渐被遗忘。”
事实证明,中方的确被一些消费者有意无意地遗忘了。“所谓的国产豪华汽车,说白了只是贴牌,是在中国制造,而不是由中国制造”,这样的言论在中国消费者中流传甚广。甚至在网上某论坛有车主称,如果他买的国产宝马车身标有中文标识,就会选择把中文标识揭掉,如果消费者坚持,经销商也会私下帮助揭牌,目前出台的这一规定可能无法阻挠个人在流通领域的实际行为。这一车主的说法让人寒心,也让人警醒。消费者是现实的,没有自主品牌的大批优秀产品出现,国产汽车的品牌高度得不到提升,消费者自然只能选择“崇洋媚外”,甚至不惜采取自欺欺人的方法。
中文标识只能维持颜面上的工夫,真正的扬眉吐气,还需合资企业在自主品牌上多下工夫。前不久,国家计划整治汽车扩产项目,要求新增整车项目以及现有企业扩建产能,都必须满足自主品牌、自主开发的条件。当合资企业扩产必须为中国自主品牌服务时,50∶50股比中中方的那份分量也会不断加重。总而言之,中文标识治标不治本,在提高汽车制造业水平、打造自主品牌等方面,中国汽车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常亚梅) |